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藏族网通 时间:2010-06-29 09:39:00 点击数:

  6月23日,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黄河岸边,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2010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音乐会举行。图为美国克莱维诺钢琴二重奏《天鹅》组合乐曲。
  天籁之音:一次有关青海的礼赞
  天际的最后一抹余晖,缓缓降落在黄河的碧波之中,这一刻,古老的贵德迎来了又一次音乐盛宴。2010年6月23日,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2010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音乐会在贵德县黄河岸边举行,来自全世界的百余名音乐家和千余名观众集结在这里,用音乐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生命、对自然、对水——生命之源的讴歌。
水与生命音乐之旅在上海爱乐乐团演奏的交响乐《生命之力》中拉开了序幕。
  《生命之力》是作曲家威尔第的重要曲目,这首气势恢弘的交响乐,以铜管乐器般的强奏作为开始,暗示了自然和命运不可违抗的力量。
  随着铿锵有力的节韵,舞台一侧的大屏幕上,依次出现了白云舒卷、瀑布流泻、山峰扶摇、草原广阔的动人画面,这是大自然的杰作,这是水赋予我们的最动人的画卷。
  乐曲节奏逐渐舒缓,大屏幕上的画面也变得柔美起来。舒缓的旋律与立在舞台另一侧的黄河水车旋转的速度,产生了一种难以置信的和谐,此情此景,仿佛暗示着人类的发展只有与自然发展的步伐保持一致,才有可能获得永恒。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水,对于生命,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人保持着高度的一致。


演出现场

来自台湾的声动乐团,为我们带来了关于水的畅想。
  声动乐团是一支有着较高艺术修养的乐团。乐团精彩的跨界的表演形式,令前来参加演出的数千名音乐爱好者耳目一新。声动乐团的表演将台湾音乐元素、台湾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西方音乐元素融合在了一体,在强烈的对立中,寻找到统一与和谐,这种“混搭”的艺术表现形式,意外地获得了大家的赞许。前来参加音乐之旅的贝宁歌手东麦道克在聆听了声动乐团演奏的《生命之旅》后,不禁惊呼:这音乐美如天籁。
  当然,演出中,也不乏许多为中国音乐爱好者耳熟能详的作品。比如美国克莱维诺钢琴二重奏圣桑的名曲《天鹅》,上海爱乐乐团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的名曲《船歌》,对于前来观看演出的观众来说,无疑是一场听觉的盛宴。
  贵德县居民张桂美是特意赶来观看这场音乐会的。她说,她已经连续三年观看音乐会了,她为每年的水与生命音乐之旅能在故乡举办感到自豪。
  马福钢专程从西宁赶到贵德,观看了这场丰富多彩的演出。他激动地说,黄河岸边的舞台,设计得十分精美,曲目选择得也是雅俗共赏,这说明发展中的青海承办大型高雅艺术演出的能力越来越强了。
  一些与玉树抗震救灾为主题的音乐与诗歌作品也成为了本届音乐会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玉树,没有别的原因,
   只因为在废墟深处,
   掩埋着一代又一代祖先的遗址,
   如果让我,选择你的重生之地,
   我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
   就在你曾经死去的地方。”
  这是著名诗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吉狄马加写给玉树的悲情诗行。当朗诵者在舒缓悲凉的配乐声中声情并茂地朗诵起这首诗歌时,观众席上鸦雀无声,人们的思绪仿佛在刹那间又一次回到了4月14日,回到了那场罕见的大地震发生时最悲壮的时刻。人们的心弦再次紧绷。生命,这个庄严的字眼,在这一刻震撼着所有人的灵魂,珍爱生命、珍爱自然成为了人们的共识。
  黄河水汤汤,夏日风习习,人们在音乐和诗歌的熏陶中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地震没有让玉树倒下,那片孕育了三江之水的高大陆,挺立如初,玉树籍藏族歌手央金兰泽和她的同伴阿桑用一曲《玉树,不要哭泣》对所有为玉树的命运深深担忧的人们,作出了这样的回答:“玉树,请你不要哭泣,我的心和你在一起。”这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坚强。
  《献给明天》是一首根据吉狄马加写给玉树的诗歌谱写成的歌曲,整个歌曲在悠扬舒缓的旋律中,体现出了一种人间大爱。爱是人心的指向,只有在爱的指引下,人类才有可能超越生命的极限,创造生命的奇迹。
  前来参加音乐会的观众被《献给明天》深深感动了。“我们不会放弃你,放弃生命的缘。”当刚刚荣获第十四届青年歌手大奖赛通俗歌手一等奖的阿鲁阿卓一张口,观众席中,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是歌曲中那博大的爱的情愫感动了大家,是歌曲中洋溢的人间正气鼓舞了大家,那一刻爱成为了贵德黄河岸边最真诚的回响。
  一个半小时的音乐之旅在交响乐《重归三江源》中落下帷幕。青海是三江源头,是众水之源,关爱青海,就是关爱人类的未来,人们再一次用诗歌和音乐的方式,完成了对青海这片人间净地的深情礼赞。[FS:PAGE]

