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青海——哭嫁和回门

作者:轩锡明 来源:青海湖 时间:2007-11-24 11:47:53 点击数:
                       16、哭嫁和回门
   
美滋滋地说媳妇哩,说下了,我便兴冲冲于1974年1月17日、18日办喜事结婚。那两日合的是农历腊月二十五、二十六,过3天就是春节,节日的气氛已经很浓,所以是喜期加节期,能不喜气洋洋吗?
    生活在啥地方,必定了解啥地方的乡俗,办自己的喜事,我等于实习了一番青海贵德的婚事过程,见证了所知,学到了所不知。
    喜事办两天,头一天装箱,待客恭喜的亲戚和乡亲,第二天娶亲,待娘家客。婚前努力,该准备的都准备妥当,完婚这天我们要做的工作,也无非是迎娶、拜堂、入洞房、闹洞房等。迎娶要给女方家开门钱、眼泪钱,完婚仪式要烧驱邪松蓬,入洞房要新郎、新娘抢先,闹洞房可放肆,更又要有趣。
    我这里写哭嫁和回门,是想从女方一面说说这婚庆大典,这是他们的重头戏。虽然哭嫁一场看似悲切,但是它,还有回门,却是婚俗中最富有诗意的,也是最具人情味的细节。
    “今天早晨你哭了没有?”
    “还能不哭……”
    “我可没有听见。”
    “……只差没哭得淌掉鼻子。”
    “哭了就好,哭了我高兴。”
    “……”
    嘻,新婚之夜,喃喃枕语,我竟录在这里!但是我明白,这是因为我对哭嫁这一婚俗的神往,是我此处有心,要捕捉什么,说出些什么。
    新娘哭嫁,是在迎亲队伍到来之后、自己尚未上马(或上车)之前,越临近上马,哭之越甚。上马启程,哭方作罢。新娘哭嫁,父母和兄弟、姐妹也会哭起来,陪伴的女子们都哭。这些女子是新娘嫁前的相好,一夜陪伴在新娘身边,哭在这时候是真情,也是一种义务。
    哭嫁在如今已算一种程式化的东西,可能象征意义已大于实际意义。你没听说,有的新媳妇说了:“不哭行哩吗?不哭,人家不笑话咱急着到婆家去,等不得呢……”有的旁观者说了:“那丫头还知道啥羞不羞,临上马嘻嘻地笑着,上了马自己说,走啊……”姑娘出嫁时不哭,也会被娘家人认为很没有脸面,父母亲会说白拉扯姑娘一场。
    但是,哭嫁还是有它历史的、社会的根源,它源之婚姻的不自由,源之男女的不平等。在完全包办的婚姻中,它可能是逼嫁的严重事态。
    在包办婚姻中,凭的是媒妁之言,依的是父母之命,一个女人甚至在完婚之前一直都不得见男人一面。那男人是精还是傻呀?是善还是恶呀?再想到公公、婆婆,不知会不会光知道把自己当丫环使,她焉能不对未来充满了猜摸和恐惧?临到迈出娘家门槛的那一时刻,“哇”一声不能不是火山喷发……这我们在影视剧和小说中看到的多了。
    不过,哭嫁毋庸置疑地仍然是新娘子对娘家的留恋,这里有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念,有对兄妹手足之情的珍惜,有对再熟悉不过的生活环境的不放……即使不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我还能再时时沐浴这庭院的恩泽吗?让我最后再仔细看看吧,让我再回头看看吧……上面有人说到了那种恐惧,而恐惧只会加重我对娘家的不舍……
    那天清晨,娘家人是给娶亲人准备了半桌席(菜的道数少于常规)的,接受着招待,我侧耳去听,到最后也没有听见号啕大哭。我想这和妻的学生出身与在外工作有关,至于伴友们,哭不哭,哭到啥程度也得受她的情绪感染。我心里说,哭啊!你为什么不哭呢?人一辈子也只这一次!
    我悄悄离开席面,溜到院子里,溜到西厢房窗下。这回我听到了嘤嘤的啜泣,好像不是一个人的。我心里一乐,并且又是暗自用劲:该哭你还是哭吧,放声哭,要不然这会儿少了多少的意趣……
    结婚头几天我入微地体察过妻子的情绪,她对于娘家思念的流露可不是蛛丝蚂迹。她总愿意说到她们家的果园,说到她们家的黑雌牛、她们家的小花狗。她说她的弟弟们,一个个地说,说到老大的从小胆小爱哭,说到老二的只知玩耍,说到他们之间也会打架。她说到她们家一个老实人指东拐西的趣事,再笑个不住。她说到了父母的难处,孩子多,家务大,苦大,她微微叹息着……我想,男人还是比女人优越,一辈子在自己家里。
    结婚第三天,妻子和我去娘家回门,本来要有人陪着,因为路很近,便只我们去了。
    说不清的讲究,回门要天不亮就去。我和妻子提了礼物,头顶满天星星,冒着寒冽的清风就出发了,一边走一边说些别人听不见的话。
    “还哭呢,这不刚嫁过来两天,就又要回去……”
    我有意取笑,她不示弱:
    “我今天回门要住十天半月!”
    我说:“你说这话不顶用,新媳妇回门兴的是当天返回婆家。”
    她嗔道:“美得你……”
    没有听说过,也没有看见过文字的东西,可我固执地认为,回门是哭嫁的变味儿后续,它宣示着一个女人婚后新生活已经开始,而在这开始的时候需要稍稍照顾一下过去。
    我认为,回门首先是对新嫁娘的莫大安慰呢,这安慰急匆匆就到来了,距她流眼泪刚刚两天。新娘子适应新生活,得慢慢来。回门也是对娘家人的安慰:你看,女儿不忘家门,马上就回来省亲来了!回门还是女儿给父母的汇报:父母察言观色,巧话套问,大可感觉出女儿快乐与否。
    妻子偕我回门,到了她娘家,我被让到烧着火盆的炕上与岳父坐着喝茶,她则被母亲和妹妹们拉到出嫁前的闺房,嘁嘁嚓嚓说话。她们都急切着呢,都要先说,她们有许多新鲜的话题。说吧!说吧!尽情地说,掏心窝子说……她们咯咯地笑呢,这才是大家的放心。
    新郎、新娘回门就是接受招待,吃菜,吃饺子。新郎吃饺子须十分小心,是会遭受捉弄的,那天我碗里有一个就全包的辣子。
    告别岳父、岳母,妻子的弟妹们送了又送。
    这时候太阳已经升得很高,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我和妻子走在田间小道上,看到冬日的大地开阔辽远,看到冬日的天宇高远明净,天和地之间有雀们喳喳飞着。我走着,看看并肩的妻子;走着,看看并肩的妻子,心田充溢着幸福……
    我走着,妻子和我并排走着,我忽然感到有趣得叫人迷离。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原来在各自家里住着,怎么就忽然成了一家了?我们须这么办办,那么做做,造物主给我们设制的圈套真是奇妙啊!
相关推荐
  • 《静静的嘛呢石》观感

