沙珠玉乡上村:将小土豆做成致富“大文章”
作者:
来源:海南报
时间:2022-04-28 08:41:12
点击数:
一公斤马铃薯卖3元,做成粉条能卖12元。这就是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这几日,共和县沙珠玉乡上村郭密农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旗下的粉条加工厂的工人们开始忙碌起来:加班加点生产2022年第一批粉条。
4月24日下午,沙珠玉地区下起了绵绵细雨,气温有些偏低。但在粉条加工厂厂房内,热腾腾的水蒸气给人增添了丝丝暖意。
粉条加工车间里,几个师傅分工合作,将一团团白色的淀粉通过翻、盘、拉等工序,变成一缕缕白色的“丝线”缓缓滑入滚水之中,顷刻间变成白色粗细均匀、颇具韧性的粉条。
记者注意到,从筛选马铃薯、清洗、打浆、过滤、沉淀、坐缸、起淀粉和面子,到粉条成型、制作、晾晒、包装,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正在忙碌地上村村委会支部委员肖兴林讲得头头是道:“粉条好不好,关键看制作工艺流程。粉条要想好吃,最重要的是原料,我们原料用的全是纯土豆粉。”
在肖兴林看来,粉条加工是一种工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虽然市面上有各式各样的马铃薯原料食品,但大部分人还是觉得手工制作的粉条口感更爽滑、更筋道。
在人们的印象中,沙化土地算不上种植农作物的沃土,但这种土质却是马铃薯生长的“温床”。沙珠玉地区的沙化土地用来种植马铃薯,可谓“珠联璧合”。马铃薯属喜光作物,适宜沙性土壤。沙珠玉地区土质属于轻质沙壤土,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药物残留少,是优质马铃薯种植的理想区域。
“马铃薯深加工变成粉条,价格就翻了几番。”正是出于这个原因,2019年上村成立了郭密农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利用共和县2019、2020年中央财政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相继建设了马铃薯储藏窖、淀粉加工厂和粉条加工厂。
上村位于沙珠玉乡政府驻地西侧2公里处,耕地面积2260.52亩,主要种植小麦、大豆、油菜、马铃薯,造成了种植结构单一,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以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的窘境。而淀粉、粉条加工厂的相继建成投运,无疑给单一种植结构找到了出路。
粉条加工在共和县农区已有很多年的历史。如今,这门传统手工技艺不仅使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还给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延伸了上村和周边村民种植马铃薯、加工生产粉条的产业链,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每天在厂里上班能挣到100元,按照一年生产5批粉条计算,全年能挣到3000元。加上厂里的分红和自家种植的马铃薯,能收入5万元左右。”杨玉梅是上村人,农忙时种马铃薯,农闲时到粉条厂上班,在家门口就可以挣到钱。
“我们村的粉条远近闻名,不愁销路,都不用出去卖,人们自己就找上门来买了。”与上村党支部书记南太交谈过程中,记者深切感受到村两委当初建设粉条厂的深深自豪感,更感受到他们在销路不愁的情况下,最盼望的就是增加产量,拓宽销路,生产出更多的粉条。
2021年,上村粉条加工厂年收入6.8万元。2022年第一批生产加工的粉条约有900公斤,每公斤6元,按照村“两委”的思路,全年生产五批粉条约有102000元入账。
“这些收入,我们年底会分红给村民,这也是所有村民们的额外的一份收入吧!”南太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前提,是推进乡村振兴的硬核支撑。这些年,海南州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和巩固党在农村牧区执政根基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以优质项目促进产业振兴,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眼下,全州各地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动力,也让农牧民的生活有了奔头。
这几日,共和县沙珠玉乡上村郭密农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旗下的粉条加工厂的工人们开始忙碌起来:加班加点生产2022年第一批粉条。
4月24日下午,沙珠玉地区下起了绵绵细雨,气温有些偏低。但在粉条加工厂厂房内,热腾腾的水蒸气给人增添了丝丝暖意。
粉条加工车间里,几个师傅分工合作,将一团团白色的淀粉通过翻、盘、拉等工序,变成一缕缕白色的“丝线”缓缓滑入滚水之中,顷刻间变成白色粗细均匀、颇具韧性的粉条。
记者注意到,从筛选马铃薯、清洗、打浆、过滤、沉淀、坐缸、起淀粉和面子,到粉条成型、制作、晾晒、包装,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正在忙碌地上村村委会支部委员肖兴林讲得头头是道:“粉条好不好,关键看制作工艺流程。粉条要想好吃,最重要的是原料,我们原料用的全是纯土豆粉。”
在肖兴林看来,粉条加工是一种工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虽然市面上有各式各样的马铃薯原料食品,但大部分人还是觉得手工制作的粉条口感更爽滑、更筋道。
