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神秘的“打阿嘎”
图为工人们正在“打阿嘎”。
50位藏族工人手执石夯,在劳动时此起彼伏地唱着歌,从早8点到晚6点不间断劳作18天,只为把石子状的“阿嘎”打成平地。最近,世园会西藏园搭建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藏域最为神秘的建筑工艺之一——“打阿嘎”正在北京世园会西藏园搭建过程中完整呈现。
走进西藏园主体建筑里,只见藏族工人们手执石夯,一边此起彼伏地唱着歌,一边用手中的工具夯打着脚下的碎石和泥土,歌声统一着步调,木棒夯土的声音是节奏,一轮又一轮地合唱着。笑容洋溢在每个藏族工人脸上,俨然一场艺术化的诗意劳作场景。
“打阿嘎”被称为“西藏传统工地上的舞蹈”,是一种藏族屋顶或是屋内地面的修筑方法。利用当地特有的被称之为“阿嘎土”的泥土和碎石加上水、蜂蜜、酥油等,混合后铺于地面或屋顶,再以人工反复夯打使之地面、屋顶坚实、平滑、不渗漏水。经过千锤百炼地“打阿嘎”,屋顶能够更加坚固,隔热并且防水。地面则非常平滑,类似于内地建筑中地面所使用的“水磨石”“大理石”等。工人们“打阿嘎”时所唱的歌词比较简单,大多以反映生活场景和赞美劳动为主,内容和旋律则有别于西藏传统的长调,是为了在劳动中能有均匀速度而自然产生的。
建筑师傅说,“打阿嘎”的工具是硬度较高的芝麻石,这种芝麻石在藏区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西藏园的建筑师傅介绍,最终平坦地面是由三层“阿嘎”打成,底端一层是由形状最大的“阿嘎”石块打成,中间层是由中等大小的“阿嘎”石块打成,最上面一层是粉状“阿嘎”土。
“打阿嘎”只是修建地面第一步,将“阿嘎”打平后,为了让地面变得光滑,还需要用布擦、用被树皮浸泡过的水淋、再用一种特质液体抹、用红布反复擦等几个关键步骤。最终修建的地面稍带浅红色,其质地和色泽会与藏区寺庙、宫殿一致。
在西藏园的建设过程中,不仅“打阿嘎”的修筑工艺来自西藏,建筑所使用的多种原料也是从西藏运来的,包括木材、石头,还有独特的建筑材料——白玛草。
白玛草生长于西藏高寒地区的灌木丛,质地坚硬,把它们捆扎成束,裁剪涂颜料后用在房屋最顶层墙的外侧,冬季保暖,夏季凉快。在藏区,只有宫殿和寺庙才能使用白玛草,普通百姓家中是不能使用的。白玛草作为北京世园会西藏园的建筑组成部分,相信会让游人真切地体验到浓郁的西藏风情。
除了这些西藏原汁原味的建筑原料,用于壁画涂绘的颜料也来源于西藏。7位多次参与西藏寺庙和古建筑壁画工作的壁画师,在这里开启了壁画绘制工作。
“阿嘎、芝麻石、白玛草等都是大地的精华,也是高原文明的载体。希望通过这些,让来世园会的世界友人感受到藏族人内心对生活的爱和热忱。”相关负责人说。
退休养路工人顿珠的办学情
顿珠和“顿珠第二希望小学”的学生们合影留念8月1日,地处藏北那曲县恩尼四村的“顿珠第二希望小学”欢庆建校十周年。现年66岁的顿珠老人原是青藏公路局当雄养护段养路工人,十几年前,当得知家乡那曲县恩尼村的孩子上学困难后,在家乡办一所学校成为他最大的心愿。 ...
2009-08-03 编辑:admin 10436边境线上的艺术家在沪举办个展“虹光”
生活在边境线上的西藏艺术家,会创作出怎样的作品?青年艺术家索喃次仁的首个上海个展“虹光”13日在醍醐艺术空间开幕,其代表性的“地球系列”等作品,从中印边境小城亚东的风貌与发展中汲取养分,引发观众强烈兴趣。...
2023-02-15 编辑:索南多杰 1552德本加小说暨海南文学创作研讨会在共和举行
海南州委书记张文魁和海南作家代表座谈 日前,由青海省作协、海南州文联和海南州作协联合主办的“德本加小说暨海南藏语文学创作研讨会”在海南州首府恰卜恰举行。会议期间,中共海南州委书记张文魁会见与会的海南州作家代表,并与作家一同座谈,详细了解各位作...
2015-10-14 编辑:admin 6329世界最大糌粑盒亮相迪庆
世界最大糌粑盒 世界最大糌粑盒近日,由德钦县益西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历时1年多制作完成的世界最大的一对糌粑盒亮相迪庆,糌粑盒高1.38米,直径1.18米,这对糌粑盒装满糌粑可供700人饱餐一顿,据该公司总经理益西介绍,这对糌粑盒是特意为建国60周年制作的,并将申报世界吉尼斯...
2009-09-18 编辑:admin 6932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