  来自长江入海口的江源恋歌 上海爱乐乐团孙学龙
  
6月23日晚,贵德县黄河岸边碧水映星空,古老的水车悠悠转动。在这美丽的夜晚,来自上海爱乐乐团的音乐家们用全人类最亲近和熟悉的语言——音乐来诠释自然、赞美生命。上海爱乐乐团是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2010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音乐会主要演出单位,演出前,本报记者采访了上海爱乐乐团党委书记孙学龙。



观众被表演吸引

  记得有首诗写道:“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句话正好印证了上海爱乐乐团党委书记孙学龙此时此刻的感受。青海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之一,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来青海,这块迷人的土地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刚下飞机的他被青海的发展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青海的气候是这样凉爽,尤其是西宁的发展变化,更使我不敢相信西部的发展是如此神速。素有‘小江南’之美誉的贵德,风景是如此的秀丽,从没看见过黄河水是这样的清澈。”他说。
  孙学龙介绍,这次音乐会,上海爱乐乐团将以一流的演员、高标准的音乐质量和水准,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在接到青海省的邀请函后,每个演出人员心情都非常激动。“我们的成员每天认真排练节目、录音,为这次的演出做了很多前期工作,此次音乐会上海爱乐乐团有90余名人员参加,可以说是倾尽全力。这次演出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就在青海,而我们上海就在长江之尾,希望长江、黄河永远奔腾不息,这就需要人类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通过音乐会这个平台,让全人类共同与干旱和荒漠做斗争,增强环保意识,自觉加入到环保的行列,共同保护赖以生存的母亲河。从源头上保护好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人类的发展意义更加重大。”孙学龙说。
  初次来青海的孙学龙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已经被青海当地群众淳朴的民风所感动。他告诉记者,青海人非常善良好客,在去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路上,一位藏族同胞得知他来自遥远的上海,给他献上了雪白的哈达,并给他敬上了香甜的美酒,突如其来的热情款待让他感动不已。他表示,在他的印象里,青海各族群众生活得非常融洽、团结,当地百姓民风淳朴、好客。
  这次的演出中上海爱乐乐团选择了几首关于水的优美古典乐曲。从音乐的节奏和旋转力中,从音乐所表达出的意境中能感受到水不仅是有生命的,更是有色彩的,用音乐来传递情感,表达保护水的心愿。小小一滴水虽然无色透明,但是千千万万的水滴汇成了长江、黄河,却把我们的地球渲染的五彩斑斓,更滋养了几十亿人的生命。
  音乐,告诉我们没有可持续的流水,就没有可持续的未来,水是万物生长之源;音乐,诉说着重建美好玉树新家园的信心和决心,音乐,传达人类与万物共有一个地球,共有一个美好理想的心声,让世人更加关注青海、关注三江源。今夜,音乐与黄河上演一场交响乐,这是一曲来自长江入海口的江源恋歌。[FS:PAGE]

阿鲁阿卓:唱给明天的歌谣


  


