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黄河上游野生柽柳

作者:董淼 来源:财新网 时间:2013-02-25 15:07:00 点击数:

  一大片珍贵程度据称堪比大熊猫的野生甘蒙柽柳林,即将被黄河上游的羊曲水电站所淹没。2011年2月24日,8家环保组织和47名植物学家联名致信青海省环保厅厅长赵浩明,呼吁采取措施,对这片野生柽柳林实施抢救性保护。
  珍贵程度堪比大熊猫
  2010年7月下旬,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吴玉虎及其同事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境内发现了一大片野生甘蒙柽柳林。


野生柽柳(摄影:觉巴)

  吴玉虎介绍,甘蒙柽柳为中国特有树种,分布于黄河流域。此次发现,则为柽柳科植物研究增添了几个“世界之最”:树龄最长(约300至400余年,堪称柽柳树王);胸高茎围最粗(376厘米);在中国野生分布区中海拔最高(2700米)。整个林区面积约60余公顷,其中核心区就有约16公顷以上。
  “一般可以见到的野生柽柳多为灌木而较少为小乔木,并且小乔木的直径最多长到20厘米左右。而这次发现中,直径在100厘米左右的柽柳植株就有几十棵。这种情况不仅在青海绝无仅有,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也属罕见。”吴玉虎说,“这片侥幸保留下来的野生古柽柳林,其珍贵程度堪比动物界的大熊猫。”


海南州同德县境内的野生甘蒙柽柳林(摄影:觉巴)

  野生古柽柳林被发现之时,羊曲水电站前期的“三通一平”工作正在进行。而野生古柽柳林所在的青海省同德县巴沟乡然果村,属淹没区范围之内,距离坝址20公里左右。
  羊曲水电站是黄河上游“茨哈、班多、羊曲”三个规划梯级电站的最下一级,距离青海省省会西宁市242公里。根据海南州的一份汇报材料,羊曲水电站被青海省列入“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工程静态投资68亿元,淹没区涉及海南州兴海、同德、贵南3县5个乡镇13个行政村7000余人,电站拟征用土地近7万亩。2009年2月26日,青海省国土厅就召开了羊曲水电站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工作动员会议。另据青海省政府门户网站2011年1月5日消息,羊曲水电站已完成前期工作,并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核准。
[FS:PAGE]
  植物学家联名上书
  2010年10月与12月,吴玉虎曾两次致信青海省省长、省委书记,呼吁政府对这片珍贵的野生古柽柳林实施抢救性保护。其中第二封信附上了全国47名植物学家的签名。


野生柽柳(摄影:觉巴)

  植物学家们强调,除了生物多样性价值和保持水土等自然生态价值,这些古树还是三江源地区300多年来气候变迁的信息载体,未来可与实测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在全球气候变化极受关注的今天,这些科研资源将成为研究气候变化规律的珍贵材料。而当地藏民几乎家家都在庭园内外栽植柽柳树,形成一种“柽柳文化”。对柽柳的保护,也是对当地民族自然生态文化的保护。
  2010年11月,吴玉虎从青海省林业局了解到,青海省省长骆惠宁已经针对吴玉虎的上书,批复省林业局了解具体情况,促成保护。此后,省林业局两次前往该地区考察,预计2011年还会再去一次。海南州林业局局长也前去考察过,并表示要在青海省“两会”上递交提案。
  北京、广州、深圳等地有园林单位向吴玉虎提出,如果不能就地保护,愿意把较大的柽柳植株全部挖走。吴玉虎算了一笔账,整个柽柳林迁地工程将耗费上千万元资金,“需要挖走的植株大约有三四百株,每一株挖走需3万至10万元左右。”


林间清馨的环境(摄影:觉巴)

  “但这是实在没有办法的办法。迁地保护还有个后续能否存活下去的问题。现在技术再好,也不能保证植株百分之百存活。”他说,“这片柽柳林经历了300年的气候变迁,几经战乱没被毁掉。如果在提倡生物多样性的今天被毁,不是一个讽刺吗?”
[FS:PAGE]
  环评报告尚未发布
  羊曲水电站由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2009年5月,该公司就指定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情况,在《青海日报》上进行了公示。
  但参与签名行动的环保组织“绿家园”负责人汪永晨称,他们至今没有看到羊曲水电项目的环评报告。


茂密而充满生机的柽柳(摄影:觉巴)

  因此,自然之友、绿家园等环保组织和吴玉虎等植物学家在致青海省环保厅的公开信中呼吁,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及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应及时汇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展,并进行公示;这两家单位还应就羊曲水电站对野生古柽柳林的影响积极与植物学家们沟通,召开专家座谈会和听证会。
  此外,公开信建议对羊曲水电站淹没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重新评估,以减少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不清楚野生古柽柳林的事。“环评报告正在做,大概会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发布。”他说。


野生柽柳(摄影:觉巴)

  值得注意的是,这片野生古柽柳林位于中国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之内。而《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
  “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建设,说明了《自然保护区条例》的微弱,”汪永晨说,“一些地方为了建设,甚至改变自然保护区区域。”

相关推荐
  • 西藏妇女:学习染色知识 提高增收技能

    参加民族手工艺传统染色培训班的全体师生近日,由西藏自治区妇联组织,为期十天的民族传统染色培训班圆满闭幕。来自山南和日喀则地区,4个县14个乡村的30名妇女参加了培训。 互相交流,切磋技能。此次培训,邀请了来自日喀则白朗县的2名很有经验的传统染色老师为大家授课。...

    2009-01-09 编辑:admin 5354
  • 敦煌壁画中的大、小昭寺

     敦煌莫高窟石窟的开凿,据碑记记载始于366年,在经历了四百多年后的787年,强大起来的吐蕃占领了这一佛教圣地,吐蕃统治者也笃信佛教,随着吐蕃的占领,也为唐代本就辉煌的壁画艺术带来新的画风与形象。...

    2022-03-22 编辑:拉毛太 8166
  • 海西州举行第十届藏族中小学生诗歌朗诵大赛

      近日,由中共海西州委宣传部、州文联、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州教育局、州民族语文工作中心主办,青海藏语网络广播电视台和海西广播电视台藏语节目中心协办,天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天峻县第二民族中学承办的“我爱我的祖国”海西州第十届藏族中小学生诗歌朗...

    2019-09-29 编辑:admin 9227
  • 同德县生态畜牧业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海南州同德县生态畜牧业试点工作在完成合作经济组织建立、草场封育、鼠害防治等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试点村地少人多、草场退化严重、贫困程度深的实际,紧紧围绕解决“人、草、畜”三大矛盾,从实现两个转变、达到两个目标入手,走种草养畜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目标。 ...

    2009-12-28 编辑:admin 5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