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发现丨新研究揭示神秘古人类丹尼索瓦人的生存策略

作者:张文静、胡伟杰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4-07-16 10:04:57 点击数:
  由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于北京时间2024年7月3日晚在世界顶级学术刊物《自然》上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刷新了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的最晚生存时间,并首次揭示了其生存策略。
  这项研究负责人、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张东菊介绍,丹尼索瓦人是一支已灭绝的古人类,因最早发现于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洞穴而得名,与约43万年至4万年前广泛分布在欧洲的尼安德特人是姐妹群,对现代大洋洲、东亚、南亚和美洲原住人群都有遗传贡献。
  自2018年以来,张东菊带领团队成员对位于海拔3280米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甘肃省夏河县白石崖溶洞遗址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并对早年发现于该洞穴的一件人类下颌骨化石开展了综合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下颌骨化石是形成于距今至少16万年的丹尼索瓦人化石,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夏河丹尼索瓦人,简称夏河人。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围绕白石崖溶洞遗址2018年和2019年发掘出土的2500余件动物骨骼,开展了系统的动物考古学研究,并引进了新兴的古蛋白质分析方法,获得了这批骨骼遗存更加完整的种属信息和古人类的动物资源利用行为等信息。
研究人员正在进行动物骨骼古蛋白样品采样。(兰州大学张东菊团队供图)
  张东菊告诉记者,通过古蛋白质分析,他们确定了一件肋骨碎片为人类化石,并明确其属于丹尼索瓦人,化石出土地层年代为距今约4.8万年至3.2万年。同时,还鉴定出20余个脊椎动物类别,包括披毛犀、野牦牛等食草动物,鬣狗、雪豹、藏狐等食肉动物,以及高原兔、旱獭等小型哺乳动物。
这是白石崖溶洞遗址发掘出土并新鉴定出的丹尼索瓦人肋骨化石。(兰州大学张东菊团队供图)
  这项工作还揭示了丹尼索瓦人的生存策略,显示丹尼索瓦人曾在该洞穴进行了剥皮、肢解、剔肉等完整的动物资源加工和消费行为,以及尝试利用骨骼制作简易工具等行为。
这是有着丹尼索瓦人切割痕迹的最后斑鬣狗脊椎骨化石。(兰州大学张东菊团队供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陈发虎表示,白石崖溶洞的丹尼索瓦人对多样性的动物资源进行了充分利用,从而可能帮助他们在青藏高原上成功生存了至少十几万年。
  专家认为,该研究成果为白石崖溶洞遗址的晚更新世晚期丹尼索瓦人活动提供了确凿的人类化石证据,也将丹尼索瓦人最晚的生存时间延伸至距今约4.8万年至3.2万年,为丹尼索瓦人的体质和遗传特征、活动历史及其高海拔环境适应等研究提供了宝贵新材料,也为丹尼索瓦人与早期现代人在东亚的共存及其基因和文化交流等研究提供了关键材料和新线索。
相关推荐
  • 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精神激励全省党员干部担当实干建功立业

    1月11日,中共青海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体会议在西宁召开。连日来,全会精神引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热议。大家纷纷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发展紧迫感,自我加压、团结奋斗,全力以赴把青海现代化建...

    2024-01-15 编辑:索南多杰 608
  • 【扫黑除恶】海南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和邮箱

    2019-06-10 编辑:admin 5366
  • 兴海县委党校开展“两节”慰问活动

      12月19日,兴海县委党校干部职工一行4人在常务副校长祁晓梅的带领下,前往帮扶村温泉乡温泉村开展“两节”慰问活动。  此次慰问帮扶活动共慰问贫困户4户,送去太空被四个,在寒冷的冬日为贫困户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  慰问活动中,党校教师还结合各自工作开展...

    2016-12-22 编辑:admin 10794
  • 纳塘版《丹珠尔》大藏经已印制发行七万余板

      据悉,佛协西藏分会积极开展大藏经抢救和印制发行工作。截至目前,纳塘版《丹珠尔》大藏经已刻制7万余板,并做好校对和印制工作。   同时,佛协西藏分会还加强了对拉萨版《甘珠尔》大藏经的保护,用藏纸印刷发行《十万颂》等经书,积极开发印刷发行《十万佛号》等经文,满足信...

    2015-01-13 编辑:admin 6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