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中绽放的美朵:玉树
玉树,在藏语中是“遗址、遗迹”的意思。这片高远而圣洁的地域在藏族历史中曾经历过无数的风云变幻,她给予康巴儿女无尽的雪山草原,也默默的守护着灌溉华夏儿女的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源头。新中国建立后,玉树于1951年12月25日正式成为青海省第一个、全国第二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这是全国31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主体民族比例最高、海拔最高、人均占有面积最大、生态位置最重要的一个自治州,从此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以崭新的姿态走向历史的新纪元。
玉树全景
2010年4月14日,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地震,这场浩劫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当她千疮百孔的出现在世人眼前,人们忆起玉树曾是天堂般的一片圣土;这里是江河支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的中华水库,三条如龙如凤的大江河流从这里奔腾向远方;这里有黑颈鹤的故乡隆宝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令人向往与称奇的可可西里野生动物保护区;这里是古代唐蕃联盟时期文成公主经过的地方,是汉藏民族历史上友好交往的见证地;这里是藏传佛教后弘期发展的重要区域,各个教派弘法讲经的寺院多达200余座;这里是康巴儿女生活的天堂,巍巍唐古拉、茫茫昆仑山孕育了勤劳、朴实、豪爽、热情的康巴儿女,他们曾以虔诚的信仰成就了世界之最的新寨加那嘛呢石堆和岗察寺殿内高达25米的宗喀巴坐佛铜像;这里是锅庄文化的发源地,藏家的俊男美女将长袖甩上天空,飘逸的长发伴着豪迈的笑容舞动着高原……
时隔三年,又是八月金秋格桑花朵盛放的季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援助下,听闻玉树已经在灾后重建中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我怀着无限欣喜与期待的心情于2014年8月10日在省翻译协会秘书长仁青的组织下,与众多已熟悉的同仁们前往如诗如画的玉树参加第九次全省民族语文翻译学术研讨会。八百多公里的路程在热切的渴望中似乎并没有想象中枯燥与疲惫,专家学者们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在对新城玉树的共同期待中到达了目的地。
会议现场
这次会议是由玉树州民语办主任才哇与省翻译协会的领导专家多次衔接、碰头协商后组织召开的。正如才哇所说,玉树在经历4·14地震后一直面临诸多事业瘫痪的困境,召集这次会议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喜事,也是对我们玉树州民语工作的一种考核。为支持与响应玉树民语工作者们的期冀,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朴永日、青海日报社副社长兼青海民族译协会会长戈明、原青海省文联副主席兼青海民族译协副会长角巴东主、果洛州民语办主任兼青海民族译协副会长居格桑、青海民族大学教授兼青海民族译协副会长桑杰、原青海省政府翻译室主任兼青海民族译协常务副会长范公保、青海省政府翻译室主任兼青海民族译协副会长张海生,青海省民委语文办主任兼青海民族译协副会长梅才让、青海省政府翻译室副主任兼青海民族译协秘书长仁青等领导出席此次论坛。而玉树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尕桑、玉树州人大副主任陈钊、玉树州政协副主席张国强等州领导参加该次会议更显当地政府对玉树州民语事业发展的重视。此外,果洛、玉树、黄南、海南、海西、海北等州的民族语文工作部门,海东民宗局、互助土文办,及省民族语文翻译、出版、新闻、教学、科研等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共计7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
8月11日清晨,第九次全省民族语文翻译学术研讨会在青海省民族译协副会长角巴东主的主持下隆重开幕。青海省民宗委副主任朴永日发表重要讲话,对本次会议的召开给予极高的肯定与赞许;玉树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尕桑致辞,文中提出关心民族语言的发展是拓宽州县其它事业领域的基础,也是体恤民情、为政府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的支持;而青海民族译协会长戈明的讲话从语言、文化、翻译的角度谈了几点深刻的体会;省民语办主任梅才让向我们传达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热地在2014年全国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玉树州民语办主任才哇介绍了玉树州开展民族语文的翻译现状及前景;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藏文室副译审航青才让同志介绍了《毛选》翻译出版及藏文室工作开展的情况。会上还对中国译协表彰的万科、陈列、索南仁欠、范公保、马良、杨贵明六位资深翻译家进行通报表扬。通过这些令人振奋的最新消息,每一位与会人员都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到我省民语事业快速发展的步伐,这种蒸蒸日上之前景令我们都深感鼓舞,大家都急切的想抒发自己的观点见解,会议气氛异常踊跃。州县民族语文部门的领导同志们都对民族译协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FS:PAGE]
