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南的藏王墓怀古

作者:朗安 来源:《中国西藏》 时间:2010-08-04 09:59:00 点击数:

  从泽当镇南行20公里,便到了吐蕃王朝的故都琼结县。沿着琼结县城往西南方向继续前行,远远望去,只见白云蓝天下,河谷平原上排列着10来座形如土丘样的山包,与周围的山丘地形浑然一体,显得分外壮观,那便是赫赫有名的古藏王墓群。这里风光秀丽,南北两面山脉连绵,中部一块狭长平地,河流从中穿流而过。田原、山峰、河流、藏式民居和蓝天白云构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显然是一处风景绝好的风水宝地。
  藏王墓群占地约一万平方米,据史书记载,墓群应为40多座,而现在明显可见只有19座。大多是用土石垒成的高台丘墓,层层夯实,墓封高耸,有的高达10余米,在史书《通典》中则记载为:“其墓方正,累石为之,状若平头屋”。藏王墓群背靠穆日山,前临雅砻河,分布在数公里长的山坡上,给人一派肃穆之感。
  走近藏王墓群,在靠近河边有一座面积最大的陵墓,据说是松赞干布之墓。墓体浑圆庞大,高约10来米,沿修好的台阶登上墓顶,但见墓顶有一寺庙,似乎有些破旧。进得寺庙,庙内供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大臣禄东赞等人的塑像。据居住在庙里的守墓人说,庙的下面就是松赞干布的陵墓,墓中分为5座佛殿,装修极为豪华,放有大量的金银财宝随葬品。陵墓大门朝西南开,面向释迦牟尼的故乡,以示对佛的虔诚;左侧埋有松赞干布的金盔甲及珍珠,是为财产;右侧埋有纯金制作的骑士和战马,以为侍从。当然,这仅是记载或传说而已,要揭开这座封闭了1300多年的古墓之谜,只待将来科学挖掘了。
  松赞干布墓顶长宽大约各百米,站在陵顶,居高临下,向雅砻河望去,整个河谷尽收眼底。回首环顾藏王墓,整个藏王墓群背靠穆日山,傲视雅砻河,十分威严,也仿佛在向人们昭示着吐蕃王朝昔日的辉煌和它与雅砻河的历史渊源:早在1300多年以前,松赞干布的祖先们居住在琼结附近的青瓦王宫里,指挥着千万部落百姓,开发了土地肥沃的雅砻河谷,吐蕃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先后吞并周围其他部落。松赞干布父亲囊日伦赞翻过山北,打败了拉萨河和年楚河流域的部落,称雄全藏,建立了王朝。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虽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从雅砻河谷迁到了拉萨,但旧王族仍然留居故地,而迁徙到拉萨的赞普们,也不忘哺育自己祖先的雅砻河谷,常来缅怀祖先创业的功勋,为了永远不忘根本,吐蕃历代赞普死后,都要移到这里埋藏,从而形成了这里的藏王墓群。 

