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成为我国首个“禁塑”的地区
作者:佚名
来源:西藏人文地理
时间:2008-01-22 09:56:56
点击数:
缘起——妨碍旅游,从拾塑料袋开始
2001年,香格里拉正大力开发旅游。香格里拉的神秘和静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可是许多游客反映“香格里拉什么都好,就是到处可见的塑料袋,造成了环境和视觉的污染。”根据当地居民回忆,当时香格里拉县城的绿化带、城市周边树上都挂满了塑料袋;县城内3条小河流,漂浮的塑料袋也是随处可见。
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成了香格里拉发展旅游的“绊脚石”。当年,迪庆州颁发《关于禁止销售和使用塑料袋的通知》,宣布禁用塑料购物袋,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县,在全州率先实施,具体由县环保局牵头组织。
“接到这项任务后,感觉难度很大。”香格里拉县环保局局长洛桑扎西告诉记者,环保局通过调研,给县政府提交了“禁塑”的工作方案。
方案实施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动员全县城社会各界捡拾以前丢弃的塑料袋。当时,有些群众在河边捡拾塑料袋时,发现泥巴下掩埋的塑料袋,竟然是10多年前的,都没有腐烂或降解。这对很多人产生了很大触动。“禁塑”工作具备了先期的民意基础。
推进——堵住源头,有偿回收禁售卖
紧接着,香格里拉县政府下达2002年的8号文件,要求相关部门根据文件开展“禁塑”工作。香格里拉县环保局把“禁塑”工作方案和政府的8号文件一起,提交到县人大,由县人大通过正式决定后在全县实施。随后,香格里拉县环保局、城建局、工商局和卫生局4个部门联合组成了“禁塑”工作组,由一名副县长任组长,在全县范围内开始“禁塑”。
“和其他地方不一样,香格里拉有利的地方,就是没有塑料生产厂家,开展工作难度相对较小。”洛桑扎西说。执法队把重点放在了县城内的批发商上,考虑到批发商的利益,政府对其所持有的塑料袋,进行有偿回收。而对于零售商,则要求不准再出售塑料袋。否则,进行罚款处理。这样一来,就堵住了塑料袋进入的源头。一年下来,香格里拉县共没收了100多万个塑料制品,其中塑料袋38万余条,并罚款2万多元。群众也从最初的不理解变成了理解,并主动配合。香格里拉“禁塑”取得重要进展。
替代——几次尝试,仍在不断改进中
洛桑扎西表示,整个“禁塑”过程,困难最大的就是替代品的选择。
起初,没考虑好替代品,有消费者在农贸市场购买肉类、豆腐等,摊主只能用报纸包装。消费者拿回家一看,豆腐上全都是字。大家意见很大。“也想过用竹子、稻草编织的菜篮子等,但是也不理想,不方便携带。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初步定位为——应该还是一种袋子,方便携带,可反复使用,容易降解。”洛桑扎西说。
第一批替代品,是浙江某厂家生产的可降解袋。当时,县环保局拿出2万元,定做了一批,无偿提供给部分农贸市场和商家,推广使用。这种袋子大概两个月左右就可以基本降解,但是袋子遇潮,底就会烂掉。群众反映经常提着袋子,菜掉了一地。
现在的替代品,则是由江苏的一个厂家做的,不容易烂底了,但还是存在些问题。首先,成本较高,售价大的每个1元,小的0.5元左右;其次,并非完全可降解,一旦管理不好,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替代品仍在进一步的探索、改进中。
反思——存在反复,长效机制最重要
洛桑扎西表示,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比如法律依据、队伍建设等。
首先,香格里拉县开始禁止塑料袋时,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或者政策依据。随着国务院通知的颁布,这一问题现在已经解决,迪庆州的相关实施条例,也很快就要出台。
其次,是执法队伍的问题。香格里拉县在环保局专门成立了“禁塑”办公室,还向社会招聘了6名监督员,组成专职的执法队,对全县的“禁塑”工作进行长期监督。
洛桑扎西表示,绝对的“禁塑”是不可能的,还有反复的情况,有些商家、消费者也会偷偷使用塑料袋,“所以,仅靠这6个人,也不是根本的办法,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是我们正在考虑的问题。”
2001年,香格里拉正大力开发旅游。香格里拉的神秘和静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可是许多游客反映“香格里拉什么都好,就是到处可见的塑料袋,造成了环境和视觉的污染。”根据当地居民回忆,当时香格里拉县城的绿化带、城市周边树上都挂满了塑料袋;县城内3条小河流,漂浮的塑料袋也是随处可见。
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成了香格里拉发展旅游的“绊脚石”。当年,迪庆州颁发《关于禁止销售和使用塑料袋的通知》,宣布禁用塑料购物袋,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县,在全州率先实施,具体由县环保局牵头组织。
“接到这项任务后,感觉难度很大。”香格里拉县环保局局长洛桑扎西告诉记者,环保局通过调研,给县政府提交了“禁塑”的工作方案。
