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 青海省尖扎县如什其遗址考古发掘与收获

作者: 来源:青海考古 时间:2025-11-10 14:03:30 点击数:
  如什其遗址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乡如什其村东北约1公里处,地处黄河西岸的临河二级阶地。2025年5月至10月,为配合西成铁路建设项目尖扎县昂拉—当顺段的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项目用地范围内勘探发现的如什其遗址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考古发掘工作。
如什其遗址航拍完工照(上为北)
  此次发掘根据前期勘探报告,在遗址核心区域按正方向布设了30个10米×10米的探方,实际发掘面积2900平方米。遗址的原始地貌为西南—东北走向的狭长形缓坡阶地,西南高、东北低,后因现代取土修整梯田,形成了多级小型阶地,部分断面已有文化层暴露。发掘区地层堆积相对较为简单,可分为五层:①层为现代耕土层,②③层为晚期扰土层,④⑤层为间歇层,遗迹开口于⑤层下。平均发掘深度约2.5米,最厚处约4米,发掘区南北高差7.3米。
  如什其遗址共计发掘各类遗迹459处,包括墓葬14座、灰坑396座、房址36座、沟13条;出土文物1000余件(套),涵盖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还出土了大量动植物遗存。结合遗址内地层堆积和出土遗物初步判断,如什其遗址整体可分为两期:第一期为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遗存,第二期为齐家文化遗存,以齐家文化遗存最为丰富。
  马家窑类型遗迹极少,且分布零散,以发掘区北部居多,根据出土遗物及叠压打破关系目前可明确确认的马家窑类型遗迹有十余个,包括2个灰沟和多个灰坑。灰沟分别位于发掘区南北两端,这两条沟的范围和深度较大,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势,经过发掘及勘探工作确认,其东西两端仍向外延伸,或起到围沟的作用。灰坑以大型的袋状灰坑居多,形制规整、做工讲究,平面形状呈近圆形,口大底小,底部较平整,其内堆积丰富且多有深厚的灰烬层,出土遗物亦较为丰富,个别袋状灰坑周边还分布有多个疑似柱洞,或为房址。
  马家窑类型遗迹虽少,但单体遗迹所出土遗物数量较丰富,有陶器、石器、骨器及动植物遗存等。陶器居多,以夹砂灰陶为主,泥质彩陶较少,可辨认器型包括:碗、盆、钵、瓶、壶、罐、瓮、勺等,彩陶纹饰有旋涡纹、水波纹、锯齿纹、平行线纹等;石器有穿孔石刀,骨器有骨锥,还出土有树皮制品,但保存状况较差。
  齐家文化遗迹极为丰富,共计发掘444处,包括墓葬14座、灰坑383座、房址36座、沟11条。
  共发掘墓葬14座,均为近长方形的竖穴土坑单人墓;墓葬整体规模较小,墓圹略大于人骨,成人墓长约2米、宽约0.6米、深约0.6米,少儿墓葬略小;头向大多朝向西北;未见完整葬具,仅M5发现极少量朽木痕迹;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有3座墓葬存在屈肢现象,个别墓葬或许还存在二次扰乱的现象;人骨保存状况较差,且多个墓葬足骨缺失,可能存在断足现象;经现场初步鉴定,仅1个墓主为男性,其余皆为女性,年龄多为40岁左右;墓葬整体分布虽较为分散,但局部仍可见三两座成组分布的情况,例如M3、M4和M8墓向、尺寸和间距几乎一致,应为一组墓葬;整体随葬品较少,7座墓葬内出土随葬品,多以随葬单个玉璧和玉璧芯为主,少量配合随葬单个陶器,值得关注的是M14墓主人左小臂前端出土1组5串串饰,质地为皮革,其上镶嵌有绿松石、骨片、碎石等饰品。
M8
M13
  发掘的灰坑数量最多,大小形态不一,平面形状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亦有少量不规则形,整体形态有桶状、袋状和锅底状等。发掘区中部有多个成组分布的圆形桶状灰坑,形状大小间距均近似,其内填土为近生土,基本无任何遗物,仅1座灰坑填土中部出土人类股骨1件,形制较为特殊,具体功用有待进一步研究;个别灰坑内部通体涂抹红胶泥,底部还放置有陶器,或为储物窖穴;此外还发现一处石器坑,分上下两层,出土物极为丰富,既有石砧、磨石等核心制石工具,还有大量石器毛坯及原料,尤为特别的是,坑内未加工完成的石器毛坯数量远多于石器成品,直观呈现了石器加工的原始状态。
