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书法简史

作者:佚名 来源:西藏网 时间:2009-03-25 09:28:56 点击数:
藏文创制年代,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藏文创制于公元七世纪,即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由吞弥桑布扎所创制。另一种观点认为,藏文产生于向雄即今阿里地区,产生于丹巴辛绕创立雍仲本教时期,即藏文创制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一、丹巴辛铙时期的藏文及书体
    依照藏文产生于丹巴辛绕雍仲本教时期这一观点,最早的藏文书体叫达斯蚌益。与达斯蚌益同时代产生了另外几种藏文书体:拉颇益给、司益、玛益(玛尔藏文)。在这几种书体中,运用最广、最流行的是玛尔藏文。玛尔藏文分为玛钦、玛琼两种书体。
    二、吐蕃时期的藏文及书法
    认定藏文创作于公元七世纪这一种观点的人认为,到了公元七世纪,即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大臣吞弥桑布扎以玛尔藏文为蓝本,参照古印度谷巴达文创制了新藏文。这就是至今我们所使用的藏文。它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一)八大乌金体
    蟾蜍体 吞弥桑布扎在创制新的藏文时,确定了乌金体和乌梅体两种书体。吞弥桑布扎确定的乌金体叫做蟾蜍体。
    藏文创制以来,十分注重书法艺术,仅在吐蕃时期就产生了八大乌金体,即蟾蜍体、列传体、稞体、串珠体、
    雄鸡体、鱼跃体、雄狮体和蜣螂体。 
  有八大乌金体的碑文或岩刻文,文献中有记载,只是至今只找蟾蜍体和串珠体的所在地与石刻文。
    (二)丹体
  在吐蕃时期,乌金体产生了两大书体,即丹体和黎体。丹体是在八世纪由大译师丹玛孜芒独创的。后来,丹体成为规范书体,流传至今。迄今一切乌梅体都是由丹体派生出来的。而黎体则失传了。
    (三)密文体、伏藏体、幻妙体
  吐蕃时期还产生了密文体、伏藏体、幻妙体等许多书体。佛教分为显宗和密宗两大修行范畴。密宗传人吐蕃是在公元八世纪,是印度佛教大师莲花生传人吐蕃的。密文体莲花生和他的吐蕃密妃康卓益西措杰创新的专门用于记录书写密宗典籍的特殊书体。虽然,其形状与通行的藏文书体不太一样,但是其拼写读法、文法、正字法等均与通行的藏文一样。因此,密文体是藏文的一种特殊的书体。
    密文体有十几种。
    伏藏体
    佛教的传播过程中 ,常常遇到挫折。因此,为了避免佛法失传,佛教徒常将佛教典籍埋入地下,称为伏藏。其目的是以备日后的佛教徒掘藏佛经,继续宏传佛法。伏藏体正是专门用于书写伏藏经文的特殊的藏文书体。伏藏体也有十几种书体。
    幻妙体
  幻妙体是一种秘密的字体。它也有十几种字体。
  此外,一些高僧、译师和班智达(精通五明的大学者)创立了一些独特的书体。比如,努桑杰益西书体等。
    (四)琼体
  吐蕃时期,八大乌金体等多种书体,但是没有形成具有权威性的规范的乌金体。针对这一情况,吐蕃时期末或前弘期初,著名高僧兼学者琼布犹赤依据绘制坛城的坐标法对乌金体进行了规范。规定了每个笔画的起止位置、走向、长度和粗细等。这种书体被称为琼体。
    三、萨迦王朝时期的弯腿朱匝体
    后弘期以来,乌梅体的书艺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出现了徂仁体、徂同体、白徂体、朱匝体、遒体等许多优美的书体。萨迦时期官方的行文普通采用弯腿朱匝体。这与吐蕃时期有所不同。吐蕃时期官方行文、碑刻文几乎清一色的使用乌金体。萨迦法王颁发的政令、国师、帝师的文告、碑文等,大多用弯服朱匝体书写。因此,萨迦时期弯腿朱匝体的书法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徂仁体是整个乌梅体的基础书体。它具有庄重而宏大的气势。有了徂仁体的深厚功底就能写好其他书体。乌梅体中最难写的是徂同体。 被用于誊录典籍的白徂体是在后弘期之初产生的。白徂体分毛足体、净足体和朱徂体。
