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兰热水2018血渭一号墓 墓主身份基本确定
作者:白玛央措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1-02-01 09:06:55
点击数:


近日,在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青海省文物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协办的2018血渭一号墓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上,来自全国不同学术机构的12名专家学者对该墓的相关文物及考古信息进行论证。
“印章印面中央是一个骆驼纹,两个边缘有一行古藏文,汉语意为‘外甥阿柴王(阿夏王)之印’。”西藏大学藏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夏吾卡先告诉记者,从形制来看,这是一枚吐蕃时期的印章,敦煌写卷中曾多次出现过类似的吐蕃印章,印面中央有狮子、鸟、马等动物图案。
“吐蕃称呼吐谷浑为‘阿柴’,为控制吐谷浑,吐蕃王室与吐谷浑王室联姻,形成了特殊的甥舅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韩建华说,根据墓室出土的金器、丝织物等,结合棚木树木年轮测定,该墓的年代在8世纪中期左右(公元744±35年)。
韩建华介绍,敦煌吐蕃经卷中的《阿柴纪年(残卷)》记载:吐蕃墀邦公主嫁给吐谷浑王,她的儿子是莫贺吐浑可汗。“这与墓葬的树木测年基本吻合,同时也和墓葬出土人骨的年龄比较吻合,如果这种推断正确的话,墓主人就有可能是莫贺吐浑可汗。”
热水墓群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境内,为1996年全国十大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热水墓群共有封土墓300余座,其中2018血渭一号墓被认为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发现的结构最完整、布局最清晰的高等级墓葬。
2018年至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该墓进行发掘,截至目前共出土金银器、铜器、铁器、漆木器、皮革、玉石器、玻璃器及纺织品等各类文物1000余件。
相关推荐
“植物克隆”技术使西藏濒危药用植物得保护
“你看,这就是经过无菌萌发的黑节草幼苗。”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所组培研究室副研究员尼珍说。在该研究所省部级共建实验室中,记者见到了20万株装在玻璃瓶中的黑节草幼苗。一株株青翠欲滴的幼苗探着小脑袋,好像在诉说着“成长”的不易。尼珍说,不久...
2016-10-28 编辑:admin 5095青海海西州今年开始实现12年免费教育
据了解,自今年开始,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统一的12年免费教育。 去年10月底,海西州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事业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定》,提出到2010年,全州实现12年制免费教育,并在教育投入、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创新等四...
2010-03-22 编辑:admin 6250"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在西宁开展
为更好地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11月30日,“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在位于青海省西宁市的青海省博物馆开展。来自青海、陕西、甘肃、四川、宁夏、新疆、西藏七省区文博单位的200余件文物精品将生动再...
2018-11-30 编辑:admin 7270青海:33家非遗工坊创造亿元“指尖经济”
河湟刺绣、贵南藏族刺绣、青海花儿、热贡艺术……在青海,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纷呈,传承凝聚着一代代青海人的勤劳与智慧。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全省33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间接带动约10万名从业人员。...
2022-09-07 编辑:青阳卓玛 4805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