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嘉绒锅庄故乡换新颜

作者:廖俸 来源:中国阿坝州 时间:2010-11-27 08:29:00 点击数:

  马尔康,藏语意为“酥油点亮的地方”,被誉为“嘉绒锅庄的故乡和嘉绒藏族文化腹心地”。11月23日,记者来到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县的卓克基官寨、西索村、俄尔雅村、英波洛村、大藏寺等地进行了实地采访,发现这里保持着阿坝州最完善、最原生态的嘉绒藏族建筑风格和生活习俗。


美丽的卓克基镇西索村

  清澈见底的河道旁,洁净的木、石板地,一片似古堡的土石木结构房子,古老的木制楼板散发着特有的亮光,镶刻在客厅里的酥油花绚丽夺目,这是记者在《尘埃落定》拍摄地——马尔康卓克基镇西索村看到的真实一幕。
  卓克基镇西索村距离马尔康县城仅仅几公里,是成都到马尔康的必经之路,著名的卓克基官寨就在这个村子里。村里有44个白塔,位于该村的丹达轮寺,过去是土司的家庙,现在已成为当地村民的宗教活动场所,有着600多年历史。如今,这里依旧保持着嘉绒藏族原生态的生活习俗。
  “为了让西索村的环境更加优美,镇上投资200余万元对西索村的基础设施、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花60万元修建集中养殖场分户喂养,既不影响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又大大改善了”曾经当过4年导游的副镇长让央告诉记者。
  “村寨越来越干净,客人很喜欢我们村的民族特色,相互介绍来的客人越来越多。我们村的潘罗尔依一家,接待客人最多时一年有四、五千人,明年我们家也可以接待远方来的贵客了。”村民金波说着这些的时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英波洛村的阿根家,记者除了看见非常传统的藏式建筑、藏式家具、家庭经堂外,还看见主人新装的家庭桑拿房,电视、冰箱、洗衣机等一应俱全,这个被当地人叫做“华侨村”( 村有十几人在国外侨居)的英波洛村果然与其他村寨有所不同,在保留了嘉绒地区的民族特色外,也吸收着非常现代的生活方式。
  村支书罗尔衣乓说起英波洛的建设发展如数家珍:“今年,我们村被推荐为全省创建‘五十百千工程’千村示范村之后,我们结合村寨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文化特色等实际进行规划打造,全面完成98户农房的风貌改造、庭院梳理和‘四改两建’,完成4700米水泥道路硬化,已经有7户旅游接待示范户打造完成,现在村民更加注意环境的优美,村里还有3名专职保洁员。”
  随着村寨变美,生活变好,已经陆续有侨民从国外搬回村子来住。


俄尔雅村的村民正在晾晒藏香

  藏香是藏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常用品,一方面人们用它朝圣拜佛,避鬼驱邪;另一方面点燃藏香,可以清洁空气,舒畅心情。制作藏香的主要原材料是柏木。制作时把柏树干去皮后磨碎,将磨出的木浆加上各种药材和香料变成木泥,把混着各种香料的木泥放入牛角或做成的成型器皿,再挤出来,就可以压制成藏香了。制作藏香的最后一道程序是晾晒,晾晒过程相当重要,不能长时间暴晒,只能是在阳光充足但温度不高的地方摆放。这是由于藏香原料的配制过程中,水的比例较少,这样能够使香料更多,香味更纯正。藏香经过两到三天的晾晒便可以包装出售了,它收藏着高原纯净的阳光,蕴含着雪域单纯的香氛,无声地向世人诉说着藏人虔诚的信仰。
  在紧隔马尔康县城的俄尔雅村,记者在村里看见了原始的手工自制藏香作坊,工人们正在将柏木泥往成型器具里捏放,旁边晾晒着成片的藏香。这里生产的不仅有线条状的藏香,还有比拇指大的圆锥形藏香,村民告诉记者锥形藏香便于放在香炉里燃烧。“我们自制的锥形藏香都是外地来订购,纯手工制作,完全供不应求,刚接到的3万盒还没有做完,你看又有新订单了,一年下来有6、7万元的收入”手工作坊的女主人三朗斯基高兴得合不拢嘴。


马尔康的大藏寺

  体验嘉绒锅庄的原生态生活,在马尔康可看可去的地方很多,卓克基土司官寨、松岗直波碉楼、哈休文化遗址、婆陵甲萨、大藏寺、昌列圣山……其中不可不去的就是距离马尔康百余公里的大藏寺。我们从马尔康出发,大约用了两个小时才到达。
  大藏寺全名甘丹大藏恒林,大藏是汉语“功德圆满”之意。大藏寺是由嘉绒高僧阿旺扎巴大师于公元1414年所建,是他修建的108个寺庙中的最后一个,至今有956年历史。
  大藏寺金顶大雄宝殿供有13米高弥勒佛的弥勒殿、8米高宗喀巴像的祖师殿、5米高的千手千眼观音像,寺中有方丈楼暨寺史文物馆、辩经学院、佛学院、大型僧舍及供灯房(可同时供3000盏灯)。在寺院的外围,建造了装有一千个转经轮的围墙及供朝圣绕寺转经的小径。
  近年来,马尔康县加大了对大藏寺的保护力度,不仅对马尔康到大藏寺的道路进行了改造,还对周边的村寨进行了修缮。“随着环境的改善,我们的大藏寺将会越来越美,我们也祈祷来的客人都能功德圆满”丹真曲扎高兴地告诉记者。
  寺庙周围是面积开阔的高山草甸,植被丰富。在蓝天的映衬下,大藏寺与周围的雪山、森林相映生辉。游客在草甸上滑草、骑马,倾听寺庙钟声、观雪山日出,可以享受超凡脱俗的感觉。

相关推荐
  • 青海藏语电视德却加荣膺“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德却加近日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下文,宣布第二届青海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获奖名单。青海藏语电视工作者德却加榜上有名。 德却加从事电视文艺工作近二十年。二十年来,他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始终将工作放在首位,满腔的...

    2009-10-30 编辑:admin 5852
  • 青海推行15年免费教育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第一民族完小(摄影:拉吉卓玛)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从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青海省将开始推行15年免费教育,“十三五”末前覆盖全省。  在刚刚结束的青海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公布了系列教育惠民的好消息,15年免费教育就是其中之一。从201...

    2016-01-25 编辑:admin 6463
  • 青海40名个人和7个单位受到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表彰

    6月11日下午,文化部召开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籍保护暨文博事业杰出人物表彰、颁证、授牌电视电话会议。青海省40名个人和7个单位受到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表彰。副省长吉狄马加出席青海分会场会议并讲话。 青海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

    2009-06-14 编辑:admin 7745
  • 动画展现 藏族史诗电影更名《雪域少年》

    由中国著名史诗《格萨尔王传》改编的动画电影《格萨尔王之磨炼》,宣布更名为《雪域少年》。片方在六一儿童节之际发布海报,向全国青少年送出节日祝福。海报中的少年格萨尔王驭马腾云,气势非凡。...

    2023-06-06 编辑:索南多杰 1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