阿鲁阿卓演唱《献给就要来临的明天》


  
年轻的阿鲁阿卓为我们吟咏起海子的这首诗时,她眼中的纯净令我们吃惊。在我们身边,已经很少有像阿鲁阿卓这样的年轻人喜欢海子,喜欢海子这首诗中的淡泊和宁静,但是阿鲁阿卓喜欢,她说,她刚刚在青年歌手大奖赛夺冠的歌曲,就是根据海子这首诗改编的:“让我为马匹劈柴,为大海歌唱……”阿鲁阿卓说着说着便为我们唱起这首歌,她不是沉浸在夺冠的喜悦中,而是因为歌词所营造的宁静氛围令她流连忘返。“在这个社会中,有太多的人,心已经离纯净很远很远了,其实对于一个歌者来说,心灵的纯净十分重要。”
  让阿鲁阿卓着迷的还有另一首诗,这首诗就是著名诗人、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吉狄马加为玉树写的诗歌———《献给就要来临的明天》。根据这首诗写的歌曲,如今在青海可谓是家喻户晓,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的曲作者就是著名作曲家赵季平之子赵麟,演唱者就是阿鲁阿卓。
  彝族女孩阿鲁阿卓是海政歌舞团的一名独唱演员,她说她是在备战青歌赛的时候,接到演唱《献给就要来临的明天》的任务的,拿到这首歌时,首先吸引她的就是歌词。
  “写得真干净,没有丝毫的做作,浑然天成。”阿鲁阿卓至今难忘看到歌词时最初的感动。
  那时的阿鲁阿卓并不知道,吉狄马加也是彝族人,是一位对土地和生命有着深切爱恋的诗人,阿鲁阿卓将这样的巧合,看做是上天赐给她的缘分。
  几乎没有太多酝酿,阿鲁阿卓就走进了录音棚,阿鲁阿卓说,这首歌的旋律,也有着和歌词一样的真诚和质朴,这是一种来自泥土的芳香。这样的芳香对于阿鲁阿卓来说并不陌生,这个从大山深处走出的聪慧女子,对于本质天然的东西,有着一种近乎本能的热爱,甚至在阿鲁阿卓的信念中,技巧对于歌唱来说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自然,是你能领悟到歌舞自然天成的魅力,并将这种自然融化到心底。
  用心歌唱,是阿鲁阿卓的信条。阿鲁阿卓至今仍坚信,《献给就要来临的明天》是她唱得最好的一首歌,因为她是在用心歌唱。
  走出录音棚时,已经是凌晨3点了。这是4月17日的凌晨3点,离有关部门举办的赈灾晚会还有十几个小时,阿鲁阿卓将在这台晚会上演唱这首歌,她期待这首歌能唤起更多的人对玉树的关注,对玉树受灾同胞的关注。
  果然,阿鲁阿卓的歌声打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别人。在泪水中,人们看到更多的是一份希望,是一份“我们不会放弃你,不会放弃生命的缘”的人间大爱。


表演现场

  诗歌的力量,给阿鲁阿卓从未有过的坚强,也给了她从未有过的淡泊。阿鲁阿卓说,为了在青歌赛上取得一个好的名次,她筹备了一年多,可是如今,曾经向往的名次对于她来说已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只是唱歌,用心唱歌,恰恰是因为有了这样轻松、愉悦的心态,阿鲁阿卓才在高手如云的青歌赛中取得了骄人的好成绩。阿鲁阿卓说,她要感谢那次演唱的经历,要感谢《献给就要来临的明天》这首给她带来太多启迪的诗歌。
  来到了魂牵梦萦的青海,阿鲁阿卓再一次领悟到了那首诗的魅力。阿鲁阿卓在搭建在黄河边上的舞台上,再一次演唱这首歌时,心中一片澄明。[FS:PAGE]

