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民族起源和分布简介
传说中的西藏第一块农田就在雍布拉康下面同时雍布拉康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
族群起源学说
“南来说”:即藏族源于印度或印度王族说。藏文史书也有基本相同的说法。但主要是在佛僧史著出现,完全由于尊佛、崇佛而将赞普世系与释迦王族挂钩,是以宗教感情代替了历史事实,失去了立论之根据。
“西羌说”:这是认为藏族源于古代羌人的“发羌支系”。在我国历代学者中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少。也是汉文史籍所一贯主张的。通常也称为:北来说”。主要作据的材料是,《后汉书•西羌传》、《旧唐书•吐蕃传》。
“土著说”:即自古以来就休养生息在西藏高原。综合考古发现、文献资料、神话传说等方面的资料分析中,可以推断,藏族既不是“发羌”,亦非源于印度。藏族的先民早在旧石器时代就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这一“世界屋脊”之上。在距今4800年,藏族一些地区的人类就已步入了原始社会晚期,这里的人们过着以原始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和狩猎的定居生活。这些民族的来源不是单一的,而是以本地的土著民族为主,不断融合北方的胡民族系统,东方的氐羌民族的基础上形成的。与此相适应。藏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在本身固有的土著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祖国内地黄河、长江流域的古老文明,同化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和东南亚热带河谷农业文化而丰富和发展,从而构成了一个内容驳杂、独具特色的文化系统。
[FS:PAGE]
猕猴变人传说壁画
猕猴变人传说
藏文史书《西藏王统记》里记载一段有趣的传说:那普陀山上的观世音菩萨,给一只神变来的猕猴,授了戒律,命它从南海到雪域高原修行。这只猕猴来到雅砻河谷的洞中,潜修慈悲菩提心。正在猴子在认真修行的时候,山中来了一个女魔,施尽淫欲之计,并且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我们两个结合吧!"起初,那猕猴答道:"我乃观世音菩萨的徒弟,受命来此修行,如果与你结合,岂不破了我的戒行!"那女魔便娇滴滴地又说道:"你如果不和我结合,那我只好自尽了。我乃前生注定,降为妖魔;因和你有缘,今日专门找你作为恩爱的人。如果我们成不了亲,那日后我必定成为妖魔的老婆,将要杀害千万生灵,并生下无数魔子魔孙。那时雪域高原,都是魔鬼的世界,更要残害许多生灵。所以希望你答应我的要求。"那猕猴因为是菩萨降世,听了这番话,心中自念道:"我若与她结成夫妻,就得破戒;我若不与她结合,又会造成大的罪恶。"想到这里,猴子一个跟头,便到普陀山找那观世音菩萨,请示自己该怎么办。观世音想了想,开口说道:这是上天之意,是个吉祥之兆。你能与她结合,在此雪域繁衍人类,是莫大的善事。作为一个菩萨,理当见善而勇为;速去与魔女结成夫妻。这样,猕猴便与魔女结成伴侣,后来,这对夫妻生下六只小猴,这六只小猴性情与爱好各不相同。那菩萨化身的猕猴,将这六只小猴送到果树林中,让他们各自寻食生活。
三年以后,那猴父前去探视子女,发觉他们已生殖到五百只了。这个时候,树林的果子也愈来愈少,即将枯竭。众小猴见老猴来了,便纷纷嚷道:"我们将来吃什么呢!"他位个个摊着双手,模样十分凄惨。那猕猴见此情景,自言自语道:我生下这么多后裔是遵照观世音菩萨的旨意,今日之事,使我伤透了脑盘,我不如再去请示观世音去,想到这里,他旋即来到普陀山请示圣者。菩萨道:"你的后代,我有够抚养他们。"于是,猕猴便遵命于须弥山中,取了天生五谷种子。撒向大地,大地不经耕作便长满各种谷物盆地,父猴才别了众小猴回洞里去。众猴子因得到充足的食物,尾巴慢慢地变短了,也开始说话,逐渐变成了人,这就是雪域上的先民。
猕猴变人的故事,在藏族民间广为传播,并记录在古老的经书之中,还搬上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的壁画之上。那猕猴住过的洞穴,民间传说就是泽当附近的贡布山上,而"泽当"也因是"猴子玩耍之地"而得名。
[FS:PAGE]
生存于高海拔地区的藏族人
人口地域分布
据2000年统计,中国境内藏族人口约541万余人,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分布。目前,藏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日喀则地区、林芝地区、山南地区、那曲地区、阿里地区、昌都地区;四川省的成都市、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青海省西宁市、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等。
西藏自治区,古称“蕃”,简称“藏”,首府拉萨。位于中国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处北纬26°50′至36°53′,东经78°25′至99°06′之间。北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连四川省,东北紧靠青海省,东南连接云南省,南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家毗邻,西与克什米尔地区接壤,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全区面积120.2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辖1个地级市、6个地区,1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72个县。据《西藏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西藏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为2716389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40514人,汉族人口为245263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91.83%(其中:藏族人口占90.48%,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1.35%);汉族人口占8.17%。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藏族人口增加289221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9923人,汉族人口增加86693人。
