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美丽神秘的青海湖

作者:佚名 来源:人们网 时间:2009-03-09 15:23:15 点击数:

“生活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看那连绵的高山,串珠式的平坝,深切的峡谷,高海拔的冰川,每一样都能满足我们对旅行生活的想象。
    日月山
   
从西宁出来大约90公里,短短一个多小时就可到达日月山,从海拔2200米很快上升至海拔3500米。这里看不到陡峭的山峰、险峻的峡谷,只有分别坐落两个山头的日亭和月亭,隔山对望,似一对唇齿相依的情侣,又如卫士一般忠诚的守望在那里。
    日月山属于祁连山脉的一个分支,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90公里,是一条自然地理分界线,又是一条人文地理和人文景观的分界线。从地理角度来讲,它是青海农牧区的分界岭;从人文方面看,它是蒙、藏和汉、回族的分界岭。登上峰顶远眺,山的东麓是富饶美丽的湟水河流域,流入黄河奔向大海;林木苍翠掩映着村庄田舍,阡陌纵横,麦浪翻滚,是以汉族为主的农业区。而西北方的河流则注入内陆湖――青海湖,那里山峦绵亘,草原无际,是藏族蒙族同胞放牧牛羊的天然牧场。
    由于日月山上的土层为第三纪的红色土,所以古代称为“赤岭”。曾有“土石赤,赤地不毛”之说,可想这里昔日的荒凉。赤岭曾经是唐王朝与吐番的分界线,唐开元年间曾立有界碑。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原通向西南地区和西域等地的重要隘口。到了唐代,文成公主又是经日月山前往叶蕃和亲,成就了著名的唐蕃古道,而日月山自此以后更成为各朝代中原地区通往西藏的必经之路。
    传说当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曾经住在此地,她站在日月山顶翘首回望东方,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忍不住取出临行前母后所赐的日月宝镜观看,镜中却出现长安的繁华景色。公主悲喜交加,想到自己和亲的重任,便毅然将日月宝境抛下赤岭。然而宝镜变成了碧波万顷的青海湖,公主的泪水却汇成了涓涓倒淌河。于是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公主,就把赤岭改名为日月山。
    古老的日月山见证了久远的沧桑历史,时光荏苒,沧海桑田,日月亭仍屹立于古道旁,仍旧在向过往的人们讲述着美丽的传说与故事。(门票:10元)
    日月山气候:海拔3500米,为典型的大陆性高原气候,冬季干燥,夏季温凉,日照充足。但在夏季,气候瞬息即可突变,时而烈日当空,时而又雪花纷飞。
    青海湖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布”,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青海湖,是中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湖水平均深约19米多,最大水深为28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湖中共有五座小岛,蛋岛、海西皮、海心山、沙岛和三块石岛。湖区气候十分凉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左中,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胜地。
    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间,犹如四面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在不同的季节里,青海湖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当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披上绿装的时候,青海湖畔山青水秀,点缀着五彩野花的草原如碧绿的地毯一直铺到天边。湖畔大片整齐的农田麦浪翻滚,金黄色的油菜花芳香四溢……而当寒冷冬季到来的时候,四周群山和草原变得一片枯黄,或在夕阳下被染成金色,或被冬雪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开始结冰,若此时站在湖边那股寒冷似乎片刻就能把你冻僵。
    提示:
    1、青海湖一年四季都可以旅行,但是由于气候的原因,旅游者大多集中在夏季前往,因为夏天的青海湖气温较高,夜间常有降雨,因此也较为湿润。每年八九月份,青海湖北岸有大片的油菜花开放,成为青海湖的一处主要景点。但如果旅行的主要目的是鸟岛的话,以五月份为最佳。
    2、如果是坐火车进藏,建议在西宁停留时安排塔尔寺、日月山、青海湖一线先行游览完毕。海心山位于湖中心略偏南,距南岸约30多公里,距鸟岛约25公里。全岛东西长2.3公里,南北宽0.8公里,形如螺壳。山顶海拔约3300米,山体略呈乳白色。古人曾有诗赞道:“一片绿波浮白雪,无人知是海心山”。
    传说
    很久以前,青海湖周围是一片平坦的大草原。草原中间有一个很大的泉眼,上有石盖,泉水因而常流不溢。后来两个道人去西天途中路过此地,师父让徒弟到泉中取水并特别嘱咐要盖好井盖。而心急口渴的徒弟取水后却忘了盖井,结果潮水汹涌而出。师父赶忙抓起附近的一座小山扔进水中,才将泉眼压住。但原来的草原早已变成汪洋一片,周围的人家也被淹没一空。后来,人们便把青海湖称为“赤秀洁莫”,意为“万户消失的地方”。而把这座压住泉眼的海心山称为“错宁玛哈岱哇”,意思是“海心大天神”。
    这当然是个有意思的传说故事,其实海心山是形成于距今二亿年以前的三迭纪,也就是青藏高原隆起的时候。唐朝时还曾在岛上修筑过城池,随着历史长河的风雨吞没了所有陈迹,如今岛上留下的只是一些庙宇、僧舍、嘛呢堆等建筑了。
相关推荐
  • 海西州天峻县率先率先实现了12年义务教育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在搞好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高中学生实行教育、生活全部免费,率先在青海省实现了12年义务教育。 近年来,天峻县财政先后投资770万元为全县中小学配备了教学电脑、图书和实验仪器设备,同时推行教育免费补助政...

    2009-12-08 编辑:admin 6056
  • 海南州投资5250万元实施扶贫开发整村项目

    2012年,海南州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将投入扶贫资金5250万元,项目涉及全州5县20个乡镇50个贫困村,扶持贫困农牧户8000户33000人。   海南州今年实施的整村推进项目,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连片开发、产业带动为突破口,以增加收入、改善民生、加快发展为核心,切实...

    2012-03-03 编辑:admin 5613
  • 吉太加教授著作《藏语言文字知识小丛书》(第一辑)出版发行

    《藏语言文字知识小丛书》(第一辑)近日由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丛书共有30册,为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是吉太加教授结合40余年的教学经验和科研积累而成就的著作。...

    2022-03-01 编辑:拉毛太 6364
  • 不忘人道初心 勇担红会使命

    谈起慈善组织红十字会,人们总会想到人道、博爱、奉献这3个美好而高尚的词汇。

    2022-05-06 编辑:索南多杰 4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