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体育对抗赛
作者:廖东凡
来源:西藏文化网
时间:2008-12-03 08:57:11
点击数:

哲蚌寺翁哉(领经师)格桑托珠告诉我,过去,喇嘛们常举行体育对抗赛。这种比赛非常激烈,甚至以打架斗殴、发生流血事件而告终。
参加对抗赛的运动员,主要是拉萨三大寺,即哲蚌、色拉、甘丹寺的陀陀喇嘛。所谓陀陀喇嘛,是指勇武好斗、不习经典的武僧。不是其它寺庙的僧人不想参加比赛,而是他们无法与超级大寺抗衡。
过去哲蚌寺有四个扎仓(僧院),七千七百名僧人;色拉寺三个扎仓,五千五百名僧人;甘丹寺两个扎仓,三千三百名僧人。每个扎仓都有陀陀喇嘛团体,名叫“陀仓”,组织自己的成员进行训练。训练只能偷偷地进行,不能让本扎仓的首脑堪布(住持)、协俄(铁棒喇嘛)知道。因为这些对抗赛很激烈、很危险,不论胜败,都会给扎仓首脑带来麻烦,甚至严重影响他们的地位与威信。有的“陀仓”经济力量雄厚,给当权人物送一些东西,当权者就睁只眼、闭只眼,训练可以半公开进行。还有这样的情况,扎仓的协俄(铁棒喇嘛),本身就是非常热衷于体育比赛的陀陀喇嘛,或者本身就是“陀仓”的首领。陀陀们的体育训练,得到他公开或暗地支持。
这些喇嘛体育对抗赛,往往采取扎仓(僧院)为单位举行。例如,哲蚌寺某扎仓的陀陀们,自认为已有胜过对方的实力,便派人到色拉寺或甘丹寺送信提出挑战。对方如果响应,各方“陀仓”便派出两三名代表,在某处公共林卡(园林)或神庙谈判,议定比赛时间、地点、项目,共同推选出仲裁人员。仲裁人员大都是各寺院的施主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官员。他们喜爱体育活动,并且在喇嘛中有相当威望。曾任西藏地方政府僧宫、后来当过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的雪康?土登尼玛,就不止一次出任过这种仲裁人。
对抗赛大都在拉萨附近的荒山旷野里举行。运动场地是简陋的,最主要的运动器械是在高坡上安一块长木板,类似高台跳水的台架,坡下坑里铺满沙子。各对抗的喇嘛团体,在旷野一侧搭起帐篷,供上陀陀喇嘛的护法神普巴多吉。普巴多吉意为金刚橛,是一只巨大的铁制橛子。橛头大似人头,橛身有手臂那么长。运动员们向它高声祈祷,用额头轮流顶礼冰冷的橛身。他们相信,这样会增加神奇的力量。
运动员的头饰、服装都是颇具特色的。脑袋顶剃得光溜溜的,留在两边的头发,卷搭在耳朵上;脸部用酥油和烟末调制的油膏涂得乌黑,有的还用这种油膏涂抹鬓角的胡子,据说这是对护法神的模仿。他们身穿黄色僧褂,下系短短的僧裙,僧裙上挂满穗子。手臂绑红带,捆住筋脉,藏话叫“扎当”,便于运气。脖子上系红绸带,这是经过活佛加持的“松达”(护身带)。他们相信有了这根护身带,比赛就有胜利的把握。
对抗赛的项目不多,主要是跳高、跳远、投掷石头。这是藏传佛教中修炼成“诸倒”(大成就者)不可缺少的功夫。投掷石头的方式有三种,即前投(绛多)、后投(“纠多”)和三个手指投掷(“蒙多”)。每种方式又有两种技法,即从头上投掷和从胯下投掷。跳远,是从木板上往下跳,每个运动员跳四次,正身两 次,反身两次,由仲裁者测定距离,不但要量远近,还要量高低。
