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祁连扁都口发现1300年前藏传佛教僧侣手迹
作者:罗连军
来源:青海日报
时间:2008-07-24 09:16:00
点击数:

位于青海省祁连县境内峨堡镇宁张公路向北约19公里处的扁都口,一石壁上方发现石刻壁画佛像和藏文标记。近日,经兰州大学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藏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洲塔教授考证,为公元9世纪卫藏(拉萨)本教高僧来此传教时留下的手迹。
在扁都口藏语叫小羊尕的地方,有一块距地面3米的光洁石壁上雕刻着一组1.7平方米的佛像。该组佛像清晰可辨,保存完整,中座侧立,呈师徒三尊状。主佛双手合十,端坐于莲花台上,高1.15米光环四射;两旁站佛高1.2米,身披袈裟,双手合十;三尊佛像神态端庄安祥,顶端各有一张法幢,下方刻有藏文标记。
经洲塔教授翻译,藏文标记意译为:“赞普万寿及众生故,由比丘巴郭·叶西央刻绘。”这段藏文标记是吐蕃时期古藏文第二次厘定后的文字,藏文的文字还不是很规范。通过对佛像和文字的考证,洲塔教授断定,这位僧人是乌仗那(今阿富汗)王子莲花生大师高徒比丘巴郭·叶西央留下的手迹。
公元9世纪莲花生大师的两个徒弟,从卫藏本部来安多藏区传教,抵达嘉绒藏区后,其中一个徒弟见若杂那留居今四川阿坝玛尔康一带传教,另一名徒弟比丘巴郭·叶西央继续前行,到安多下部的多拉让茂(今祁连山一带)传教,便留下了这组佛像和古藏文文字。这段古藏文文字是2006年11月,省文联专家和祁连县原藏语办主任才华扎西在编写《祁连县地名文化释义——历史的痕迹》一书时,到实地考察时发现的。
据洲塔教授介绍,这段石刻古藏文手迹的发现,进一步明确了卫藏本部与祁连山一带早期藏传佛教的源渊关系,对于今后开展藏学及早期藏传佛教中石刻壁画的佛像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挖掘地域民族民俗文化,发展地区旅游业将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在扁都口藏语叫小羊尕的地方,有一块距地面3米的光洁石壁上雕刻着一组1.7平方米的佛像。该组佛像清晰可辨,保存完整,中座侧立,呈师徒三尊状。主佛双手合十,端坐于莲花台上,高1.15米光环四射;两旁站佛高1.2米,身披袈裟,双手合十;三尊佛像神态端庄安祥,顶端各有一张法幢,下方刻有藏文标记。
经洲塔教授翻译,藏文标记意译为:“赞普万寿及众生故,由比丘巴郭·叶西央刻绘。”这段藏文标记是吐蕃时期古藏文第二次厘定后的文字,藏文的文字还不是很规范。通过对佛像和文字的考证,洲塔教授断定,这位僧人是乌仗那(今阿富汗)王子莲花生大师高徒比丘巴郭·叶西央留下的手迹。
公元9世纪莲花生大师的两个徒弟,从卫藏本部来安多藏区传教,抵达嘉绒藏区后,其中一个徒弟见若杂那留居今四川阿坝玛尔康一带传教,另一名徒弟比丘巴郭·叶西央继续前行,到安多下部的多拉让茂(今祁连山一带)传教,便留下了这组佛像和古藏文文字。这段古藏文文字是2006年11月,省文联专家和祁连县原藏语办主任才华扎西在编写《祁连县地名文化释义——历史的痕迹》一书时,到实地考察时发现的。
据洲塔教授介绍,这段石刻古藏文手迹的发现,进一步明确了卫藏本部与祁连山一带早期藏传佛教的源渊关系,对于今后开展藏学及早期藏传佛教中石刻壁画的佛像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挖掘地域民族民俗文化,发展地区旅游业将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相关推荐
东日·珠穆吉主创的北京珠穆藏语工作室成立
北京珠穆藏语工作室成立发布会现场 1月5日这寻常的一天,对于普通的藏族姑娘东日?珠穆吉来说却不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今天即是她的生日同时也是她多年来梦寐以求的藏语工作室成立的日子。2013年1月5日晚19点,“北京珠穆藏语工作室”成立发布会在首都北京东城区...
2013-01-09 编辑:admin 7609文学甘南研讨会兰召开
5月14日,由甘肃省文学艺术家联合会、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和西北师范大学主办,甘肃省文艺理论研究室和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承办的西部文学论坛“文学甘南”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甘肃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孙周秦,中共甘南州委常委...
2011-05-16 编辑:admin 10160第二届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论坛在京开幕
6月26日上午,第二届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论坛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开幕。来自首都和全国各地数十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媒体快速发展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传播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问题。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所朱新梅研究员、清华大学电子...
2010-06-29 编辑:admin 6513让党代会精神在祁连草原扎根
6月14日,来自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阿柔乡的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杨生海。
2022-06-16 编辑:索南多杰 8476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