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涛:考古材料所见吐蕃时期青海地区的佛教信仰

作者:仝涛 来源: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时间:2020-03-03 09:52:20 点击数:

       吐蕃时期尤其喜好装饰迦陵频伽。在敦煌吐蕃时期的159号洞窟,仅南壁观经变中就有12身之多,其样貌、装束和姿态与此8件饰片上的迦陵频伽形象极为类同。同时主室盝顶龛沿还出现了一身吐蕃装束、作舞蹈状的迦陵频伽形象(图7)。这类吐蕃装束的迦陵频伽在石渠须巴神山的吐蕃摩崖石刻造像(图8)和吐蕃时期银瓶与来通杯上也出现过(图9、图10),可见吐蕃佛教对迦陵频伽形象的改造和吸收。从年代上看,这批镀金银饰片可能为8至9世纪。青海吐蕃时期墓葬出现与佛教密切相关的装饰题材,足以说明当时佛教在该地区已经有一定影响力了。从器物形制、形象特征和表现手法上,可以看出来自唐朝尤其是河西地区的强烈影响。




       与此器物伴出的还有一套鎏金银质马鞍具和带饰,制作技术和装饰风格与这些饰片相同,可能出自同一个手工作坊,可见马匹殉葬仍然在流行。在苯教信仰中,马匹是引导死者渡过一个个关口、顺利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向导。具有浓厚佛教特色的器物与苯教丧葬习俗并存于一个墓葬,同样反映了这一时期佛教的存在形态。
 
       (三)   吐蕃“王冠”
 
       芝加哥私人藏品中有一批银饰片,据推测可能出自于青海境内吐蕃时期高规格墓葬中,包括2件U形、2件山字形、3件长条形和4件三角形(图11)。


 
       这些饰片都是以鱼子纹为地,其上饰有凸起的忍冬缠枝花纹,边框上残留有若干小孔,饰片表面还遗留有较大的孔洞,可能原来镶嵌有宝石。马尔夏克将这批饰片进行复原,认为可能是两顶吐蕃国王和王后分别使用的王冠残片,霍巍基本上认同马尔夏克的复原,并将山字形的王冠样式与突厥毗伽可汗王冠和吐蕃时期摩崖石刻中大日如来的冠饰联系起来讨论,是非常有见地的。
 
       从敦煌壁画来看,吐蕃赞普的冠饰通常为高缠头,文献称之为“朝霞帽首”。敦煌158窟《涅槃变》中的吐蕃赞普冠为朝霞缠头外围装饰有一排三角形叶状,与吐蕃时期大日如来和诸菩萨冠饰相似,与此同时也为赞普绘出头光,很显然所描绘的是着菩萨装的吐蕃赞普,以凸显赞普的圣性及其对佛教的崇信和支持力度。这在敦煌壁画诸吐蕃人物中仅此一例。
 
       突出的三叶形冠饰是尼泊尔和印度波罗风格造像的重要特征之一,吐蕃进行了改造吸收,创造了高缠头外加三叶形饰片的诸佛菩萨冠饰,这在吐蕃摩崖石刻造像和敦煌绢画中非常普遍(图12)。这件银制“王冠”实际上并非真正的吐蕃赞普王冠,更有可能的是对佛和菩萨冠饰的模仿。墓主人大概是笃信佛教的吐蕃高级贵族,佩戴它用以表明其信仰佛教,或是期望在另一个世界得以永生。如果这一推断属实,则可以看到佛教对吐蕃丧葬观念和习俗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佛教的世俗化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关推荐
  • 海南州委书记杜捷走进校园宣讲十八大精神

    杜捷书记在海南州第一民族高级中学宣讲十八大精神  11月28日下午,十八大代表、海南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杜捷同志在州委秘书长李庭祥同志的陪同下赴海南州第一民族高级中学作十八大精神宣讲报告。报告会在该校五楼会议室进行,七十余名师生聆听了杜捷书记宣讲报告,9名师生...

    2012-11-29 编辑:admin 4742
  • 德本加小说:《老狗》

    德本加 老狗  很多个难耐的失眠夜过后,很多次离奇的失窃之后,甲贝靠着敏捷的身手和灵活的头脑,终于把那条狡猾的老狗给彻底消灭了。   说实话,那条老狗也是不见阎王爷不死心。按理说甲贝家在纳瞎村的正中间,那条狗是根本没办法靠近的,但是那条老狗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小...

    2012-07-17 编辑:admin 5660
  • 海南藏族自治州藏语文工作会议在恰顺利召开

      5月25日,由海南藏族自治州藏语委办组织召开的全州藏语文工作会议在州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海南州藏语办主任才洛,共和县、贵德县、兴海县、贵南县和同德县各藏语办主任,以及全州藏语文工作战线的全体员工参加了会议。会上各县藏语办对2015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完成情况,以及201...

    2016-05-28 编辑:admin 5603
  • 牧区儿童的益智玩意儿 “缇格”

    “缇格”就是羊的膝骨,在不同的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但凡牧区,这种被称为“缇格”的东西都会成为儿童们的玩具,因为这种东西既普通又珍贵,作为玩具再好不过了。说它普通,因为在牧区,只要杀羊就可以得到羊“缇格”;说它珍贵,是因为一只羊仅有...

    2008-07-15 编辑:admin 1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