四川,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是中国西部门户。四川与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陕西交界。四川现辖1座副省级城市,17座地级市,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四川藏区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18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3县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共32县,面积为25万多平方公里,占四川省总面积52%。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四川藏区有藏、汉、羌、彝、回、纳西等六个世居民族,总人口为1872374人,藏族占本区人口的64.22%,2003年底总人口为188万人,其中藏族人口125万人,藏族人口中95%使用藏语和嘉戎语,其中有40%左右的人兼通汉语。四川藏族人口数仅次于西藏,是我国第二大藏区。
甘肃省,简称“甘”或“陇”省会为兰州市。位于黄河上游,沟通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通陕西,南瞰巴蜀、青海,西达新疆,北扼内蒙古、宁夏;西北出蒙古国,辐射中亚。全省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辖12个地级市、两个自治州。甘肃省现有54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总人口219.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8.7%。世居甘肃的少数民族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等16个少数民族。藏族人口304,573人,是甘肃省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仅次于回族的第二大民族。分布于省内各地,主要集中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武威地区的天祝藏族自治县。这两个地方的藏族人口占了全省藏族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甘南州处于甘南高原、陇南山地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祁连山地冷龙岭分支的雷公山——毛毛山和马雅雪山之间,两地生态环境大致相似,均处于三千至四千米高海拔地区。
青海为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简称“青”,省会为西宁。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接壤。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全省平均海拔3000多米,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脉和谷地大都终年积雪,广布冰川。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辖西宁市、海东市两个地级市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6个民族自治州,共48县级行政单位。青海省有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43个少数民族,人口518万。据青海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数据表明,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983516人,占53.02%;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643206人,占46.98%。其中藏族1375062人,占24.44%。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昆明。云南简称“滇”或“云”。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3个邻国是缅甸、老挝和越南。下辖8个市、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面积39万平方千米。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596万,其中藏族为13万,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天上青海湖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它浩瀚缥缈,波澜壮阔,是大自然赐与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宝镜。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由于...
2007-12-17 编辑:admin 6458奋力扛起守护“中华水塔”的使命——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玉树州工作纪实
玉树有多美?漫山遍野的青青牧草、神奇多彩的民俗文化会告诉你!玉树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多重要?三江之源的瑰丽神奇、名山大川的雄浑巍峨会告诉你!一条条溪流、一座座青山织就了绿意盎然的壮丽美景,一幅幅鱼翔浅底、百鸟栖息的生动画面,见证了三江源头生态环境正在越变越好!...
2022-12-28 编辑:索南多杰 1974藏传佛教世俗化与民歌
佛教传入西藏,对西藏社会形成上千年的深刻影响,成为藏族群众的精神支柱。他们把能够理解的佛教思想作为人生的价值取向,他们的日常生活与藏传佛教活动相互渗透,难分彼此,手不离经筒,口不停真言,成为多数群众的生活常规。他们并不清楚太多的佛教教义,但是在全社会浓厚的崇佛...
2018-04-28 编辑:admin 12917新街乡:露营经济拓宽致富路
8月的贵德县新街乡天蓝水碧、夏风习习。每到周末,爱出游的群众纷纷走到户外,来到新街风光秀丽的山水景点,感受夏日的好风光。
2022-08-23 编辑:青阳卓玛 4010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