鸮面陶罐

作者:李琪美 来源:青海日报 时间:2023-01-13 09:12:33 点击数:
       鸮面陶罐正面图
鸮面陶罐侧面图
       文化类型:青铜时代齐家文化
       出土地点:乐都柳湾墓地
       基本信息:高20.8厘米,口径10.9厘米,腹径15.5厘米,底径8.3厘米。夹砂粗陶,胎呈黑色。半敛口,敛口部捏塑成圆弧面,正中穿两个圆孔,颇似两个眼睛,附加堆纹从两孔之间纵向粘贴,做成鸮面的形象。束颈,单耳,鼓腹,平底。在罐口加一半圆形泥板,通体饰绳纹,烟熏痕迹严重,证明是被使用过的。该罐形象逼真,耐火性强,口部装饰鸮面既显美观,又有过滤效果,是一件美观与实用完美结合的艺术珍品。
       距今4000年左右,青海地区逐渐进入齐家文化时期,延续时间达2000年之久,是本土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齐家文化上承马家窑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至青铜器时代的过渡阶段。青海境内经调查登记的齐家文化遗存约430处,广泛分布于东部地区的河湟谷地。此时齐家文化的先民们过着比较稳定的农业定居生活,其陶器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也日渐成熟,进入了高度发展阶段。
       鸮,古时又叫“鸱”“猫王鸟”等,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猫头鹰,它的头似猫,身体像鹰,有着敏锐的双眼、强健的翅膀、钢铁般的利爪和令人望而生畏的鹰嘴,是空中的霸王,也是勇敢、速度和力量的化身。昼伏夜出、让人毛骨悚然的啸叫声,都增加了它的神秘感。在古代,鸮是人们喜爱和崇拜的神鸟。
       从出土文物来看,远在新石器时代,生活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先民就已经开始模仿鸮的形状来制造陶器和青铜器。这种动物的造型最早出现于仰韶文化时期,在齐家文化时期则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鸮形陶罐。当时齐家文化先民以渔猎和农耕为主,在农业种植中发现鼠害干扰种植的收成,成为危害生产发展的一大因素。而鸮有着超强的捕猎能力,是田鼠的天敌,在当时文明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先民把鸮当成了农田的守护神,对它产生了敬畏和崇拜之情。
       从仰韶文化至汉代的四五千年间,鸱鸮始终被视为一种非常神圣的动物。《东周列国志》也详细描述:“此鸟名鸮,昼不见泰山,夜能察秋毫”,这与我们今天的认知非常一致。夏商时期,古人已经开始铸造鸮形陶尊。商代,鸮被推崇为神鸟,成为商人膜拜的对象之一。在商代的玉器、石器、陶器、青铜器中,都有构思巧妙、制造工艺精良的鸮形器。说明齐家文化与中原商文化的密切关系,是先秦时期黄河上游与中下游地区乃至与长江流域文化交流的缩影。
相关推荐
  • 转交青海省第十九批群众信访举报材料67件

      2017年8月28日11时30分,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转交我省第19批群众信访举报材料共67件。  其中西宁市41件,海东市17件,海西州2件,海南州2件,海北州1件,果洛州2件,黄南州2件。  中央环保督察组重点关注3件。其中西宁市1件、果洛州1件、黄南州1件。截至目前,共接到群众信...

    2017-08-30 编辑:admin 6212
  • 青海湖显现“海市蜃楼”景象

    青海湖显现“海市蜃楼”景象(摄影:尕藏本 柴清平)8月18日19时,在青海湖二郎剑景区以北约500米处,出现气象奇观“海市蜃楼”。此景象从出现到消失约1小时,“海市蜃楼”起初显现的景象是几座沙丘和几座楼房建筑,青海湖景区工作人员当时用望远镜观察,隐约看到一座火车站出现...

    2009-08-25 编辑:admin 4351
  • 金融业支持三江源区生态旅游开

    一、遵循的原则 一是坚持积极介入原则,主动进行金融布局机构、业务创新、办事程序等的改革和调整,积极参与开发规划,优化金融服务,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原则,围绕市场量身定做金融产品,及时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三是坚持效益原则,将社会效益、贷款企业...

    2009-12-30 编辑:admin 7683
  • 2013年西藏雅砻文化节开幕式15日在泽当举行

    往年的开幕式   2013年中国西藏雅砻文化节已准备就绪,将于今日(15日)至21日在泽当隆重举行。  据介绍,2013中国西藏雅砻文化节以“藏源·藏缘——唱响山南”为主题,以“以节为媒、以节促游、以节兴业”为宗旨,坚持“政府主导...

    2013-08-15 编辑:admin 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