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之心——由格桑多杰的诗歌《喳曲的传说》想到的
作者:吉米平阶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09-04-15 16:23:34
点击数:
赤子之心——由格桑多杰的诗歌《喳曲的传说》想到的
——格桑多杰诗歌研讨会上的发言
——格桑多杰诗歌研讨会上的发言
格桑多杰老师的诗歌,给人最大的感受,是一颗赤子之心,他的诗歌真诚、纯净,是发自内心的激情。在通读了《格桑多杰诗文集》之后,也许是我本人就是康区人的缘故,诗人在1978年创作的《喳曲的传说》,深深的打动了我。诗歌通过一个理塘草原流传的故事,描写了一位美丽的牧区姑娘次仁卓玛在旧时代的悲惨遭遇和革命给她带来的新生。诗歌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农奴制带给次仁卓玛深重的苦难,诗中这样写道:“她赤脚走过积雪的牧野,/带血的脚印和落尔永秋叶一样鲜红,/褪色的褐衣难耐风刀雪剑,/脚心的裂口却被石子填平。//牛犊皮就是她的全部铺盖,/白天站起来就是遮身的披衣,/哪有解下腰带舒睡的功夫?/有的只是牧主派下的事情。”诗中还这样写到:“冻痛的双肩紧贴牛犊的脖颈取暖,/红肿的双脚踩进刚落地的牛粪;/黑糌粑同着泪水一起拌,/粗糌粑就着寒风一起咽。”诗歌用比兴的手法,用小溪、月亮、山花、鸟儿这些美好的意向,反衬出那个时代的黑暗现实:“她托小溪给阿妈带话,/小溪却板起了冰封的面孔;/她喊月儿给阿妈带信,/十五的月儿躲进了云层。//她问山花哪是去找阿妈的路?/盛开的鲜花无端的凋零;/她求鸟儿指给阿妈的去处,/鸟儿却害怕地躲进林中。”诗人用对比强调次仁卓玛的孤单:“松树的针叶那样簇簇齐整,/姑娘的发辫呀,有谁给洗梳?/雪压幼松株株成林,/茫茫的山野里只有她孤独一人。”诗歌又用设问表达了次仁卓玛的无助:“天盖呀,你为什么不会降下温暖?/太阳呀,你为什么就照不进牛棚?/白云呀,你为什么不化作棉絮?/寒风呀,你为什么不为她抹去泪痕?”诗歌还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对主人公的无限同情:“白云看见她忘记了行游,/高山看见她沉思低头,/山花望着她洒下了泪珠,/牧犊姑娘你为何贫寒悲愁?”这首诗艺术手法之纯熟,思想内容之鲜明,都堪称经典。
大家知道,几天前,拉萨举行了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活动,纪念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从50年前再上朔100年,世界发生了两件大事。1860年,俄国的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美国爆发了由废除蓄奴引发的南北战争。
从彼得大帝实行的集权制改革,到女王叶卡捷琳娜二世刻意推动,俄国成了当时欧洲的霸主,当她的孙子亚历山大一世骑着白马进入巴黎时,被推举成为欧洲“圣神同盟”的盟主,但就在40多年以后的1856年,俄国在同英法两国进行的争夺土耳其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亚历山大一世也因此自杀。沙皇俄国为什么曾经称霸一时而最终战败,因为当时的英国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而俄国还在农奴制的桎梏下用木帆船和英法联军的铁甲舰作战。因为自身深刻的教训,使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深刻反省,废除农奴制为俄国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使俄国的境况得以改观。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曾经当过炮兵连长的列夫•托尔斯泰在《复活》的开篇中这样写到:“尽管好几十万人聚居在一小块地方,竭力把土地糟蹋得面目全非,尽管他们肆意把石头砸进地里,不让花草树木生长,尽管他们除尽刚出土的小草,把煤炭和石油烧得烟雾腾腾,尽管他们滥伐树木,驱逐鸟兽,在城市里,春天毕竟还是春天。阳光和煦,青草又到处生长,不仅在林荫道上,而且在石板缝里。凡是青草没有锄尽的地方,都一片翠绿,生意盎然。”以此来表示对一个新世界的期待。
1860年,美国反对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的林肯当选总统,南方蓄奴州组成了“南部同盟”宣布脱离联邦政府,由此拉开了长达四年的美国内战的序幕。南北战争以联邦军队的胜利而告结束,然而,蓄奴制度的阴影,直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没有完全散去。199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黑人女作家温尼•莫里森1988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宠儿》,以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为蓝本,描写了一个逃亡的女奴,在自己要被抓住的时候,宁愿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也不愿她再成为女奴,表达了奴隶制度下黑奴们刻骨铭心的苦难记忆。
