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归德)名称的来历

作者:贺尔加•俄日 豆拉太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11-04-11 10:32:00 点击数:
  “归德”(གོས་རྡང)系藏语译音,意为“绸缎拧成的过河索绳”,贵德藏语历代全称“赤嘎归德”(ཁྲི་ཀའི་གོས་རྡང)。很久以前,贵德黄河段上没有桥,渡河运物全靠山羊皮做成的筏子运送。单独一人需要过河时,通常把衣物等装在皮袋内,然后山羊皮袋用嘴气吹满后作为辅助游泳过河,到了冬天人们从结冰后河面上通过。因为黄河在尚优(下排)至贺尔加的地段里,水流平缓,两岸距离较窄,水流落差小,所以冬天黄河水面上结冰最早的河段,夏天黄河流量平缓容易渡河。后来人们为了认清渡河的地点,在黄河两岸间拉了一条用牛毛拧成的粗绳,做为过河的路标,过往的藏族僧侣和信教群众在绳子上系了很多用五颜六色绸缎做成的经幡和哈达,从远处望去颇似一条绸缎拧成的绳索,渡河行人习惯地称“玛曲归德”(རྨ་ཆུའི་གོས་རྡང)。汉语意为给黄河拉上了绸缎索绳。这条绳索冬天是过黄河冰桥的路标,夏天是羊皮筏子渡河的始端,四方的过路人到了贵德从远处就能看见黄河上有一条系有五颜六色绸缎飘扬的绳子,就能正确地断定过黄河的渡口,同时也成为通往南北过渡的主要交通要道卡口。
  此渡口处正在《安多政教史》上所记载的贵德河西文昌庙基座赤嘎台的附近,所以当时人们习惯性地称为“赤嘎归德”。当地老百姓为了叫法简便,藏语把这个地名用了前面的“赤嘎”二字,汉语却用了后面的“归德”二字,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改归德为贵德,并延用到至今。据考证,汉代贵德称“河关”也是在此得名。据有关资料记载,贵德境内有六大主流河(西河水、东河水、尕让河滩水、贺尔加河滩水、尼那河滩水、昨那河滩水)注入黄河,“浇河”之名也以此而得名。
相关推荐
  • 七年之后青龙组合整装待发将发行第二张专辑

    青龙组合 青龙组合  时隔七年之后,青龙组合再度出发,整装待发迈出新的脚步,去表达他们所想表达的一切。青龙组合表示,“在用音乐来进行谈话的过程中,我们的目的不是要让别人崇拜我们,而是用音乐能概括的一切力量来叙述我们的苦难和挫折,彷徨和愤怒,也就是我们这一代...

    2013-07-21 编辑:admin 5149
  • 海南州为耕地保护开出“良方”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耕地保护,指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2022-06-17 编辑:索南多杰 5065
  • 竭尽全力发展藏绣文化

      2月11号上午,新任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申红兴厅长在青海工艺美术有限公司仁朝兴总经理的陪同下,实地调研文化企业时专程来到省工美大厦及海南州布绣嘎玛藏文化宫进行调研。   申厅长在详细了解了企业发展情况时说,藏绣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青藏高原上的一宝。...

    2015-02-13 编辑:admin 8027
  • 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

    (一九八二年三月三十一日) 中央书记处最近研究了宗教问题,形成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的文件。这个文件,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建国以来党在宗教问题上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阐明了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

    2007-11-21 编辑:admin 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