  房址数量较多,多数在空间布局上依地势成组分布,呈现整体分散、局部聚居分布的现象。以半地穴式为主,个别或为窑洞式。房址平面形状多呈长方形,还有近圆形和方形房址。房址一般由居室、门道和门前场地构成。门道多朝向东北方向,与地势契合,亦有少量位于阶地边缘的房址朝向外缘。多数房址地面为经过硬化处理再加之长时间生活所形成的黑褐色的活动硬面,少数房址(9座)地面及墙壁经涂抹白灰加工处理,例如F23其底部白灰面极为完整且四壁仍保存有自口到底的较为连续的白灰面,通过解剖墙体结构发现,其营建过程先是在生土墙壁上涂抹一层草拌泥,再于草拌泥上涂抹白灰,增强白灰的附着力,最后形成光滑平整的白灰面。周边多有柱洞,等距分布于房址四周,为圆形筒状小洞,直壁平底或圜底,有加工痕迹,少数柱洞底部还放置有石块作柱础之用。地面均有火塘、灶或壁炉等用火遗迹。火塘分为地面式和浅坑式两种,以地面式居多,多位于房址内正对门道的中央位置,形态较为固定,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少数火塘经涂抹白灰加工,火塘尺寸与房址面积相匹配,大者直径可达110~120厘米,小者仅20~30厘米;灶多位于门道两侧的墙壁附近,地面起建,以土石砌筑、部分还搭设有石板,个别灶内部还留存有陶器残片;壁炉数量较少,通常依墙而建或嵌入墙内,内部嵌有石块石板等作为平台。房址面积普遍在10~15平方米之间,个别较大者逾20平方米。房址经长期多次利用,期间不断改建,多者达三次。房址内普遍出土较多遗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等,特别是F10的南壁成排垒砌了三十多件盘状器,蔚为壮观。
F2
F8
  共计发掘沟11条,整体规模较小,一般呈长条状。如G10,为东北—西南走向,东西长约11.6米。南北宽0.8~1.3米,深度约0.18~0.24米。坑内较均匀地分布着大量砾石、石器剥片和少量成品石器,其中毛坯数量远多于石器成品,应是一处加工石器的地点。
  如什其遗址内出土齐家文化遗物极为丰富,有陶器、石器、玉器、骨器和多种珠饰等遗物以及大量的动植物遗存。
  陶器大多较为破碎,主要为灰色夹砂陶及橙黄色泥质陶,彩陶较少。可辨认器型有双大耳罐、高领双耳罐、侈口罐、花边口沿罐、单耳罐、大口尊、单把鬲、盆、豆、甑、斝、盉等,还发现有少量圆陶片、纺轮、陶拍、陶垫等器物;纹饰有绳纹、篮纹、附加堆纹、刻划纹等;彩陶较少,多为黑彩,纹饰有网格纹、三角纹、菱形纹等;遗址内出土的陶器呈现小型化、标准化的特征。
陶器(高领双耳罐、陶罐、陶尊、双大耳罐)
  遗址内出土的石器数量最多,包括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磨制石器以生产工具为主,多数为穿孔石刀,还有石斧、石锛、石凿、石杵、石臼、石磨盘、石磨棒、石纺轮等器物,多数通体磨光,有刃石器刃部明显;打制石器包括刮削器、砍砸器以及大量石片,特别是发现了大量带凹窝的盘状器,还有少量细石核和细石叶,此外还发现大量的石料和半成品石器。
  玉器数量较少,多数出土于墓葬中,有玉璧、玉璧芯、玉镯、玉璜等,还有少量加工后的玉料。
玉石器(玉璧、玉璧芯、盘状器)
  出土骨器较多,包括骨锥、骨铲、骨匕、骨叉、骨镞、骨针、骨刀、骨勺、骨饰等器物,骨锥出土数量最多,特别是出土了两组多件尺寸和形制较为一致的骨锥。
骨器(骨锥、骨镞)
  如什其遗址是青海省近年来发掘面积最大、保存较为完整的齐家文化遗址。遗址内发现的大量遗迹和遗物,极大丰富了齐家文化的文化面貌及内涵。本次发掘的收获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次发掘确认该遗址是一处保存较好的齐家文化中早期的中小型聚落。遗址内不仅发现了大量遗迹和遗物,极大程度地补充和丰富了齐家文化的文化面貌及内涵,更重要的是,多处依地势成组分布的房址具有鲜明特色,其建筑结构、功能分区等细节,为研究齐家文化中小型聚落的布局规划理念、居住空间利用逻辑提供了绝佳案例。
  第二,在遗址北部区域集中发现了数量较多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遗存,结合周边的拉毛遗址、河东台遗址等,证明群尖盆地是黄河上游地区早期人类集中活动的重要区域。这为进一步理清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文化沿黄河流域逐渐逆流而上、在不同区域选择适宜生存空间的迁徙与发展轨迹提供了关键支撑。
  第三,遗址中发现的成组墓葬及随葬品,为探讨齐家文化的葬式葬俗、社会分工以及居住和丧葬的空间关系提供了实例。出土的大量生产生活工具,为复原其生业经济模式及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关键证据。尤其是两处石器加工场所的发现,出土了大量石器的原料、废料、半成品和成品石器,清晰构建出齐家文化石器加工的完整操作链。这一发现改变了此前对齐家文化石器制作工艺碎片化的认知,为研究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生产组织方式提供了完整资料,为讨论中小型聚落是否存在专门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下一步,我们将以如什其遗址的发掘为基础,展开群尖盆地史前文化的区域性调查,对周边相关重点遗存进行勘探,结合前期发掘的沙隆卡、拉毛、河东台等遗址,确认群尖盆地史前文化的发展脉络,为黄河上游早期文明化进程提供相关支撑。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执笔:刘展望 沈杨 铁卫冬 王飞虎 王旖萱 杜玮
相关推荐
  • 西藏百余名专家齐聚一堂探讨藏医药三大课题

