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非遗”项目光彩夺目

作者:李悦春 来源:云南日报 时间:2010-12-05 09:48:00 点击数:

        美丽的香格里拉尼西乡汤堆村因其历史悠久的藏族黑陶制作工艺,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由黑陶传承人郭军华召集全村60名制陶艺人组建的土陶有限责任公司,每年生产的16万件黑陶器皿远销国内外,创收260多万元,既增加了村民收入,又增强了群众传承“非遗”的自觉性。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以开展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为基础、以建立名录体系和扶持传承人为重点、以实现整体保护和动态传承为目的,全面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06年5月,云南省公布了第一批省级名录147项,目前增加至217项。“阿诗玛”、“泼水节”等75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为云南省“非遗”项目增添双翼。独特的彝族烟盒舞、藏族锅庄舞,巧夺天工的乌铜走银、个旧锡器、斑铜,剑川木雕、腾冲皮影、贝叶经,佤族织锦、白族扎染、苗族刺绣,还有傣族慢轮制陶、藏族黑陶、建水紫陶、盘龙小窑村陶塑、纳西族东巴文等,其多样性在中国乃至世界均属罕见。
  同时,云南省“非遗”立法工作和保护实践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0年5月,云南省人大颁布了全国第一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为防止“非遗”传承人消亡和民族文化失传,云南省政府建立起4级传承人认定体系,设立财政专项资金补助传承人。同时,建立了一批以国家级“非遗”项目为依托的传承基地,在群众中开展传承活动,推出优秀作品356个,怒族对唱《哦得得》、傈僳族歌舞《阿尺木刮》等,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成为当地民族文化品牌。
  自2007年以来,云南省累计投入文物普查经费4256万元,位居全国第7;不可移动文物数量由原来的5300处增加到15371处,增幅近30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生态村落、名人故居、滇西抗战遗迹、金沙江岩画、矿业遗址、茶马古道、滇越铁路和哈尼梯田等进行重点调查;新增2190处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极大地丰富了文化遗产的数量和类型。

相关推荐
  • 藏汉双语《健康新概念》系列图书出版发行

      近期由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藏汉双语《健康新概念》系列图书旨在将现代社会的健康理念、防护保健、疾病预防等新理念介绍到广大藏区,使身处草原雪山的藏民族也深刻的感受到优质的生活必须首先要以健康作为保证。该书内容丰富、语言简练,贴近平民百姓、贴近高原生活,力...

    2015-11-19 编辑:admin 7974
  • 东永学:马背上的牧歌

    马背上的牧歌(外一首) 东永学四蹄踏云,一匹红鬃马一把马头琴里跑出来伯乐还没发出一声惊叹它己跑上苍茫昆仑之巅发出一声声嘶鸣等待祁连雪山的回音 前世,我是一名骑手 或者就是一匹红鬃马驰骋的快意在胸中鼓荡马踏飞燕的神话千古流传宝剑,沙场,马革裹尸我肩负英雄的梦想...

    2017-02-23 编辑:admin 8890
  • 青海省应急语言翻译服务培训班在西宁开班

    作为新时代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者,要提高政治站位,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切翻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2021-10-13 编辑:格日加 14449
  • 青海省黄南州热贡传统“六月会”已拉开帷幕

      近日,青海省黄南州热贡传统“六月会”已拉开帷幕。  热贡藏乡“六月会”是流传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习俗活动。传说很早以前,同仁地区有许多毒蛇猛兽危害人类,后来从印度飞来一只大鹏鸟,降服了这些毒蛇猛兽...

    2017-07-18 编辑:admin 1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