青海就是一棵站立的树


完玛三智深情演唱。

  这是一场猝不及防的灾难。突如其来的灾难,在完玛三智的心中,撕开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完玛三智说,那天晚上,他走出录音棚时已经很晚很晚了,第二天起床后,打开手机一看,朋友们给他发来了一大堆短消息,短消息的主题只有一个:“玉树地震了。”完玛三智说,从那一刻起,他就感到自己的心在开裂,在滴血。
  完玛三智是从我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走出来的中国流行乐坛的藏族歌手,他创作的许多歌曲如今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佳作,但他拒绝谈及那些荣耀,因为在完玛三智看来,这样的荣耀对于任何一个有抱负的人来说都已经成了过去,新的征程就在眼前。
  完玛三智也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什么铁石心肠的男子汉,对于青海,对于罹难的玉树,完玛三智充满了无限的柔情,因为那里是他的故乡,受难的百姓都是他的亲人。
  那是一个在北京春天极少见的阳光明媚的午后,可是这样的午后,却再也无法引发完玛三智太多的欣喜,巨大的悲伤在他的胸臆间泛滥。当思绪稍稍平静时,一首旋律就在他的心头缓缓流出,这就是后来被人们广为传唱的《生命站立成树》。完玛三智说,他创作这首旋律,几乎没有用太多的时间,这是一首用心谱写的歌谣,几乎不用太多的修改,就自然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是对故乡亲人的牵挂,还是人性在艰难时刻的闪光?完玛三智自己也说不清。
  继而,完玛三智和词作家王磊取得了联系,好友王磊对于完玛三智此刻内心的伤痛感同身受,仅仅用了半个小时,他就创作完成了《生命站立成树》的歌词。王磊在歌词中这样写:“点燃的酥油灯,点燃高原所有的希望;怒放的格桑花,怒放人间所有的祝福。”完玛三智一遍又一遍吟唱着,刹那间,他感觉自己从未离开过故乡,他的心和玉树是那样密不可分。
  紧接着就是配乐,就是录音和最后的合成。
  4月15日,这首名叫《生命站立成树》的歌曲已经在网络上传播开来。
  “就音乐本身来说,这首歌的主旋律采用了藏民族的音乐元素,其次,这首歌里还融合了不少时尚因素,我们很难用一种风格完成对这首歌曲的总体定位,就好像我们很难寻找到一个准确的词汇,概括我得知玉树地震后的复杂感受。”6月23日,完玛三智在贵德县梨花别墅休息厅里静静地说。
  完玛三智是应邀来贵德参加青海国际水与生命之旅的演出的,离演出时间还剩下最后短短几个小时了,他将在这场演出中,再次演绎那首献给故乡的歌曲《生命站立成树》。
  完玛三智说,树象征着希望,树也象征着坚强,他希望故乡的人能通过这首歌,寻找到生活崭新的坐标。
  那些日子里,有关玉树灾情详细的报道,不断传到完玛三智的耳朵里,他突然意识到,这不再是自己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民族和整个国家的灾难。4月16日,完玛三智邀请了他所能联系到的所有在京藏族歌手,倾情演唱了《生命站立成树》,并将刚刚录制完成的MV发到了网络上。完玛三智说,几乎所有看到这个MV的人都哭了,几乎所有的人都说,听完这首歌后,浮现在眼前的是一片葳蕤的森林。“我就想用自己的音乐,唤起更多人对玉树的关爱。”完玛三智说。
  4月17日,完玛三智接到青海电视台的邀请,请他在当晚的赈灾晚会上唱这首歌,尤其令完玛三智没有想到的是,当天晚上,因为这首歌,晚会导演几乎调整了所有预先设定好的节目。
  《生命站立成树》久久回荡在晚会现场,回荡在人们的心中,树的形象成为许多人对玉树恒久的记忆。
  第二天,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也选用《生命站立成树》作为背景音乐,几乎在同一时刻,这首充满了浓郁民族风情和人文关怀的歌曲,成了不少人的手机铃声音乐。
  似乎还觉得不够,完玛三智还想继续让《生命站立成树》为故乡的人民做些什么。于是,他和有关部门联系,将5000张录制好的光碟,捐献给了玉树灾区,他希望灾区的人民能通过自己这首歌,了解一个赤子的心怀,能通过这首歌获得希望,获得坚强,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故乡的人民没有忘记这个远在异乡的孩子,在决定这届“水与生命音乐之旅”将采用大量与玉树有关的音乐元素时,主办方向完玛三智发出了真挚的邀请。
  已经不是第一次在青海演出了,可是那个搭在黄河岸边的舞台,对完玛三智来说,还是充满了吸引力,因为他将要在故乡的土地上,唱起这首写给故乡的歌。
  6月的贵德草木葳蕤,在环境优雅的梨花别墅中,完玛三智再次和我们聊起了遥远的玉树,聊起了刚刚从废墟中站立起来的乡亲,他忍不住哼唱起《生命站立成树》。他说,临出发时,他曾无数次想象过故乡的面貌,是一片狼藉,还是满目疮痍?可是回到青海后,他听不少朋友说,玉树重建工作进展迅速,受灾的乡亲全都住进了帐篷,新家园的规划已经结束,这些好消息让完玛三智感到欣喜。他说,青海就像是一棵站立的树,就像是歌中所唱的那样, “风雨来时不退缩,扛起生命不迷途。”[FS:PAGE]
  来自赤道的祝福
  遥远的贝宁令许多人感到陌生。
  书上说,贝宁是一个濒临大西洋的国家,它的大部分国土都处在赤道附近。贝宁面积不大,却充满了无限的生机。贝宁有非洲西部最具商业活力的港口……书上的介绍还是很难让我们在想象中还原出一个真实的贝宁,直到东麦道克的出现。

