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板下的“老本行”
光伏板为羊群筑起“绿色通道”
“原来这里是一片土地沙化严重的塔拉滩,自从黄河公司入驻发展光伏产业以后,生态环境居然一天比一天好了。”马生兴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如今, 在高昂着头、追逐着骄阳的光伏板下自己还能继续从事“老本行”。
57岁的马生兴家住距离塔拉滩生态光伏发电园区十多公里处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铁盖乡哈汗土亥村,家中四代同堂,地地道道的农民,和其他多数村民一样,平时他基本靠放羊维持生计。
从前塔拉滩戈壁降水少,风沙大,加上超载放牧,几乎没有多少绿色。哈汗土亥村周边的草场生态持续恶化,逐渐沦为一片荒漠。可以放牧的草场越来越少。
就在马生兴和村上的乡亲们打算另谋出路的时候,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黄河公司)瞄准这片荒地,欲在此建立光伏电站。
“根据光照和土地优势,我们考虑将这里作为光伏电站场址。海南州光照强度的辐照量能达到6300—6800兆焦/平方米,是全国辐照量的二类地区,光照强度大;光伏电站场址主要利用的是荒漠化土地和退化草场。”原本在当地牧民眼中的劣势,在黄河公司海南新能源发电部副总经理李炬的眼中,显然是不可多得的优势。
而这优势在实践中不断被事实加以科学证明。“干旱少雨、风蚀严重、超载放牧、蒸发量大是造成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光伏板建成后,强风刮过时有了遮挡物,风速和晴天天气下的蒸发量平均降低了50%,土地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便于植被的恢复。从前这片土地没草,有草也就是20—30厘米,光伏板立起后,草慢慢长起来了,能达到70—80厘米左右,最高的能达到1米。”李炬介绍说。从前荒漠化、半荒漠化的土地慢慢有了绿意本是件好事,但又给电站的运维人员增添了新的烦恼。草杂乱无章的生长遮挡住了光伏板,降低了光伏板的转化率,并且修剪杂草也要花费更多精力。
只要用心,办法总比困难多。无数次徘徊在壮观的“蓝色海洋”里,无数次的商议斟酌,黄河公司的员工们终于想出了“一举两得”的好法子。
他们主动与当地政府联系,选择6户在光伏园区建立时土地被征用的五保户,马生兴也在其中。把羊赶进光伏园,羊帮助园区的工人们除去了杂草的同时也喂养了自己。此后,哈汗土亥村10余户贫困户成立合作社,1000多头羊,现在统一由5名牧民在园区内专职管理,到年底再进行分红。黄河公司员工唐婧说:“光伏电站通过我们的努力将生态恢复好了,草也长高了,羊不吃,就白白割了,这样还能带动当地农牧民致富。”
马生兴打心眼里高兴:“自打建了光伏电站以后,草长起来了,我们也可以养羊了,一只羊能卖到1500元左右,给我们致富增收带来了新的希望。”
为了让羊儿能够畅通无阻,黄河公司开展了光伏支架型式的研究,将光伏组件的离地间隙由原来的50厘米抬升到1.2米,拓宽了牧道,无形中为羊群筑起了“绿色通道”。因此一千多只短尾寒羊一个个被报上了“户口”,有了别致的名字“光伏羊”。平时光伏组件也会定期清洗,不但羊群们享受到了日光浴的VIP待遇,而且也加快了植被的恢复速度,形成了良性的循环。羊与光伏板的“邻里关系”也被形象地称为“牧光互补”。公司还免费为这些羊盖了两所羊圈,给了它们一个温暖的家。
“生态好了,日子也就越来越好了,我们家还买了辆小汽车呢!”马生兴家的300多头羊入到合作社后,他一边放牧,一边利用闲暇时间和儿子在园区做零工,比如组件、支架的安装,光伏板的清洗等简单的工作,好的时候一天能挣200多块钱。这又拓宽了他们挣钱的渠道……
其实,在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黄河公司就将生态保护的理念融入其中。施工人员严格执行“两不”原则——不大面积破坏植被,不在支架上焊接,采取现场开挖后将土回填播撒草种的施工方案,努力将现场破坏程度降至最低。虽然工序复杂了,活也更多了,但却有效地保护了草场生态。
藏文可以直接编制电子文档了
在拉萨,在那曲,在日喀则,在山南,在林芝,万余西藏民众学会了操作我国第一款藏文版办公软件,流传了1300多年的藏文可以直接编制电子文档了。沪藏两地共同组织实施的这项“百千万培训计划”日前完成首轮任务,已培养百名藏文办公软件教师、千名技术骨干、万名学员,覆盖西藏自治区四...
2008-12-30 编辑:admin 5921西北民大诗歌藏语朗诵
西北民大迎60年校庆诗歌藏语朗诵决赛现场 西北民大迎60年校庆诗歌藏语朗诵决赛现场 5月26日,西北民族大学团委、藏语院文化学院团委、管理学院团委、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团委、电器工程学院团委联合举办的“迎校庆60周年诗歌藏语朗诵”决赛在晚7点于该校...
2010-06-02 编辑:admin 9278生活在青海——彩礼事大
15、彩礼事大 1973年,我挣工资两年了,开始说媳妇。 当年我24岁,在青海农村已属大龄。 “说”,在这里有采访和寻找的意思,也有提亲的意思,似含混不清,却涵盖面广。青海汉人婚娶程序与内地大同小异,要做的事基本一样,就是用词地方化一些...
2007-11-24 编辑:admin 10170祁连历史溯源三千五百年
“祁连”为古匈奴语,意为“天”,祁连山即“天山”。祁连县因地处祁连山南麓而得名。据《祁连县志》载,自解放以来的考古发掘,祁连县境内出土的青铜时期卡约文化遗址有10余处。卡约文化是以羌人为主体的西戎诸部洛文化遗存。当时,羌人...
2012-08-31 编辑:admin 11460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