  位于西藏山南地区穷结县的藏王墓。相传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及前后几代的藏王均葬于此。墓区内保存有石碑、石狮等雕刻。
  赤德松赞是藏王墓群中最突出的一座。墓冢前仍保存着两通古碑,一通为赤德祖赞之子赤松德赞纪功碑,碑帽为类庑殿顶式,四周雕有花卉图案,碑身阴刻藏文题记,记载了赤松德赞的一生重要功绩。另一通是赤德松赞墓铭碑,帽顶莲花宝珠,顶部为四面坡式,边缘向上翅起,四周为浮雕升云图案。碑身阴刻藏文题记,记载着赤德松赞生前功绩。
  墓群中地处最高的是都松芒保的陵墓。都松芒保是金城公主的公公。不知是不是因为儿媳是唐朝公主的缘故,在他的墓前也仿效汉族的皇陵,树了一对石狮子。但是眼前的一只已经缺了右腿,另一只干脆连头也没有了,歪倒在离前一只约50多米的土中。镇墓多年,竟流窜荒野,历史的风雨剥蚀于此可见一斑。
  穿行在这些阒无人迹的墓群中,我不由得想象起当年下葬时的情景。据史料记载,吐蕃奴隶主亡故后,葬仪是很隆重的,不但墓内装满珠宝,还要实行人殉。更有一种风俗令人吃惊,就是还有似为活死人的守墓者。他们并不殉葬,而是打扮成死者模样,住在陵墓附近,被禁止与任何活人说话。当岁祭时,号角一吹响,这些活死人就要逃往别处躲避,待祭祀的人走后才出来收取供奉的祭品。当我看到这些古墓群,想起这些记载时,耳畔似乎响起了凄厉的号角声,那些打扮成死者模样的活死人仿佛就藏在附近。
  行走在这些墓群中,我感觉藏王墓很是冷清,很是安详,这或许是外地人来得较少的原因。不过,我倒赞成当初藏王们的选择,无论生前怎样轰轰烈烈,干出了多大的业绩,死后仍要回到边远的故土,求得灵魂的清静,摆脱尘世的干扰,也算是一种十分崇高和明智的选择。但是这些决策可苦了大唐的文成公主,她更难见到亲人了。所以作为大唐子民的后裔,我今天要特地为她燃一炷香,告慰安息在这里的英魂。
  在这些墓群的后面,有一个庞大的玛尼石堆,上边插满了五彩斑斓的经幡。这些经幡不仅会让行人驻足欣赏,而且还是人与神的“连线”,也是送给亲人和朋友最真诚的祝福。据说如果前来朝拜的人在这儿为自己盖一间小房子,逝去的灵魂就有了安息之处,也就不会变成游荡的孤魂野鬼。这就是藏民族,他们相信死后的结局,他们生前一切的努力,劳作、磕头、参拜、供奉,似乎都是为了求得精神的平衡和身后的圆满。
  现今西藏地区的丧葬习俗主要是天葬,似乎很难解答面前这些藏王墓群存在的合理性。按照藏文古籍的记载,早期的王后死后,不在人间建墓穴,因为先王是从天而降的,死后也要返回天界。不过,也有史籍这样记载:吐蕃王都有一种“发光的天绳”,当他们的儿子能骑射时,父王就沿着这根天绳重返天空。传说第八代藏王喜欢比武,在一次比武中,中了计“将天绳砍断”,结果他就不能与先王一样返回天界了,只好在地上建陵墓,于是就有了墓葬,可这终归只是传说而已,不足为据。也许,能够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吐蕃时期,那时人们的观念中仍崇尚墓葬,天葬只是在佛教兴起并逐渐成为主要意识形态之后被人们选择最多的一种葬俗而已。

相关推荐
  • 海南州共和开展“拒食湟鱼,保护湟鱼”倡议活动

    8月3日至10日,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在青海湖环湖地区开展了“拒食湟鱼,保护湟鱼”活动。 共和县在环湖地区开展“保护渔业资源,造福后代,从我做起;拒食湟鱼,保护湟鱼,从餐桌做起,争做文明、守法、有爱心的公民”为主题的禁食青海湖湟鱼倡议活动,环湖地区各族干部群众积极参...

    2009-08-11 编辑:admin 5794
  • 赤子之心——由格桑多杰的诗歌《喳曲的传说》想到的

    赤子之心——由格桑多杰的诗歌《喳曲的传说》想到的 ——格桑多杰诗歌研讨会上的发言 格桑多杰老师的诗歌,给人最大的感受,是一颗赤子之心,他的诗歌真诚、纯净,是发自内心的激情。在通读了《格桑多杰诗文集》之后,也许是我本人就是康区人的缘故,诗人在1978年创作的《喳曲的...

    2009-04-15 编辑:admin 9549
  • 趣味运动会:弘扬拉萨精神 展示老干部风采

      深邃的眼睛炯炯有神,长长的花白胡子随风飘扬,这是拉萨市老干部喜迎党的十九大趣味运动会开幕仪式上演员贡桑的真实写照。 图为贡桑,虽已退休十年但青春依旧  退休已有十年的贡桑有着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平时各地市举办的自行车赛只要有机会都会参加;也非常喜欢...

    2017-07-05 编辑:admin 6063
  • 论藏族古典寓言小说的佛教思想

    藏族古典寓言小说作为藏族古典文学的一部分,它继承民间文学固有的美学传统上,采用了各种创新的表现手法,但是绝大多数作品都是由高僧大德所撰写,因此其核心内容都属于佛教思想的范畴。本论文对藏族古典寓言小说的佛教的思想加以评析,从而论述佛教思想对藏族文学的特殊意义。...

    2021-04-28 编辑:青阳卓玛 7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