 


“吸引”

  在贝宁,东麦道克可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歌手,可眼前的东麦道克丝毫没有半点明星大腕的架子。他是那样的谦和,言语间不经意袒露的微笑,会让人想起邻家的小弟。他又是那样的赋有激情,谈起贝宁,谈起这场即将开幕的演出,东麦道克激动得有些手舞足蹈。
  东麦道克是一个不错的演说家,但更热衷于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今年的水与生命音乐之旅的演出中,年轻的东麦道克会为我们带来三年前创作的一首名叫《水,生命之源》的通俗歌曲,他在歌曲中这样唱道:“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用水拯救人类吧!”
  东麦道克说,其实,他的国家并不缺水,可是与贝宁毗邻的不少非洲国家,却饱受缺水的煎熬。“无论我们的科技再发达,无论我们的文明再进步,没有水,这一切都将化为乌有。”东麦道克说。
  提起音乐,东麦道克突然停住了话题,他侧耳倾听着什么,大厅中正在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许久许久,东麦道克才缓过神来。他说,中国的音乐很沉静,很大气,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思索到什么。东麦道克将这种独特的音乐感受称为“中国魅力”, 东麦道克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魅力”发烧友。
  《水,生命之源》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贝宁民族风情和欧洲音乐元素的音乐作品。
  “如果留意,你会发现,在这首歌中,有法语和贝宁土著语两种语言,可是即便你不懂这两种语言,也丝毫不会妨碍你对这首歌的理解,因为音乐是无国界的,我相信,对于水与生命的关注,同样也是无国界的。”这是东麦道克的自信。
  我们又告诉东麦道克,当天音乐会的背景是一条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河流,这个“重大的信息”让东麦道克感到十分有趣,他说
  在自己的故乡也有几条和黄河一样具有象征意义的河流,它们和黄河一样伟大,一样充满了生生不息的活力。
  在黄河边演唱,让东麦道克感到自己的中国之行充满了神圣感。他说,临行前,贝宁文化部部长曾嘱咐他,回国后一定要让他汇报一下在中国的感受。说些什么呢?东麦道克想了想说,我要对部长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青海人实在是太热情了,在青海他受到了王子般的招待。
  其实这仅仅是东麦道克诸多感受中的一部分,这位“非洲王子”的翻译告诉我们,虽然东麦道克是从北京直飞西宁的,但是沿途的风土人情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中国太美了,青海太美了。”是这几天东麦道克的口头禅。
  更令东麦道克感受至深的是,中国发展的速度。东麦道克说,这几天,只要一有空,他就让陪同人员介绍中国的历史,青海的发展速度令他感到震惊。