在人们的印象中,沙化土地算不上种植农作物的沃土,但这种土质却是马铃薯生长的“温床”。沙珠玉地区的沙化土地用来种植马铃薯,可谓“珠联璧合”。马铃薯属喜光作物,适宜沙性土壤。沙珠玉地区土质属于轻质沙壤土,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药物残留少,是优质马铃薯种植的理想区域。
“马铃薯深加工变成粉条,价格就翻了几番。”正是出于这个原因,2019年上村成立了郭密农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利用共和县2019、2020年中央财政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相继建设了马铃薯储藏窖、淀粉加工厂和粉条加工厂。
上村位于沙珠玉乡政府驻地西侧2公里处,耕地面积2260.52亩,主要种植小麦、大豆、油菜、马铃薯,造成了种植结构单一,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以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的窘境。而淀粉、粉条加工厂的相继建成投运,无疑给单一种植结构找到了出路。
粉条加工在共和县农区已有很多年的历史。如今,这门传统手工技艺不仅使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还给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延伸了上村和周边村民种植马铃薯、加工生产粉条的产业链,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每天在厂里上班能挣到100元,按照一年生产5批粉条计算,全年能挣到3000元。加上厂里的分红和自家种植的马铃薯,能收入5万元左右。”杨玉梅是上村人,农忙时种马铃薯,农闲时到粉条厂上班,在家门口就可以挣到钱。
“我们村的粉条远近闻名,不愁销路,都不用出去卖,人们自己就找上门来买了。”与上村党支部书记南太交谈过程中,记者深切感受到村两委当初建设粉条厂的深深自豪感,更感受到他们在销路不愁的情况下,最盼望的就是增加产量,拓宽销路,生产出更多的粉条。
2021年,上村粉条加工厂年收入6.8万元。2022年第一批生产加工的粉条约有900公斤,每公斤6元,按照村“两委”的思路,全年生产五批粉条约有102000元入账。
“这些收入,我们年底会分红给村民,这也是所有村民们的额外的一份收入吧!”南太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前提,是推进乡村振兴的硬核支撑。这些年,海南州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和巩固党在农村牧区执政根基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以优质项目促进产业振兴,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眼下,全州各地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动力,也让农牧民的生活有了奔头。
相关推荐
藏族青年诗人曹有云喜获“茅盾文学新人奖”
近日,第二届中华文学基金会“茅盾文学新人奖”颁奖典礼在文学巨匠茅盾家乡浙江省桐乡市隆重举行。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海西州作家协会主席,藏族著名诗人曹有云凭借其突出的创作成就脱颖而出,喜获这一重要文学奖项,成为青海省首个获此大奖的作家。 中国...
2017-12-21 编辑:admin 5709同德县发放牧户生产资料补贴450.8万元
日前,同德县举行了同德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1年度牧户生产资料补贴发放仪式。全县5个乡镇和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共9016户牧户生产资料补贴共450.8万元,将于1月13日以前以“一卡通”的形式陆续发放到牧户手中。 国家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
2012-01-26 编辑:admin 5662青海三江源:已具备五年设立国家公园的条件
中新网记者4日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获悉,截至目前,三江源方面已经基本完成相关部署意见确定的31项任务,实现了“一年夯实基础工作,两年完成试点任务”的目标,已经具备“五年设立国家公园”的条件,为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积累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和...
2019-07-05 编辑:admin 5083藏语文研究基地在西北民族大学挂牌
6月16日下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少数民族语言分中心藏语文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在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举行。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王铁琨、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宋敏、甘肃省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平、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少数民族语言分中心副...
2009-06-19 编辑:admin 4271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