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州同德县简介
同德县地处海南藏族自治州东南,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4°39′—35°38′,东经100° 08′—101°10′之间。东与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接壤;南与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玛沁县隔黄河相望;西隔黄河与兴海县为邻;北与贵南县毗邻。总面积5011.03平方公里。人口59451(2009年统计数)。县人民政府驻尕巴松多镇,距州府恰卜恰镇258公里。辖尕巴松多、官贡玛2镇及巴沟、秀麻、河北3乡。
境内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南北高山连绵,沟谷深切;中部开阔平坦,土地肥沃。最高点为佐莫尼则,海拔4671米;最低点为居布水入黄河处,海拔2640米,平均海拔3300米。整个地形由山地、滩地和河谷组成。滩地,多分布于东部及东北,主要有南巴滩、北巴滩、货热滩、果芒滩、克日布滩、尕日干滩、托头滩、果什吾滩等。较大的河流有巴水、尕日干河、赛尔欠河、尕群河、江群河、德合索河、居布雄河等。滔滔黄河,自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龙塔沟口入境,宛如一条银色巨蟒,蜿蜒奔腾,流经过欠、德阳、拉加、班多、加吾等13个峡,至居布沟口出境,黄河流经县境约206公里。
现今同德县境内的藏族有四个大的族份:
尕巴松多镇境内有巴夏让族,该族又分赛弯、欧格贝萨、申吾乃亥萨、阔乃亥、阔乃亥瓜什则五族。
官贡玛镇境内有焕去乎、年乃亥、吴加、冶什君,即官贡玛四族和阔乃亥瓜什则、加索亥、曲哇、斯柔坚,即坦斗措玉四族。
河北乡境内有上瓜什则族;秀麻乡境内有下瓜什则族。上下瓜什则族内包括加莫、加萨哇果尔玛、贡玛、卡加、德亥言五族。
巴沟乡境内有从巴沟上部的色康村至下才乃亥之间的诸农业聚落。今巴沟乡辖区旧时属被称之为“芒巴夏松”地区中的巴地区。
民国29年(1935)建县时取名“同德”,意为“边民同服中央德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同德含义新释为“同心同德”。
同德县藏语称“巴宗”,其中“巴”为藏族部落姓氏名;“宗”指“县”。因往昔藏族古代六大姓氏中的苳氏支系,即“巴氏”部落中的某一支,长期游牧于今同德县境内及包括今贵南县境内的部分地区,使此地亦逐渐得其族名而统称“巴域”。从此,这个地方逐渐出现了诸如“巴滩”、“巴勒哈滩”、“巴吉山”、“巴什多”、“巴麦”、“巴多”、“巴沟”、“巴水”、“巴茫拉”以及“茫巴夏松”等与“巴”这一古老的族名紧密相联的诸多地名。因此,此地藏人便习称同德县为“巴宗”,并沿用至今。关于“茫巴夏松”三大藏族农耕聚落区域之一的“巴域”名称的由来,在有关学者的考证专文及《巴域历史》中如是说:因自古以来,现今巴域地方,是与以绵羊为图腾的古藏族穆氏和苳氏部落相连的区域,后来羊的“咩、咩”叫声,即汉文的音译转写字“巴”一词成了该氏族之名,“巴”这一地名即由此而来。在康区流传的《巴域民谣》中亦有:“巴”这一名称,来源于“咩、咩”的羊叫声的说法。“咩”在藏语里书写为“འབའ”字,汉语译音过来为“巴”字。总之,将绵羊奉为图腾的氏族中就出现了“巴”这一地名。
西宁市至海南州至海西州全面实现全程高速化
随着柳梢沟隧道右线建成通车,青海省交通重点建设项目、全长36.87公里的倒淌河至共和高速公路开始试通车。至此,从西宁到海南藏族自治州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实现了全程高速化。 据悉,倒淌河至共和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北京至拉萨线在青海省境内的重要组成路段。线...
2012-12-31 编辑:admin 4073阿坝旅游网正式开通
阿坝州与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配套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 9月10日,由州人民政府主办、州旅游局承办的我州旅游官方门户网站——阿坝旅游网正式开通,此网站也成为我州旅游行业最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最强大的资源展示平台、最便捷的商务营销平台、...
2010-09-14 编辑:admin 7306民族风情:藏族面具
藏族人称面具为“巴”。在西藏的宗教祭祀、民间戏剧和歌舞活动中都少不了面具的帮衬作用。面具大致分为宗教、民间两大类。宗教面具所占比例较大,可分为本尊、护法神及伴属神(又称随从者)三类。本尊泛指佛的化身,如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度母等。诸多本尊在密宗...
2008-12-09 编辑:admin 8913《汉藏英常用新词语图解词典》一书出版发行
《汉藏英常用新词语图解词典》汉藏英三种文字合璧彩图工具书,于2007年12月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汉藏英常用新词语图解词典》是由堪布慈诚罗珠主编,参加编写的人员有自发组成的全国五省区兼通三种语言的藏族学者、专家、僧侣30余人,经两年的...
2008-03-28 编辑:admin 10378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