    《静静的玛尼石》  2005年9月25日,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我第一次以记者的身份参加了《静静的嘛呢石》放映仪式。也第一次看到了藏族人自己的导演带给我们藏族人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万玛才旦,一个身材不高,说话不多的藏族男人,用电影为人们展现了藏人视角下的藏区生活。不...

    2014-02-27 编辑:admin 7614
  • 海南州代表团赴江苏考察和衔接对口支援工作

      4月9日至10日,海南州委书记杜捷率党政代表团一行到江苏省高邮、南通、常州、镇江考察各对口支援市新型城市化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情况,衔接沟通对口支援相关工作,积极寻求双方优势互补、产业对接、项目合作的新契机。 海南州委书记杜捷一行在常州科教城考察  ...

    2011-04-13 编辑:admin 4904
  • 西藏昌都强巴林寺——举办盛大的酥油花灯节

    昌都强巴林寺举办盛大酥油花灯节 强巴林寺举办盛大酥油花灯节  近日,西藏昌都强巴林寺举办了盛大的酥油花灯节。  强巴林寺位于昌都镇内马拉山的四级台地上。该寺是由宗喀巴弟子喜绕松布于公元1444年创建的。该寺有五大活佛世系,十二个扎仓,僧人最多时达5000余人,并...

    2014-03-18 编辑:admin 5391
  • 西藏出台基层文化设施和队伍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对西藏各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和使用工作及西藏民间艺术团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文化设施和文化队伍在丰富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推动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等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西藏自治区文...

    2009-04-30 编辑:admin 5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