玉树州民中校长:尼玛
会议上的诸位领导极具深度的讲话与专家学者的经验交流使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到当前民语工作的情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决策,大量的新词术语出现在党政文件、领导讲话及媒体报道和社会用语中,如何将如此之多的新型语言准确转换成民族语文并规范使用,一直是我们民语事业面对的挑战和重点,因为这关乎到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时代转型以及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而这项重要的工作确也得到了中央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3年7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就新华社内参所反映的藏文翻译的有关问题做出重要批示;青海省委书记骆惠宁与此同时批示民宗委组织调研……2014年年初在北京新设的“全国藏语术语标准化委员会办公室”召集的专业会议上,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所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到:“藏语文工作同藏区的其他工作一样,关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藏区的贯彻执行,关系藏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关系藏区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同十四世达赖集团和西方反华势力的斗争需要,关系广大藏族群众及时准确地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论述和重要指示。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是一项涉及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重大任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大力加强宣传,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以及互联网等各种新的信息传媒手段和途径,让全社会尤其是藏族群众充分了解和认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对于藏语属于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在开展工作当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藏区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当做一项政治任务,及时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解决,努力为这项工作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和条件,这是我们大家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
居格桑题词
果洛州民族语文办主任兼青海民族译协副会长居格桑、青海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仁增二位专家作了精彩的翻译学术讲座,讲座的学术性为会议更增光彩,使参加论坛的代表们深受启发。每一位民语工作者都感到在从事民族语及翻译的同时还要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为促进社会进步和民族文化转型成就一番事业。我们还有幸听讲了扎西松保对简捷多功能藏语输入法的介绍,该项目已经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并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证。愿辈出人才的玉树在奋斗中更早实现属于自己的伟大中国梦。会议还对获奖论文颁发了奖状和奖金,海南州民语办德青措撰写的《浅议萨迦班智达·贡嘎坚参的翻译思想》(汉文稿)荣获一等奖;青海师大民师院尕藏本和扎西拉毛合写的《论审定藏文科技名词的原则》(藏文稿)、省政府翻译室王海瑛撰写的《关于计算机网络词汇藏文翻译的几个问题》(汉文稿)分别获二等奖;省电视台拉毛德吉撰写的《电视剧题材类型差异与译法》、省藏医药研究所豆本加撰写的《论西医词汇的藏译》、青海师大民师院的俆世芳撰写的《谈汉藏命名文化的差异与互译》获三等奖。从历年翻译会议中获得奖项与表彰的论文内容来看,我省的民语工作者开始真正走向民语翻译多元化、多视角的道路,作为前人的我在感到压力深重的同时无比喜悦。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即使我从自己深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可是依旧可以从这些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体会,从而再为民语事业发挥多一点的光和热啊!