喇嘛对抗赛竞争非常激烈,整个运动会始终在极为亢奋和激昂的情绪下进行。因为比赛者在离开寺庙时,都曾发誓具结,一定要胜利而归。所以一般的代表队,都赢得输不得。赢了受到英雄般的接待,输了不但要受全寺僧众的嘲笑,甚至还要挨皮鞭、受惩罚。再加上判断胜负的办法,往往不大明确,容易让输方不服气,引起争执。所以大部分比赛,都出现非常反常的情况。胜负刚刚宣布,胜利者不是上台领奖、接受哈达和奖品,而是卷起行李用具逃之夭夭;失败者不是垂头丧气,而是挥舞刀枪棍棒,还有长长的铁钥匙,向胜利者大打出手。这时,仲裁人员便要挺身而上,发挥各自的威望和调解才能,阻止流血事件的发生。
据说40年代末期,哲蚌寺洛色林扎仓的陀陀喇嘛,在拉萨觉木隆地方江莫草场上和色拉寺举行了一次对抗赛,结果洛色林喇嘛失败了。他们把怒气发泄在对方身上,打伤色拉寺好几个喇嘛。事后不敢回寺院,逃到外地一年多,直到洛色林扎仓换了协俄(铁棒喇嘛),才托人求情,免于挨打,返回寺院。
参加对抗赛的运动员,主要是拉萨三大寺,即哲蚌、色拉、甘丹寺的陀陀喇嘛。所谓陀陀喇嘛,是指勇武好斗、不习经典的武僧。不是其它寺庙的僧人不想参加比赛,而是他们无法与超级大寺抗衡。
过去哲蚌寺有四个扎仓(僧院),七千七百名僧人;色拉寺三个扎仓,五千五百名僧人;甘丹寺两个扎仓,三千三百名僧人。每个扎仓都有陀陀喇嘛团体,名叫“陀仓”,组织自己的成员进行训练。训练只能偷偷地进行,不能让本扎仓的首脑堪布(住持)、协俄(铁棒喇嘛)知道。因为这些对抗赛很激烈、很危险,不论胜败,都会给扎仓首脑带来麻烦,甚至严重影响他们的地位与威信。有的“陀仓”经济力量雄厚,给当权人物送一些东西,当权者就睁只眼、闭只眼,训练可以半公开进行。还有这样的情况,扎仓的协俄(铁棒喇嘛),本身就是非常热衷于体育比赛的陀陀喇嘛,或者本身就是“陀仓”的首领。陀陀们的体育训练,得到他公开或暗地支持。
这些喇嘛体育对抗赛,往往采取扎仓(僧院)为单位举行。例如,哲蚌寺某扎仓的陀陀们,自认为已有胜过对方的实力,便派人到色拉寺或甘丹寺送信提出挑战。对方如果响应,各方“陀仓”便派出两三名代表,在某处公共林卡(园林)或神庙谈判,议定比赛时间、地点、项目,共同推选出仲裁人员。仲裁人员大都是各寺院的施主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官员。他们喜爱体育活动,并且在喇嘛中有相当威望。曾任西藏地方政府僧宫、后来当过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的雪康?土登尼玛,就不止一次出任过这种仲裁人。
对抗赛大都在拉萨附近的荒山旷野里举行。运动场地是简陋的,最主要的运动器械是在高坡上安一块长木板,类似高台跳水的台架,坡下坑里铺满沙子。各对抗的喇嘛团体,在旷野一侧搭起帐篷,供上陀陀喇嘛的护法神普巴多吉。普巴多吉意为金刚橛,是一只巨大的铁制橛子。橛头大似人头,橛身有手臂那么长。运动员们向它高声祈祷,用额头轮流顶礼冰冷的橛身。他们相信,这样会增加神奇的力量。
运动员的头饰、服装都是颇具特色的。脑袋顶剃得光溜溜的,留在两边的头发,卷搭在耳朵上;脸部用酥油和烟末调制的油膏涂得乌黑,有的还用这种油膏涂抹鬓角的胡子,据说这是对护法神的模仿。他们身穿黄色僧褂,下系短短的僧裙,僧裙上挂满穗子。手臂绑红带,捆住筋脉,藏话叫“扎当”,便于运气。脖子上系红绸带,这是经过活佛加持的“松达”(护身带)。他们相信有了这根护身带,比赛就有胜利的把握。
对抗赛的项目不多,主要是跳高、跳远、投掷石头。这是藏传佛教中修炼成“诸倒”(大成就者)不可缺少的功夫。投掷石头的方式有三种,即前投(绛多)、后投(“纠多”)和三个手指投掷(“蒙多”)。每种方式又有两种技法,即从头上投掷和从胯下投掷。跳远,是从木板上往下跳,每个运动员跳四次,正身两 次,反身两次,由仲裁者测定距离,不但要量远近,还要量高低。