东麦道克

  贝宁是一个足球国度,在那个邻近赤道的国家里,足球几乎是所有青年男子的挚爱,东麦道克就是一个足球迷。在中国的这几天,东麦道克最热衷的就是看世界杯的转播。
  虽然贝宁足球队的球技还不怎么好,可是贝宁球迷们对贝宁足球充满了希望,他们亲昵地将自己的足球队称为“小松鼠”,几年前,东麦道克还专门为贝宁足球队创作了一首歌,歌名就叫《加油,小松鼠!》,这首歌被不少贝宁人称为“第二国歌”,他也想将这首歌送给发展中的中国,“加油,中国!加油,青海!”东麦道克说。这是一份来自赤道的祝福。[FS:PAGE]
  
聆听水与生命的交响
  
群山环绕间,清清黄河蜿蜒流过。6月23日晚,天籁之音逐波而来,伴着夏日清凉的晚风,观众如痴如醉。


音乐会现场。

  家住贵德县河阴镇家属院的居民张正刚,吃完晚饭急忙打开电视机,与家人一起观看音乐会,“快,音乐会开始了。”8点刚过,音乐会在一家人的期盼中终于开始了。“我看着音乐会规模从小到大,档次越来越高,在贵德举办了三年,让我们所有的贵德人都感到脸上有光。跟音乐会一样,我们贵德也建设得越来越好了,新农村样板房、街道美化,都是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好事情。” 说起这些来,这位老贵德异常高兴。
  “希望音乐会的举办能唤起人们对水资源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贵德某中学教师严发贵在现场听完了整场音乐会。音乐会是多种文化和多重元素的巧妙融合,让他耳目一新。他说:“我从未看到过这样的音乐会,音乐与黄河边的风景如此完美地结合,流动的黄河水,流动的音乐,真是难得的享受。” 他觉得,这样的音乐会对保护“中华水塔———三江源”的生态和水资源有着深远的意义,不仅能向观众展示青海壮丽的自然风光,还能唤起人们对水与生命的思考。
  家住河阴镇王家街的张国栋在贵德长大,从小在黄河边玩耍,与黄河结下不解之缘,在音乐会现场,他说:“水是生命的源泉,如果没有水,我们将失去一切,真不敢想象没有水,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天下艺术根是一家。”这是省戏剧艺术剧院副院长马佳宁对艺术的看法。这位有二十多年艺龄的“老”演员在舞台上唱了半辈子青海平弦。6月23日晚上,他坐在凳子上看完了整场演出,像学生听课一样安静。“音乐会主题深刻,发人深思,这从音乐会‘水与生命’这个名字上就能看出来。对于像我这样的老演员和青海平弦老编创来说,我发现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音乐会都很活。艺术就讲究一个‘活’字。‘活’了才能创造出真正的新作品、好作品,绝对不能结痂、结壳。”
  再过几天,剧院改编的平弦戏《日月湾的笑声》就要开始演出了,看完水与生命音乐会后,他对《日月湾的笑声》又有了新的创意和想法。[FS:PAGE]

那一刻,我的心飞向黄河、飞向玉树
  
昨晚8时30分,碧波荡漾、清澈平静的黄河,与我们一起聆听了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音乐会。黄河,在中外艺术家赞颂水、赞颂生命、赞颂自然的乐章中,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在秀美的自然风光下,现场的观众置身在回荡的音乐中,仿佛看到了音符绘出的一条条河流和一个个湖光山色的自然美景。通过电视、网络关注音乐会的人们,也陶醉在动听、优美的音乐中,仿佛亲临黄河岸边,走进了美丽的玉树。
  “音乐会通过古典高雅、乡村音乐、现代摇滚等交相辉映的演唱艺术形式,围绕水与生命、人与自然、赞颂河流这一主题,把艺术与自然完美融合,这简直太棒了!”还在准备其他演出的西宁市音协理事、西宁市歌舞团团长胡红文,在百忙中抽出时间看了直播。短短的几十分钟,他不言不语,深深地陶醉在音乐声中。无论是拉开帷幕的威尔第的《生命之力》,令人荡气回肠的《长江之歌》,还是诗朗诵《玉树,我哭泣的祭文》,观看每个节目时,他都抑制着自己激动的心情。“玉树在我们美丽的三江源头,这次音乐会融入了玉树地震元素,更是令人感动!”胡红文说,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吉狄马加的诗歌《玉树,如果让我选择》“玉树,我不会把苍白的诗句留给你,但我却会把最深沉的爱,写在生命轮回的彼岸……”一场音乐会把胡红文带到了黄河边、带到了玉树。
  虽然没有机会亲临现场,但青海大学一年级学生刘荣也看了网络直播的音乐会。“演唱、演奏、朗诵……国内外艺术家精湛的表演,藏族歌手动情的歌曲,再加上音乐与珍爱自然的主题相互融合,真是令人震撼!”刘荣说,音乐传递着尊重生命、珍爱自然的信息,她要从现在起,更加敬畏、依恋我们这个蓝色星球,更加珍惜美丽的大自然。