愉快的晚宴
热烈而严肃的学术会议过后,同仁志士们迫不及待的去看看新兴的玉树。当我们站在观景台处俯瞰整个玉树全貌,富有民族特色、充满新时代气息的新城像一幅画卷展现在眼前。宽敞整齐的街道、林立的高楼排列有序,带着幸福而满足笑容的行人们往来不息。莫名的感动流淌在我的胸中,玉树终于在世界给予的爱中勇敢的再次成长起来了!她所经受的创伤被平复,人们从痛苦中缓和过来,一切苦难都在爱中平复,新的生活充满了希望。仿佛回到了最初的平静与怡然,又仿佛不是最初的简单,玉树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各族友人的支持与帮助下所焕发出的光彩是进步而新颖的!玉树人拨动念珠时赋予的祈祷加入更多的感恩,玉树人的奋斗拼搏充满了对社会的回报之情,玉树人对家园的守护与热爱更多的建立在祖国大家园的基础上……这座新城在历史上曾是唐蕃古道的重镇,是青海、四川、西藏交界处的民间贸易集散地,而现在这座新城越发成为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窗口、成为展示藏区城镇建设新成效的典范了。我们为灾后重建的玉树站在一个新型发展、跨越提升的起点上而由衷的雀跃![FS:PAGE]
年轻的藏文书法家:扎尕(右)
参观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使我们对新玉树的变化更加充满喜悦与期待。这座中学始建于1967年,大地震后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援助而于2010年9月2日开工重建,为让灾区的孩子能够尽快的回到敞亮的教室中学习,历时100天即完成了全部建筑的施工任务,150天内实现了“开工最晚、竣工最早的”既定目标,创造了玉树援建的奇迹。现任校长尼玛为我们介绍说:“我们按照平安、健康、快乐、和谐、幸福、感恩的办学理念,在重建校园后又进一步根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经过几年的探索走出一条以学校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家庭为依托、以动手实践为手段、以康巴文化为载体的德育之路。我们渴望能够培养出优秀的玉树人才,让他们回到社会中去报答曾经获得的帮助。”崭新的校舍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氛围,墙壁上刻画的是一个个生趣动人的康巴藏族故事,LED大屏幕上不断滚动着孝道、感恩、四瑞祥和的图案,这些都让你忘却了这里是海拔四千多米的偏远高原上的一所学校。学校里还有一处特别的展览室,里面呈列着学生和家长共同制作的微缩型帐篷、牛马鞍、酥油桶、小石磨等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小小的手工品中包含着藏族人民生活的方式与特点,不断唤起我们对民族历史的记忆与爱恋。展厅的墙壁上挂着玉树州书法美术家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扎尕以三年之苦功、满怀虔诚书写而成的《萨迦格言》。
我们有幸面见到这位谦虚而优秀的年轻书法家扎尕,他很真挚的诉说出自己的创作初衷:“震后的玉树在全国人民的不断援助之下,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家园被毁重创还需要心灵的完善。我只是希望通过自己对民族文化的推广与发扬,给大家一点点自强、自信。”是啊,当凝聚着民族智慧的物质遗产和优秀的传统美德渐渐淡出人们当下的生活、甚至面临消亡,并因地震这场浩劫而更加遭到损害的时候,空虚而恐惧的心灵更需要自信、自强!重新将优秀的民族文化与古老的民风民俗树立起来,就是为了后代们不要忘记祖先奋斗的历史与生存之道,并以此培养再创辉煌的信心。也许这是玉树康巴儿女们在经历这场风雨后所获得的感悟,为这样的努力与感恩深深致敬。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我久久站立于这幅浩卷前感受着文化的洗礼,体会着书法家的创作精神,深切感受到康巴好儿女们在重建家园时努力创造的玉树内涵之美。
随后,我们前去距离玉树州府五公里处的扎曲河畔,朝拜令人叹为观止的新寨嘉那嘛呢石经城。这座嘛呢城是公元1700年时期由藏传佛教高僧嘉那道丁桑秋帕永活佛创建的,现在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嘛呢堆被载入吉尼斯纪录。藏族史籍文献记载,出生在康巴的嘉那活佛曾在峨眉山、五台山等佛教圣地修行,其后四处游历弘法而途经玉树地区的新寨村时,发现了自然显现六字真经的一块嘛呢石,遂驻留在此与当地僧俗群众凿刻嘛呢石渡过了一生。经过千百年来的凿刻堆积,现在所形成的嘛呢石堆长283米、宽74米、高3米,占地面积达两万平方米。附近还建有法场、转经堂、佛堂、转经筒百余、佛塔数十,这些佛教建筑与20亿块嘛呢石共同筑城我们藏族人心目中无比圣洁的“石经城”。在当地居民的指导下,我们也尝试凿刻一块嘛呢石,亲身的经历其困难程度让我们更加慨叹这圣景所凝聚的虔诚是何等震撼心灵!