喇嘛对抗赛竞争非常激烈,整个运动会始终在极为亢奋和激昂的情绪下进行。因为比赛者在离开寺庙时,都曾发誓具结,一定要胜利而归。所以一般的代表队,都赢得输不得。赢了受到英雄般的接待,输了不但要受全寺僧众的嘲笑,甚至还要挨皮鞭、受惩罚。再加上判断胜负的办法,往往不大明确,容易让输方不服气,引起争执。所以大部分比赛,都出现非常反常的情况。胜负刚刚宣布,胜利者不是上台领奖、接受哈达和奖品,而是卷起行李用具逃之夭夭;失败者不是垂头丧气,而是挥舞刀枪棍棒,还有长长的铁钥匙,向胜利者大打出手。这时,仲裁人员便要挺身而上,发挥各自的威望和调解才能,阻止流血事件的发生。
据说40年代末期,哲蚌寺洛色林扎仓的陀陀喇嘛,在拉萨觉木隆地方江莫草场上和色拉寺举行了一次对抗赛,结果洛色林喇嘛失败了。他们把怒气发泄在对方身上,打伤色拉寺好几个喇嘛。事后不敢回寺院,逃到外地一年多,直到洛色林扎仓换了协俄(铁棒喇嘛),才托人求情,免于挨打,返回寺院。
相关推荐
《缤纷高地》之序——才旦
《缤纷高地》封面检察官出身的藏族作家仓生荣要出自己的文学作品集子,这实在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农人春播,必有秋收,仓生荣在文学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了多个春秋,也该到了丰收的季节。 因了对仓生荣创作情况的了解和熟知,他要我为他的作品集写序,这使我感到有点惶恐...
2009-09-16 编辑:admin 7583千幅格萨尔唐卡在香格里拉展出
香格里拉文博中心格萨尔唐卡展总投资2000多万元的千幅格萨尔唐卡近日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展出。格萨尔王是藏族人民崇拜的英雄和神的化身。此次展出的格萨尔唐卡依托格萨尔史诗为主线,通过200多名画师多年的精心绘制完成,以1288幅唐卡画卷讲述了藏族英...
2009-06-01 编辑:admin 4064数字电影《拉卜楞人家》10月央视亮相
8月11日,数字电影《拉卜楞人家》在夏河拉卜楞镇街心花园正式开机,目前该片正在夏河县境内进行紧锣密鼓的拍摄工作。正值夏季,草原景色美不胜收,演员们激情昂扬,影片《拉卜楞人家》拍摄进程安排有序,各个环节协调配合,将于10月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隆重推出。 影片《拉卜楞人...
2009-08-18 编辑:admin 12406中标普华藏文办公软件应用研讨会在西宁召开
11月16日,由中标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中标普华藏文办公软件推广应用研讨会在西宁召开。研讨会的召开是对去年开展藏文办公软件培训工作以来的一次检验和论证,同时,也是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办公信息化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青海省政府办公厅、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经委...
2010-11-19 编辑:admin 5690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