100年以后,西藏实行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应该说,1959年的西藏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解放,成为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世界上最后一块面积广大、被奴役人口众多的奴隶制堡垒,从此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这是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人类文明史上光辉的一页,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件。格桑多杰老师的诗歌《喳曲的传说》,正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场改革的伟大意义。
不管是《复活》中传达的一种对新制度的欣喜(尽管后来托尔斯泰在欧洲并没有看到作为一个伟大的人文主义者理想的共同富裕的社会出现,以致他在80多岁的高龄离家出走,在一个乡村火车站中因病去世),还是《宠儿》中表现的对奴隶制度下苦难的深刻记忆,其实都对我们认知世界、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一种借鉴。
一直以来,我们呼唤描写西藏当代生活的文学精品,但这类的作品还不够多。我们的一些作品在描写过去的西藏时,还有一些田园牧歌似的缅怀。19世纪中叶,在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奴法令之前,俄国的斯拉夫派也认为农奴制度下的俄罗斯什么都好,是宁静、和谐的村社文化,但这毕竟阻挡不了社会前进的脚步。
我们今天讨论格桑多杰老师的作品,现实的意义在于,我们应该更加深入的关注藏民族的历史和现实,讴歌民族的新生,反映在新的时代民族进步的伟大实践,对过往的历史,应该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认识,更加高远的远见卓识,把民族的文化与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把民族的精神与民族的进步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可以期待在我们的文学创作中出现伟大的作品。
再一次向格桑多杰老师开创性的工作致敬。
大家知道,几天前,拉萨举行了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活动,纪念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从50年前再上朔100年,世界发生了两件大事。1860年,俄国的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美国爆发了由废除蓄奴引发的南北战争。
从彼得大帝实行的集权制改革,到女王叶卡捷琳娜二世刻意推动,俄国成了当时欧洲的霸主,当她的孙子亚历山大一世骑着白马进入巴黎时,被推举成为欧洲“圣神同盟”的盟主,但就在40多年以后的1856年,俄国在同英法两国进行的争夺土耳其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亚历山大一世也因此自杀。沙皇俄国为什么曾经称霸一时而最终战败,因为当时的英国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而俄国还在农奴制的桎梏下用木帆船和英法联军的铁甲舰作战。因为自身深刻的教训,使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深刻反省,废除农奴制为俄国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使俄国的境况得以改观。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曾经当过炮兵连长的列夫•托尔斯泰在《复活》的开篇中这样写到:“尽管好几十万人聚居在一小块地方,竭力把土地糟蹋得面目全非,尽管他们肆意把石头砸进地里,不让花草树木生长,尽管他们除尽刚出土的小草,把煤炭和石油烧得烟雾腾腾,尽管他们滥伐树木,驱逐鸟兽,在城市里,春天毕竟还是春天。阳光和煦,青草又到处生长,不仅在林荫道上,而且在石板缝里。凡是青草没有锄尽的地方,都一片翠绿,生意盎然。”以此来表示对一个新世界的期待。
