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尼阿底遗址或揭示现代藏族祖先进入高原路线

作者:江飞波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4-07-24 09:46:06 点击数:
  22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研究员张晓凌处获悉,该研究所与西藏文物、那曲文化等单位共同完成了西藏尼阿底遗址第3地点的研究,研究人员通过技术对比提出,尼阿底遗址第3地点的细石叶技术同华北地区南部的细石叶技术一致,两地细石叶技术存在强烈联系。研究者认为,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存在一条清晰的细石叶技术人群进入高原的路线。
  尼阿底遗址第3地点位于西藏最大的湖泊色林错西南岸,海拔超过4500米。遗址以典型的细石叶技术产品为主要特征,年代为距今11000至10000年,是目前在青藏高原腹地发现最早的细石叶技术遗址。
图为西藏尼阿底遗址第3地点发现的细石叶技术产品。靳英帅 供图
  张晓凌介绍,尼阿底遗址第3地点出土的石制品保留了细石叶生产的全过程,研究人员复原了其中两种技术的生产序列。当时的古人选择在河滩较常见的燧石和玛瑙团块为原料,使用片状毛坯的开发理念,高效生产细石叶。
  研究人员推论,细石叶技术应该是在距今15000年前后自华北南部向高原地区扩散,经青藏高原东北缘青海湖沿岸、昆仑山口和青南高原,在距今11000至10000年进入高原腹地。
  细石叶技术进入高原腹地后,适逢全新世气候适宜期,加之藏北高原平坦广阔的环境,该技术得以在高原快速扩散;在全新世中期以后,细石叶技术向南向东扩散,后局限分布在藏东、藏南的峡谷内。随着农业的兴起,细石叶技术并没有被替代,继续充当农业人群中重要的生产工具。
  研究人员认为,细石叶技术人群进入高原之后并没有发生断绝,一直延续到了距今2000至3000年前。结合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细石叶技术人群的规模化进入时间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的在全新世早期人群的大规模进入高原时间一致。细石叶技术群体在迁徙到高原后并没有消失或被完全取代,而是在高原上继续生存演化,他们可能形成了高原上现代藏族祖先的主体。
  尼阿底遗址第3地点的发现对讨论人类迁徙进入高原并在高海拔地区扩散和适应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论文此前已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上发表。文章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靳英帅,通讯作者为张晓凌研究员。
相关推荐
  • 四川省甘孜旅游专场推介会在广东省广州举行

      甘孜旅游资源丰富,是世界旅游组织定义的“中国推向世界的自然生态旅游和康巴文化旅游目的地”。甘孜目前已成功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3个以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个,拥有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一处、国...

    2017-09-13 编辑:admin 7748
  • 藏文传媒协作会闭幕 下一届承办方确定为青海日报社

    第十一次与第十二次全国藏文传媒会承办单位交接仪式由西藏日报社和西藏自治区藏语文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共同承办的第十一次全国藏文传媒协作会议于2009年7月13日-18日在拉萨举行,来自北京、青海、甘肃、四川以及西藏自治区各藏文报刊、网站的代表,包括新华网多语种频道...

    2009-07-20 编辑:admin 7597
  • 桑耶四色塔:镇伏魔刹

    桑耶寺   桑耶寺又名存想寺、无边寺,位于西藏山南地区的扎囊县桑耶镇境内,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哈布山下。它始建于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寺内建筑按佛教的宇宙观进行布局,中心佛殿兼具藏族、汉族、印度三种风格,因此桑耶寺也被称作三样寺...

    2012-03-12 编辑:admin 8573
  • 藏歌与嘻哈成功跨界 说唱达人引爆藏歌会

      四川卫视《中国藏歌会》正式播出两周来,收视率节节攀升的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口碑,观众盛赞藏歌会的丰富多彩,不但能听到经典藏族老歌,同时也从中看到了藏族音乐现代、前卫的、时尚的一面,惊觉原来藏歌也可以这么时尚,这么受年轻人的欢迎!日前,在观众们的热议下,《中国藏歌会...

    2011-09-01 编辑:admin 8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