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生态补偿方案成型

作者:佚名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10-08-19 10:35:00 点击数:

  “中华水塔”三江源的长效保护机制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青海省政府编制的《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试验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了。”参与过《总体方案》多次论证的青海省社科院副院长孙发平对本报记者表示。
  2004年,三江源被确认为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级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第二年年初,国务院通过了《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该规划提出,到2010年国家投入75亿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具体来说,《总体规划》对三江源的保护投入力度远不能弥补三江源区因资源控制、不能开发利用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和机会丧失,存在着投资项目不配套、标准偏低、补偿年限偏短等诸多问题。”孙发平称。
  因此,这些问题的解决寄希望于《总体方案》。据孙发平介绍,《总体方案》对三江源生态补偿的范围已经基本确定,但其补偿标准和补偿机制因为牵涉甚广,尚存较大争议。
  随着《总体规划》的2010年期限将至,《总体方案》正式出台的紧迫性也越来越强。

增加两类补偿项目
  
“正在讨论中的《总体方案》在完善在建生态工程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改善农牧民生活的补偿和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这两类大的补偿项目,这也是《总体方案》的主要特色之一。”孙发平介绍。
  首先,《总体方案》将完善在建生态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延长退耕还林(草)工程的补助年限,提高退牧草场的饲料粮补助标准,提高围栏建设投资标准,和增加退牧草场管护费等。其中,退牧草场管护费这一新增项尤其值得一提。因为,无论在过去的退牧还草工程中还是在《总体规划》中,都未对退牧草地安排草场管护经费。结果是,虽然国家对这些退牧草场投入了巨资进行生态移民、网围栏建设等工程,但由于缺少监管,难以避免原有牧民从草场上退出来,外来牧民又搬迁进去等现象的发生。事实上,之前三江源保护政策中,有诸多缺陷。如在生态移民项目中,对其后续生产生活发展没有安排,进城镇所需的土地购置费也没列入扶持范围。“这类缺陷有望在《总体方案》中得到解决。”孙发平表示。
  其次,《总体方案》增加的第二类的补偿是公共服务设施领域。“三江源地处偏远,地域辽阔,服务半径大,服务成本是平原地区的10倍以上,因此补偿项目主要包括增加学校、乡卫生院、医疗急救体系及敬老院等服务设施建设费。”孙发平透露。“我认为,《总体方案》增加两类补偿项目,范围优点过广,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通常我们所理解的生态补偿概念。”中国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部主任张惠远对记者分析。

 补偿标准存争议
  
由于环境损失很难给出全面量化内容,因此,生态补偿最难的是如何厘定补偿标准。三江源生态补偿也不例外。“《总体方案》也规定了补偿的标准和补偿的机制,但这一部分牵涉的内容比较复杂,现在还不便公开。”孙发平说,“尤其是标准部分,现在提前公开,万一在国家审批时,做了调整,不好向农牧民交代。”孙发平称。
  “建立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既需要知道现状如何,也需要设立定量可测的保护目标物种、草原、森林、湿地等都要恢复到什么状态,总之要使投入和产出挂钩,这就需要确凿的数据和观察。”作为奥迪品牌环保形象大使,北京大学教授吕植此前刚去过青海湖调研生态问题。
  鉴于三江源的地理特性,该地区的生态补偿标准还需考虑更多因素。如三江源区牧民以肉类为主要食物,其生活成本远远高于农民。按市场价计算,1公斤粮食的价格为115元左右,而1公斤牛羊肉的价格在15元左右。“食物的价格差距较大,而补偿量却不多,而且补偿年限过短。”青海当地一位学者表示。
  补偿标准之所以难以厘定,其核心在于,补偿的资金从何而来?补偿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补偿机制。“《总体方案》在补偿机制上,主要以中央的财政补贴为主,同时还将尝试税收、市场、社会等多种补偿机制。”孙发平说。也有学者建议,可提高企业用于生态保护的资金份额,如每年从在青海的中央企业收益中划拨一部分生态补偿资金,转移到当地的生态建设专项中;再如,允许对沿河相关地区实行企业产品定价中加入生态成本,将高出的收益直接转变为生态补偿资金。
  对上述两种建议,张惠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前一种建议初衷很好,但就现阶段来说,操作性不是很强;后一种建议可行性很强,根据我的了解,新疆已经开始尝试这种补偿机制了。”

相关推荐
  • 玉树藏族自治州生态旅游推介会在西宁举行

    5月6日,玉树藏族自治州在西宁举行青海·玉树生态旅游推介会,以此推动高原生态旅游的发展。 玉树州自然风光神奇、历史文化深厚、民族风情浓郁,是青海省潜在的王牌旅游区。目前全州已初步探明并列入规划的旅游资源有283处,其中5级的6处,4级的24处,3级的93处,普通级的160处...

    2009-05-07 编辑:admin 6863
  • 海西州着力打造柴达木摄影文化品牌

      海西州紧紧围绕振兴文艺事业大发展的要求,坚持“抓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工作方针不动摇,坚持“创作、创新、创造”的工作路子不放松,充分发挥摄影家协会的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宽了宣传海西的渠道,为提高全州文化软实力,促进全州文化大...

    2010-09-25 编辑:admin 7119
  • 玉树公路总段结古公路段灾后保通侧记

      对于玉树公路总段结古公路段的95名职工来说,那场在地震中舍生忘死、可歌可泣的日日夜夜,已经成为历史。他们在灾后面对的,是满目疮痍的公路,是心灵震撼后的洗礼,是洗礼后勇敢的担当。   在采访中,我们看到这样一组数字:震后三年,在段辖214国道清水河至玉树机场158公里及...

    2014-03-07 编辑:admin 7267
  • 四所高校志愿者线上联动 助四川藏区学子备战高考

    “今天,你们要完成2018年文科数学卷三的大题。让布,你还要复习三角函数公式和点线面知识……”3月中旬,武汉科技大学大一学生陈珍,通过微信群聊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藏文中学的高三学生布置学习任务。...

    2020-03-26 编辑:青阳卓玛 7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