相关推荐
  • 海南州民族歌舞团新秀辈出,彰显活力

    文化体制改革后的海南州民族歌舞团,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成绩显著。 一是文艺创作成果丰硕。创作歌舞节目3台,其中《牧羊女》、《草原上的卓玛》等舞蹈8个,《青稞美酒献给你远方的客人》、《童年的回忆》等歌曲10首。 二是获奖剧目数量剧增。体制...

    2008-04-15 编辑:admin 6560
  • 西藏首家农家书屋正式挂牌

    近日,西藏首家“农家书屋”在堆龙德庆县桑木村挂牌。   挂牌仪式上,桑木村党支部书记达娃次仁表示,将从本村实际和群众的具体需求出发,立足于使村民群众真正受益、长期收益的原则,从发挥“农民素质培育、文明风尚的弘扬与乡土文化传承”的功能出发,借助“农家书屋”这一平...

    2008-12-04 编辑:admin 6578
  • 拉萨信众观瞻佛颜 “雪顿节”盛宴拉开序幕

      8月11日是2018年拉萨雪顿节的第一天,雪顿节是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一个十分盛大的传统节日,天还没亮人们就从不同的地方涌向拉萨市西郊的哲蚌寺,这里将拉开一年一度的雪顿节的序幕——展佛。 8月11日展出的巨幅释迦牟尼佛像唐卡  凌晨3时许,一场预料之中的...

    2018-08-13 编辑:admin 6529
  • 西德尼玛藏族民间故事集《魔幻故事》已出版

      藏族诗人,影视导演西德尼玛编写的藏族民间故事《魔幻故事》(藏文)一书,近期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收集了二十五篇具有魔幻色彩的藏族经典故事。   藏族是民间故事最丰富最多产的民族;丰富的民间传说在悠久的藏族文化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这些民间故事以其美好...

    2013-12-12 编辑:admin 5117
    • 海南州

      第六届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在贵德举行

        6月17日晚第六届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音乐会《王洛宾与花儿的青海音乐之夜》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黄河岸边隆重举行。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吉狄马加副省长张建民等有关领导莅临音乐会。音乐会在大合唱《在那遥...

      2013-06-18 刘志强 7948
    • 海南州

      第四届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17日举行

        第四届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2011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晚会将于6月17日在贵德县黄河岸边举行。  本次晚会以“讴歌生命、敬重自然、赞颂河流、倡导和谐、传承文明&dquo;为主题旨在传达中国人民为缔造和谐世界、生态文明、和平幸...

      2011-06-15 王丽一 7550
    • 综合

      第二届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即将“启程”

      第二届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2009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音乐会将于6月15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黄河岸边举办。届时世界著名河流流经国家的著名歌唱家将应邀参加演出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的卡雷拉斯先生也将加盟演出。音乐会以中国国家...

      2009-06-10 蔡文斌  7835
    • 综合

      第二届“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即将举办

      据悉青海省将于今年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前后举办第二届“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2009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音乐会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截至目前青海省已邀请到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的何塞·卡雷拉斯以及恒河、莱茵河、多瑙河等孕育世界文...

      2009-04-08 小言 7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