    从事藏医药研究的僧侣代表,在分组讨论中认真阅读论文集。 摄影:牧原 老藏医在2010年西藏藏医药学术研讨会上发言 摄影:牧原  11月5日至7日,由西藏藏医学院和西藏红十字会联合主办的2010年西藏自治区藏医药学术研讨会在拉萨召开。学术研讨会吸引了来自西藏七地市的10...

    2010-11-09 编辑:admin 18358
  • 2008年全国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合格资格线确定

    记者31日从教育部获悉,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合格资格线已确定,具体情况已在教育部门户网站上公布。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将全面启动复试和录取工作。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研究生招生复试是在初试基础上对考生专业能力和能力倾向、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

    2008-04-01 编辑:admin 23251
  • 西藏民俗风情国画长卷在拉萨展出

    7月9日,一名参观者在拍摄国画长卷  当天,北京市文史馆馆员郑山麓先生的西藏民俗风情国画长卷《甲谐舞吉祥》在拉萨展出。这幅高2米、长60米的国画长卷是郑山麓先生深入西藏农牧区取材,历经8个月创作完成。 7月9日,拉萨市民在参观国画长卷 7月9日,学生们在参观国画长卷 ...

    2010-07-10 编辑:admin 19025
  • 任贤齐泽旺多吉等联袂出演《共建家园》音乐电视

    6日,受中华慈善总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邀请,音乐人小虫、任贤齐、莫文蔚、藏族歌手泽旺多吉(藏族)等两岸三地等音乐人共赴京城,联袂打造抗震救灾歌曲《共建家园》大型音乐电视特辑。   中华慈善总会及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相关领导对于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

    2008-06-09 编辑:admin 15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