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文学挖源头出活水
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西藏文学正在一步一步地创造着辉煌。作为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文学有着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它描绘着世界屋脊上独特的风土人情,阐述着古老而神奇的民族历史,刻画着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物风貌,折射着西藏百姓的道德精神……
从擦珠·阿旺洛桑的《金桥玉带》,到降边嘉措的《格桑梅朵》,从扎西达娃的《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到次仁罗布的《放生羊》,一部部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让关于西藏的故事逐渐走出高原、走向全国、走向了世界。60年的发展,在西藏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西藏新文学的诞生,标志着西藏文学步入了繁荣发展。 纵观西藏文学60年的发展历程,这些闪烁在雪域高原的文学奇葩似乎都有着相同的特点,它们都积极吸取了民间文化的精髓,将流传于民间的神话、传说巧妙地融合进了作家文学,使得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相得益彰。这些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强烈的时代感,反映着自治区各个历史阶段的生活状况,且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值得一提的是,西藏文学的创作者们能够结合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不断学习、借鉴世界各民族的先进文化,开创属于西藏自己的文学特色,让西藏文学得以与世界接轨,得以长远发展。
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不能缺少歌颂礼赞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给人以美的信念,能增添力量,催人奋进,滋养心灵的文艺作品。文艺工作者承担着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重任,是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时代新风尚的重要力量。我们的文学创作者一定要把人民的生活作为一切创作的源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作出更多讴歌伟大时代、弘扬民族精神、塑造美好心灵、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优秀作品,使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引领社会新风尚的精神力量。唯有这样,西藏文学才能不断给中国文坛带来惊喜,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青海湖再现“龙吸水”奇景 白色水柱长200米
9月1日,青海湖再现“龙吸水”,看起来百米多高,几米宽的白色水柱从乌云上倒挂下来,几乎延伸到地面,很像神话故事中的“龙”将青海湖的水吸到天上,当天,多名游客、景区工作人员均现场目睹了这个大自然奇观。 “龙吸水”,龙卷风的别名。因...
2013-09-03 编辑:admin 4350“三江源”生态补偿方案成型
“中华水塔”三江源的长效保护机制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青海省政府编制的《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试验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了。”参与过《总体方案》多次论证的青海省社科院副院长孙发平对本报记者表示...
2010-08-19 编辑:admin 7258诗史话剧《格萨尔王传•姜国王子》主创人员
大型藏族歌舞剧《格萨尔王传•姜国王子》 (第二版) 剧本:恰嘎•多杰才让 改编:南 拉 本 翻译:久美多杰 海南州民族歌舞团 2006.6 ...
2007-11-08 编辑:admin 10152《吉合目牦牛宗》出版
《吉合目牦牛宗》封面 近日,著名《格萨尔》说唱艺人格日尖参撰写,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研究人员整理的《吉合目牦牛宗》部本,由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是众多《格萨尔》部本中遴选出来的最完整的一部,是从未流传过的新版本,其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文字...
2011-02-25 编辑:admin 7266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