方案实施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动员全县城社会各界捡拾以前丢弃的塑料袋。当时,有些群众在河边捡拾塑料袋时,发现泥巴下掩埋的塑料袋,竟然是10多年前的,都没有腐烂或降解。这对很多人产生了很大触动。“禁塑”工作具备了先期的民意基础。
推进——堵住源头,有偿回收禁售卖
紧接着,香格里拉县政府下达2002年的8号文件,要求相关部门根据文件开展“禁塑”工作。香格里拉县环保局把“禁塑”工作方案和政府的8号文件一起,提交到县人大,由县人大通过正式决定后在全县实施。随后,香格里拉县环保局、城建局、工商局和卫生局4个部门联合组成了“禁塑”工作组,由一名副县长任组长,在全县范围内开始“禁塑”。
“和其他地方不一样,香格里拉有利的地方,就是没有塑料生产厂家,开展工作难度相对较小。”洛桑扎西说。执法队把重点放在了县城内的批发商上,考虑到批发商的利益,政府对其所持有的塑料袋,进行有偿回收。而对于零售商,则要求不准再出售塑料袋。否则,进行罚款处理。这样一来,就堵住了塑料袋进入的源头。一年下来,香格里拉县共没收了100多万个塑料制品,其中塑料袋38万余条,并罚款2万多元。群众也从最初的不理解变成了理解,并主动配合。香格里拉“禁塑”取得重要进展。
替代——几次尝试,仍在不断改进中
洛桑扎西表示,整个“禁塑”过程,困难最大的就是替代品的选择。
起初,没考虑好替代品,有消费者在农贸市场购买肉类、豆腐等,摊主只能用报纸包装。消费者拿回家一看,豆腐上全都是字。大家意见很大。“也想过用竹子、稻草编织的菜篮子等,但是也不理想,不方便携带。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初步定位为——应该还是一种袋子,方便携带,可反复使用,容易降解。”洛桑扎西说。
第一批替代品,是浙江某厂家生产的可降解袋。当时,县环保局拿出2万元,定做了一批,无偿提供给部分农贸市场和商家,推广使用。这种袋子大概两个月左右就可以基本降解,但是袋子遇潮,底就会烂掉。群众反映经常提着袋子,菜掉了一地。
现在的替代品,则是由江苏的一个厂家做的,不容易烂底了,但还是存在些问题。首先,成本较高,售价大的每个1元,小的0.5元左右;其次,并非完全可降解,一旦管理不好,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替代品仍在进一步的探索、改进中。
反思——存在反复,长效机制最重要
洛桑扎西表示,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比如法律依据、队伍建设等。
首先,香格里拉县开始禁止塑料袋时,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或者政策依据。随着国务院通知的颁布,这一问题现在已经解决,迪庆州的相关实施条例,也很快就要出台。
其次,是执法队伍的问题。香格里拉县在环保局专门成立了“禁塑”办公室,还向社会招聘了6名监督员,组成专职的执法队,对全县的“禁塑”工作进行长期监督。
洛桑扎西表示,绝对的“禁塑”是不可能的,还有反复的情况,有些商家、消费者也会偷偷使用塑料袋,“所以,仅靠这6个人,也不是根本的办法,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是我们正在考虑的问题。”
相关推荐
金色的秋天是一个硕果累累 收获幸福的季节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秋天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乡下的秋天呈现出繁忙的景象。在金色的麦田里,大人们忙着田里的农活,孩子们则在田边嬉戏。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初春他们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流下了辛勤的汗水,秋天,他们收获着丰收的喜悦。 ...
2014-11-06 编辑:admin 7658第八届环青海湖自行车赛将再增三个赛段
记者从青海省体育局获悉,将于明年七月举办的第八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将再增加三个赛段。 据了解,组委会目前已初步确定,在第七届环湖赛首次增加计时赛的基础上,第八届赛事将再次增加互助—红崖子沟—乐都—西宁赛段、西宁—同仁赛段和同仁—循化赛段,比赛线路也...
2008-12-27 编辑:admin 7760格萨尔艺人传承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获政府保护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柯曲镇,有一片神奇美丽的草原。这里,高山连绵、草原广袤、河流纵横交错,人人传颂着格萨尔王及三十员大将的动人事迹,家家珍藏着《格萨尔》。这就是聚居在柯曲草原上的德尔文部落史诗村。 夏日的柯曲草原蓝天白云,绿草如茵。随着“...
2011-08-23 编辑:admin 6267青海两部作品获中国作协2014民译汉专项扶持
日前,中国作协公布了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2014年度翻译出版扶持专项民译汉作品篇目,青海作协组织申报的作品有两部获得扶持。这两部作品是:《卓玛的梦——拉先加中篇小说集》(语种:藏文、作者:拉先加、译者:多加·索南多杰)和《山那边》、(语种:藏文、作者:龙...
2014-08-26 编辑:admin 8819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