    朱匝体也内分三种书体:弯服朱匝体、长腿朱匝体和短腿朱匝体。弯腿朱匝体最早产生于八世纪。而且流传时间较长。
    到了十三世纪萨迦王朝时期弯腿朱匝体的腿拉得很长,元音飘逸,字的主体圆曲而光滑。[FS:PAGE] 
    四、噶丹颇章时期的书法
    西藏历史上,十七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喇嘛以来的噶丹颇章地方政权的政体较为完善。其行文更加规范,不仅内容、格式上严格加以规定以外,而且,从书体上、书写技艺上对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民间书信等作了严格的规定。这就大大促进了各种书体书法艺术的发展。有棱有角的长腿朱匝体成为噶丹颇章地方政府政令书体。上下文多采用徂同体,平行文采用酋琼体。民间书信可采用遒体或徂同体,但不能采用朱匝体。 
    自二十世纪初,产生了娟秀的短腿朱匝体,并成为最流行的书体。短腿朱匝体也是官方政令文书的专用书体,民间不得使用。
    短腿朱匝体:
  短腿朱匝体的书体十分独特。但与徂体相区较远。特别是朱匝体的遒体具有书写迅速而流畅的特点,象征。因遒体书写速度快、书体优美是乌梅体书法艺术高峰的象征。而被广泛用于书信、记录、呈文等领域。遒体产生于十七世纪,经过数百年的艺术探讨和发展,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遒体书艺达到了高峰。
    乌金体:
  乌金体分为尼体和康体两大类。尼体就是西藏尼木宗一带由誊印刻经艺人所使用的一种书体。康体即康区和安多一带广为流行的书体。正如前述,尼体和康体都是琼体的分支。乌金体,笔画横竖分明,被广泛使用在刻经上。
    五、书家体
    后弘期的漫长历史中,历代大译师和班智达创制出了形态各巽的多种新体即书家体。其中流传至今的有觉罗体、恰罗体、贵罗体、多丹体、仁布体、央丹体、美妙体等。还有八思巴创制的新体即新蒙文体。
相关推荐
  • 海南州同德县良种牲畜繁育养殖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海南州同德县针对境内牲畜品种严重退化,个体生产性能逐年下降,畜牧业整体经营效益不断下滑等突出问题,结合各乡镇、各地区不同的海拔、气候、草场等实际,进一步优化畜群畜种结构,合理布局良种牲畜发展区域,采取整群引进的方式,2007年至2009年同德县政府累计落实补贴资金265万...

    2010-01-06 编辑:admin 5591
  • 九寨沟逐渐成为东南亚市场冬季旅游品牌

    九寨沟第四届冰瀑旅游节9日开幕式。一年一度的九寨沟冰瀑旅游节如今已成为受到东南亚、日韩游客追捧的冬季旅游品牌。 据九寨沟管理局副局长冯刚介绍:“继连续举办三届冰瀑旅游节后,九寨沟‘冬天的童话世界’逐步获得南方市场的认可和钟爱,包括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东...

    2008-01-18 编辑:admin 8699
  • 《噶举简史》出版发行

    《噶举简史》为了解和阅读噶举派的相关历史和发展形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020-06-11 编辑:青阳卓玛 5865
  • 藏乡绒坝岔传统走马节

      甘孜中国藏区走马之乡----甘孜县绒岔片区群众文化形式多样,底蕴深厚,其中的民间走马活动颇具特色,走马活动历史久远,素有“中国藏区走马之乡”之美誉。   相传所产马匹是格萨尔战马留传下来的马种,特别是走马,在藏区享有极高的声誉,曾经多次在青海、...

    2017-05-15 编辑:admin 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