1860年,美国反对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的林肯当选总统,南方蓄奴州组成了“南部同盟”宣布脱离联邦政府,由此拉开了长达四年的美国内战的序幕。南北战争以联邦军队的胜利而告结束,然而,蓄奴制度的阴影,直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没有完全散去。199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黑人女作家温尼•莫里森1988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宠儿》,以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为蓝本,描写了一个逃亡的女奴,在自己要被抓住的时候,宁愿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也不愿她再成为女奴,表达了奴隶制度下黑奴们刻骨铭心的苦难记忆。
100年以后,西藏实行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应该说,1959年的西藏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解放,成为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世界上最后一块面积广大、被奴役人口众多的奴隶制堡垒,从此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这是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人类文明史上光辉的一页,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件。格桑多杰老师的诗歌《喳曲的传说》,正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场改革的伟大意义。
不管是《复活》中传达的一种对新制度的欣喜(尽管后来托尔斯泰在欧洲并没有看到作为一个伟大的人文主义者理想的共同富裕的社会出现,以致他在80多岁的高龄离家出走,在一个乡村火车站中因病去世),还是《宠儿》中表现的对奴隶制度下苦难的深刻记忆,其实都对我们认知世界、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一种借鉴。
一直以来,我们呼唤描写西藏当代生活的文学精品,但这类的作品还不够多。我们的一些作品在描写过去的西藏时,还有一些田园牧歌似的缅怀。19世纪中叶,在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奴法令之前,俄国的斯拉夫派也认为农奴制度下的俄罗斯什么都好,是宁静、和谐的村社文化,但这毕竟阻挡不了社会前进的脚步。
我们今天讨论格桑多杰老师的作品,现实的意义在于,我们应该更加深入的关注藏民族的历史和现实,讴歌民族的新生,反映在新的时代民族进步的伟大实践,对过往的历史,应该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认识,更加高远的远见卓识,把民族的文化与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把民族的精神与民族的进步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可以期待在我们的文学创作中出现伟大的作品。
再一次向格桑多杰老师开创性的工作致敬。
相关推荐
怀藏扎西《黄河秋水》
黄河•秋水 怀藏扎西 静静地伫立在舒缓流淌的碧色黄河边,凝神聆听那远来的似有似无的轻微的拍岸水声,望着眼前“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如镜水面,心情顿时归入安宁的境状。蹲下身去,手指轻触清澈的河水,有种别样的惬意。于是,我不觉得她仅仅是水了,是大自然赋...
2014-08-07 编辑:admin 8608西藏盲童天籁放歌央视舞台
大合影 西藏盲童合唱团 陈宝国介绍西藏盲童合唱团 在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上,有这样一群孩子,在这个离天空最近的地方,他们的世界却一片黑暗,没有阳光。没有色彩。直到有一天,他们开始在黑暗里倾听,他们开始在黑暗里学习,他们开始在黑暗里畅谈,他们开始在黑暗里放声歌唱。...
2010-09-15 编辑:admin 6738第二季《中国新歌声》全国海选西藏赛区开赛
平措卓玛和哥哥 5月7日,在拉萨市柳梧新区花样年·奥特莱斯广场,第二季《中国新歌声》全国城市海选西藏赛区正式开赛。海选现场掌声不断,气氛十分热烈。来自西藏各个地区的选手们,纷纷展示自己的拿手歌曲,有原创、有改编,有深情婉转,也有澎湃激昂…… ...
2017-05-09 编辑:admin 3951西藏元素品牌服装怡嗡拍摄秋冬款宣传海报
近日,西藏元素时尚品牌服装YEEOM(怡嗡)为其秋冬新款拍摄宣传海报。在主办方的精心部署下,各位模特倾情表演,摄制组人员勤勤恳恳,精益求精,拍摄得以顺利完成,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拉萨的冬日艳阳高照,YEEOM服装浓郁的西藏元素设计在古城的衬托下更显得时尚而典雅。...
2012-12-05 编辑:admin 6062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