嘉那嘛呢城
玉树文成公主庙是我们此行参观考察的重要一站,感受唐蕃古道遗风、重行文成公主入藏之途也是大家期待已久的。相传一千三百多年前,文成公主进入西藏与赞普完婚之前在玉树停留了许久进行休整,为当地民众教授许多中原的生活方式等。朝拜文成公主庙的居民向我们讲述了公主驻留此处时,曾受到巴颜喀拉山神与通天河龙王如何热切的欢迎,而且虔心信仰佛教的公主也是同样充满感恩的心刻画下诸多佛像表达对这片山水的热爱。公主离开后,当地居民为纪念公主的善行良德而在此处建立起大旦如来佛堂,并在山岩石壁上仿照公主雕刻佛像与公主像,这些大概都是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起开始的了。现在这座庙宇已经是我省乃至全国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是藏汉团结友好、互帮互助的象征,玉树人民都将这里视作“洞天福地”。文成公主庙的主体建筑——大旦如来佛堂面积约有80平方米,依山岩修建而成,在陡峭的山体中显得精巧玲珑、幽静雅致。佛堂内所供奉8米之高的主佛即大旦如来,端庄稳重、娴静慈祥,结跏趺端坐在双狮仰莲座上,八大菩萨立于左右两边。这尊佛在藏语中称“觉俄囊巴诺泽”,梵语为“毗卢遮那”,相传此佛像与拉萨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像具有同等的加持威德。可以看得出,无论是佛、菩萨像的造型亦或服饰都充满了吐蕃早期风格和初唐中原艺术的糅合特点,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佛堂周遭的岩壁上工整的刻有藏、汉两文佛经《普贤菩萨行愿王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以及多行梵文和汉文、佛塔、六字真言等。佛堂右侧20米处岩崖下,还有一泓清澈如明镜般的公主泉,相传是文成公主曾经梳洗的地方。以藏汉为主体的多种文化交融在这小小的庙宇展现的淋漓尽致,仿佛让每一个朝圣的信徒置身历史之中去领略那曾经的辉煌。
参观考察途中
当日参观小憩之余,玉树州民语办的更噶老师带着次旺边觉、更太吉、更桑卓玛、拉毛太和我去了当地传说中的报父母恩情山、认知业障洞、天葬台等充满神奇的地方。报父母恩情山的顶部十分陡峭,需要充足的勇气信心与感恩父母恩情的决心才能在山峰顶端转三圈。我们一行相互扶持与协作才到达山顶,然后便各自怀着对父母的思念与感激诵经环绕祈祷。愿父母在天之灵能感受到女儿的思念与祈祷,虽然环绕三圈所具有的功德只是十万分之一,希望我在所到达的圣地为你们的祈福都能积攒更多的福报……听说业障深重的人都钻不过去这曲折的认知业障洞,我们面面相觑都有些忐忑。也许是在尘世中沦陷都有些久、有些麻木,深怕自身的修为素养都会让自己在这样的考核中失败。后来不知是谁说了一句:“这样吧!我们都来试一试。如果钻不过去就说明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改善。如果钻过去就是我们的福气更要加冕!”于是我们在愉快的氛围中互相胁持下开始尝试,幸运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通过了呢!看来自身的修为也是需要外界的帮助才能更顺畅呀!愿佛祖保佑美好的人性发扬光大、尽善尽美。[FS:PAGE]
过业障洞
在玉树参加会议期间,我还有幸与玉树藏族自治州常务副州长(原海南州政府副州长)才让太相遇。犹记得老领导在贵德县任职期间使贵德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大家都对这位书记赞不绝口,感念不已。此处与老领导相遇让我们都是一番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热切寒暄之后才让太州长随即唤老友带我们去勒巴沟领略有“玉树九寨”之称的勒巴沟风光,而自己却回到工作岗位上继续工作,钦佩之外更感谢意,愿您辛勤的努力能为新玉树更添新光彩。于是,幸运的我以及国家翻译局的航青才让、次旺边觉听着向导那有些不太熟悉的康巴语前往那世间难得的美景。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勒巴沟沟口耸立着的斑驳白塔,默默无言的守望着已有千年历史的石刻艺术画廊,守候着灿烂的文化遗存。随即无数的石刻玛尼、佛像、佛塔装点在这天地之间,依稀可辨唐蕃古道昔日的繁华。进入勒巴沟后,仿佛进入了一片静谧的神秘园。由涓涓细流汇成的峡谷中流淌着潺潺的勒巴河。她蜿蜒而下,奔腾着、欢唱着注入金沙江。秀美的山川河流随处可见,但包含着深沉爱恋与虔诚信仰的却少之又少。玉树风光的美不仅仅是自然造就的鬼斧神工,而更在于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有人们心灵的印记。正如眼前的勒巴沟,山是雄伟的山,水是清澈的水,但独一无二的嘛呢奇迹更为这山水装点了神奇!
