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服饰精品荟萃展演
果洛藏族自治州的服饰展演
安多和康区藏族妇女服饰
历史在这里聚焦,岁月在这里凝固。8月25日,来自西藏自治区、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的玉树、黄南、果洛和海西四个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互助县松多乡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五个县的服饰展演代表团齐聚首届海南藏族服饰文化旅游节,在共和县恰卜恰镇香巴拉广场共同演绎了藏族服饰精品荟萃展演,这里有淡雅精致的安多服饰,又有华丽高雅的卫藏服饰,还有豪放宽大的康区服饰。
首届海南藏族服饰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对于充分挖掘海南丰富而得天独厚的服饰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民族特色文化品牌,把海南州建设成为青海藏区民族服饰的重要产业基地,并进一步提升海南州藏族服饰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提高服饰文化产业的集中度和关联度等方面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为藏族人民群众充分展示各个地区厚重而独具地方特色的服饰文化,传承和推广藏族服饰,并交流藏族服饰文化的地域性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搭建了重要平台。
各地区的藏族服饰展演
云南迪庆的藏族服饰
这是一场服饰盛会,更是一次文化艺术交流会。来自各个地区的服饰既有融会整体藏族服饰文化的共性,又留存着具有地方服饰特色的个性,绽放着独特的服饰文化魅力,诠释着自己民族和地域的文化符号。西藏工布服饰展演代表队身着极具地域特色的“谷休”,头戴花边毡帽,手拿龙头琴,跳起工布舞,体现了追求轻巧和方便的审美理念和整体统一和谐的色彩理念;来自云南迪庆的服饰展演代表团以厚重、繁多堆砌的金银珠宝为配饰和用各种兽皮镶边的装束特点,展现了追求雍容华贵的审美情趣和浓墨重彩的色彩观念,彰显了强烈的地域性;来自海南藏区的服饰展演代表团的藏族服饰整体既显现着一种朴实和简洁大方的自然之美,又别具地方个性特色。在此届藏族服饰文化旅游节上,来自各个藏区的服饰展演代表团,以不同的着装特点传承着祖先留下的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遗产,体现着藏族人民历经数千年在青藏高原上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的物质文化,传达着着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诉说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信息和不同的标志性符号。
各地区的藏族服饰展演
海南牧区的服饰
藏族服饰的形制与质地反映出藏族人民所处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积淀于服饰文化中的悠久的历史文化。由于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平均气温低,藏族服饰主要以挡风御寒为目的,而且为了使穿着和“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相适应,千百年来延续着肥腰、大襟、右衽、长袖、长裙的基本结构,其纵向性差异不大,但具有较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宽大的藏袍不仅能护膝防寒,夜晚还能当成卧具,白天为了便于从事生产劳动,可以挽起袖子或束在腰间。由于藏袍肥腰宽大,束袍腰带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装束用品,平时穿着时提起袍子下部,腰带一束,怀里和腰间便形成了一大行囊,里面可以装不少随身用品。因此,御寒、方便、实用就构成了藏族服饰的三大明显的特点。
安多藏族妇女的头饰
藏族服饰的许多配饰,也都是从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逐渐演变而来。譬如男子腰间佩戴的“支琼”(小刀)和“美恰”(取火器物),起初是作为野外生产、生活、自卫的用具。而在妇女腰间佩戴的“雪松”,就是挤奶时用来挂奶桶的一种工具,后来就成为藏族服饰中必不可少的装饰品。
藏族服饰的许多装饰元素又与其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用来体现雄壮、彪悍和勇猛的阳刚之美而镶在衣领袖口和襟边上的虎皮、豹皮、水獭皮等珍稀野生动物皮,以及头上戴的狐皮帽。实际上,这是一种赐予英雄和体现其身份地位的象征。远古时期,与猛兽搏斗中战胜猛兽者将皮搭在肩上回部落时,人们将他们视为英雄好汉倍受崇敬和拥戴。到了吐蕃时期,吐蕃赞普对战功突出和出谋有功者赐赏虎皮、豹皮等猛兽皮戴在脖子上或镶在衣领上作为绶带,那时候有虎皮将军、豹皮将军等军衔称谓。而对那些临阵逃脱,胆怯投降的懦夫,则头悬狐皮及狐尾,作为羞辱怯懦者的标志。后来随着生活方式、文化的交融和审美理念的转变,这种象征身份等级的标志又演变为藏族服饰的装饰品。
海南州兴海县的服饰展演
青海湖环湖区藏族妇女佩戴的头饰“马尔丹”
藏族服饰的穿戴有很多讲究,主要表现在节庆、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以及藏族妇女服饰的变化上。成人礼仪和结婚前后的妇女的服饰有较大的差别,形成了藏族服饰文化的一大特色。如海南农区的藏族姑娘到十七岁左右时,要把童年型的辫套即“陀罗”改为成年型的“嘉龙”,表明姑娘们开始步入新的生活圈子,象征着社会角色和身份的转变。另外,藏族服饰元素的改变还传递着藏族礼仪礼俗和道德规范的标志性符号。如在安多农区的藏族人家处于戴孝期时,为了表达对逝者的悼念,忌穿鲜艳华丽的服饰,不穿新衣,女子们的头饰佩戴上有明显变化。如果娘家亲人去世时,要将辫套中象征娘家的“拉序”摘掉,在头发中辨入白线绳白羊毛;婆家亲人去世时,要将辫套中象征婆家的“嘉龙”翻戴;自己的丈夫去世时,要将整个“嘉龙”摘掉,满一年后年轻的妇女要重新戴上,但年老的有些妇女从此以后就不再戴“嘉龙”。由此可见,藏族服饰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功能,形成了一种独立于语言文字以外的一种特殊符号,它作为藏族历史文化的一种表现,不仅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而且表达着各种文化信息,发挥着多重社会功能。
海南农区藏族妇女佩戴的辫套“嘉龙”
《青海湖水鸟》《青海湖野花》完成编印
近日,由青海湖景区管理局组织编辑的青海湖自然知识读本《青海湖水鸟》和《青海湖野花》将与环湖中小学生见面。这是继去年编印《我的家乡青海湖》读本以来反映青海湖自然资源的新的两册自然知识读本。 《青海湖水鸟》收录了在青海湖周边栖息和繁殖的水鸟88种,隶...
2010-03-23 编辑:admin 4222贵德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贵德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加强师生德育教育,夯实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县教育事业得到稳步协调持续发展。目前,全县共有学校12所,幼儿园48所,有中小学教职工912名。 一是强化教研抓质量。开展以“八个一”(每位教师讲一节公开课、设计一份优...
2015-03-24 编辑:admin 5561西藏隆重举行2013年春节藏历新年团拜会
在新春佳节和藏历水蛇年即将来临之际,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拉萨隆重举行2013年春节、藏历新年团拜会,西藏自治区党政军警领导与各族各界人士欢聚一堂,互献哈达、互致祝福,共叙情谊、畅想未来,喜迎春节、藏历新年的到来。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西藏军区党委第一书...
2013-02-05 编辑:admin 6019青海省贵德县旅游推介会在山城重庆成功举办
5月18日,在国家旅游局、青海省旅游局和重庆市旅游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海南州贵德县以参加由国家旅游局、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3•中国旅游日”暨“第三届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为契机,组织人员在重庆举办了“大美青海走进...
2013-05-23 编辑:admin 4497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