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藏药的理论体系
藏药理论认为,药物的生长、性、味、效与五源即水、土、火、风、空有密切关系,而药物的性、味、效是临床用药的理论基础。
药物的生长来源于五源。其中,土为药物生长之本源,水为药物生长汁液,火为药物生长热源,气为药物生长动力,空为药物生长之空间。五源缺一,药物则无生机。这一理论阐明了药物生长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即生态环境对植物生长的特殊性。同时,它认为药物的性、味、效亦源于五源,土与水结合生出甘味,火与土生成酸味,水与火的成分大时则生出咸味,水与风的成分大时则生出苦味,火与风的成分大时则生出辛味,土与风的成分大时则生出涩味。这就产生了药物的六味。
藏药药物具有八种性能,即重、润、凉、热、轻、糙、锐、钝八性。重、钝两者能医治龙病和赤巴病;轻、糙、热、锐能医治培根病;重、润、凉、钝四者能诱发培根病。同时也将药物和疾病归为寒、热两大类,临床依据对治原则,热性病以寒性药物治之,寒性病以热性药物治之,寒热并存之病则寒热药兼用。寒与热,轻与重,锐与钝,润与糙是相互对立而又相互制约的矛盾统一体。
土性药其性重、稳、钝、柔、润、干,能使身体坚实,主要医治龙病;水性药其性稀、凉、重、润、柔、软,能滋润身体,主要能医治赤巴病;火性药其性辛、锐、干、糙、轻、润、动,能生火热,主要医治培根病;风性药物性轻、动、寒、糙、燥、干,能使身体坚实,精气通行,主要医治培根病和赤巴病;空性药物统帅其它四种药物,遍行全身,主要治疗综合性疾病。火性药和风性药是上行药,土性药和水性药是下行药物。
舌对药物的感觉就是味。药味有甘、酸、咸、苦、辛、涩六种。酸味药能生胃火,增长消化能力,使油脂糜烂稀释,还能顺气;咸味药能使身体坚实,有疏通作用,能治闭塞梗阻症,用以罨熨时则产生胃火,有健胃作用;苦味药能开胃、驱虫、止渴、解毒,能医治麻风、眩晕、瘟疫、赤巴病等疾病,有收敛作用,能使溃烂、大小便干燥,使心智敏锐,能治乳房炎症、声音嘶哑等病;辛味药物能医治血病、赤巴病、脂肪增多症,祛腐生肌、愈合伤口,使皮肤滋润光泽。
藏医认为,药物服用后,与胃火相遇,这时培根和赤巴被龙消化,甘味、咸味被消化后变为甘味;酸味处于中间阶段,消化后仍为酸味;苦、辛、涩味消化后变为苦味。消化后的每一种药味能医治两种疾病,即藏医的“三化味”理论。
藏药在临床应用复方甚多,单味药很少。藏医组方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君药是方中主药,臣药方中主药之臂,佐、使则是根据主导药的味、性、效配伍。另外,藏医强调,用药时必须根据病的属性决定其药的味、性、效来组方。味是主导,性、效是对治关系即因果关系。病有其性,药亦有其性,同性治之(寒性病用寒性药)必遭其祸,对性治之(寒性病用热性药治之)必得其愈。在藏医理论中,异性对治是首要原则。同理,温与凉,润与糙,稳与动,轻与重等均为互为对治。因此,配方制剂时,要把药味起作用的药物加在一起,全面考虑,把功效起作用的药味加在一起,消化后变化作用的药物加在一起。
阿里地区推进古格故城遗址保护工程
古格故城遗址近日,阿里地区召开了古格故城遗址保护工程稳定性评价及保护对策 项目工作会。会上,众多专家对古格故城遗址概况、以往修缮情况、遗址地层概况、地质构造及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工程物探、破坏类型及原因、山体边坡稳定性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系统的 分...
2008-07-16 编辑:admin 4350首届汉藏双语应用程序开发大赛现已正式启动
1月17日,由西藏网信办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和西藏大学联合主办,小米应用商店承办的汉藏双语应用程序开发大赛正式拉开帷幕。 大赛主办方发言人表示,本次大赛以公益性、服务性为宗旨,为藏族群众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汉藏双语应用程序,进一步促进藏区经济文化发展,丰富...
2017-01-20 编辑:admin 7662西藏多布杰获东京奥运会男子马拉松参赛资格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中长跑队了解到,在24日举行的2019徐州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中国选手多布杰以2小时10分31秒的个人最好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取得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19年多哈世锦赛的参赛资格。 据悉,我区共有5名运动员参加此次比赛。次仁措姆以2小时31分41秒获得女...
2019-03-25 编辑:admin 8034黄南州同仁撤县设市开启发展新纪元
7月1日,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召开撤县设市工作动员大会并举行揭牌仪式,动员各级各部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撤县设市为新起点,找准定位,突出优势,加快发展,奋力开创“平安同仁、和谐同仁、文化同仁、美丽同仁、幸福同仁”新局面。...
2020-07-03 编辑:青阳卓玛 5133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