山嘛呢
沿着山沟的溪边小路一直前行,目之所及皆是六字真言!无论是山上裸露的岩石、山麓边上的大小石壁以及路边所堆砌的都是俊秀的嘛呢凿刻。这是比我们在文成公主庙所见到更密集的嘛呢凿刻群,是真正的嘛呢山!还有那河沟中、河岸边、河底、河床上的嘛呢石,简直让我们惊异的合不拢嘴。浪花激荡着的、水流浸润着的、清流漫浣过的,淹没的、半露的、深藏的,每一块石头上都镌刻了六字真经和大篇的经文,敷彩的或是素色的石群在水花中若隐若现,使整条河沟成了一条嘛呢的河、文化的河、供养佛与神灵的河!这山嘛呢与水嘛呢是由绵延千年的文化积淀而成,是信念和力量的造就!不知道除了藏民族,是否还有其他族群会将一条近20公里的河沟刻满整个民族执着的信仰与追求?我为这条流满文字与信仰的河流所倾倒……
水嘛呢
勒巴沟之山嘛呢、水嘛呢的起始也与文成公主的传说紧紧相连:千年前出嫁吐蕃的公主路经勒巴沟,命人在沟内刻下佛教岩画与经文以弘扬佛光。为了纪念善良虔诚的公主,当时附近的藏族群众在沟中几乎所有的石头上都刻上六字真言或是经文,以表达对公主的敬仰,并寄托祝福、祈祷吉祥。已经没有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这道奇景究竟迄于何时,但这并不重要,因为这道由清流吟诵、承载汉藏民族情谊的水嘛呢会衬着秀美的山嘛呢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吟诵下去。
三天两夜的回忆一眨眼就结束了,我似乎还未从美丽玉树带给我的震撼与欣喜中回过味来呢!我想以更多的笔墨去赞颂这朵在灾难后重新盛开的花,想以更美的辞藻去描述这朵依旧饱含民族之美的花,但能力所及也只能草草言语,深感遗憾。愿更多的人走进玉树,感受玉树,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获得更多的喜悦、惊异与感动。
电视剧《康巴汉子》面向全社会征集剧本
据悉,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宣传部计划拍摄一部反映甘孜州风貌的电视连续剧 《康巴汉子》(暂定名)。该电视剧的拍摄工作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方式进行,现面向全社会征集电视剧剧本。 征集对象为所有编剧、剧作家和广大写作爱好者,征集地域不限。作品的征集采取公开征集方式...
2009-04-01 编辑:admin 10577"金太阳援助示范工程--让爱照亮玉树"竣工典礼
9月16日,“金太阳援助示范工程--让爱照亮玉树”行动首个援助项目竣工典礼和亮灯仪式在青海玉树县结古镇甘达新村举行。该项工程是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倡议,在“清洁发展基金”中拨出专项资金并实施,天壕节能公司等多家企业参与为玉树地震后重建...
2010-09-20 编辑:admin 6991印度教和佛教中的神鸟---金翅鸟
根据印度《往世书》时期之传说的说法,金翅鸟是迦叶佛和毗那达的儿子。
2020-02-20 编辑:青阳卓玛 9829极度濒危植物折萼杜鹃时隔97年再次现世
此次发现的折萼杜鹃新分布点位于墨脱县背崩乡拉格,居群不足50株,且临近较大规模建筑施工区域,极易受到破坏而面临灭绝的风险。研究人员呼吁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尽快采取措施进行就地保护。...
2021-08-02 编辑:青阳卓玛 9082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