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历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作者:拉吉卓玛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16-03-30 17:46:00 点击数:

  藏历的起源与发展

  在吐蕃王朝松赞干布之前,虽然还没有相对统一的文字,但据史料记载,公元前469年藏族第一个赞普即聂赤赞普即位时,当时西藏大地上便出现了十二位有智慧的本教徒,其中就有专门从事“资益医药”的医者和“卜卦占算”的算者,说明当时便有专业从事藏医和历算的人员,也说明当时就有相对系统的历法。


天体日月星辰运行图

  大约是公元前100年,在赞普布德公嘉时期,天文历算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进步,此间出现的《山南雅拉香波纺织老妇人之月算》,其内容基本上是按日月天象以计时的阳历,其中提到的“七天”(7天为一周)计时段对藏族天文历算非常重要,也是藏族历法中最重要的数据。敦煌发现的藏文卷中的“七曜”名称藏族至今通用,依次是:日曜、月曜、火曜、水曜、木曜、金曜、土曜。用七曜记月。雅拉香波纺织老妇人讲的“七天算法”的阳历与敦煌藏文卷中的“七曜月”极其相似:一个用数计,一个以曜名。除阴历之外,当时还有阳历推算法,《象雄老人口算法》就是比较典型的阳历,一年共计365天,虽然它还处在自然历阶段,但在当时来讲有其相对先进的一面。

  到公元6世纪前后,西藏已经有了相对自然和准确的历法。史料记载:“其四时,以麦熟为岁首。”等等。当时藏族天文历算者和民间有此知识者,均肯定这样的数字:一个是7分,一个是4个定点。正由于记月时的4个7,引出了以后藏族历法中独一无二的闰日和差日;用4分点法分出运算太阳时的四点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按高原气候变化分为四季。若依照本教传统说法,在吐蕃时代已有琼丹纪(60周年)的推算方法。这些都说明,吐蕃时代藏族历法已比较完备。

  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建立后,统一了文字,确立了法典,采取了大兴佛教、振兴藏医和历算等一系列政策。从内地,以及当时的印度、大食等邻近国家吸收了先进的医学和历算学内容,充实到西藏的天文历算中来,从而使藏医学和天文历算学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藏医鼻祖宇妥•云丹贡布成名以后,编写了藏医经典名著《四部医典》等诸多藏医典籍和《历算山尘论》等历算学著作,培养了众多的藏医历算人才,著名的有“藏医九圣”和“历算七贤”等人,他们在那个时期为发展西藏的医药历算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此时期,从汉地引进生肖、五行推算法等知识,在结合古老的自然阴历、自然阳历及七曜历基础上,发展为独特的阴阳合历历法。

[FS:PAGE]

  藏历算法特点

  由于藏地地域广阔,各地观察天文的方法、条件以及传说等都有所不同,所以也就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谚语,而藏历都尽可能地将这些谚语收入自己的历书中,丰富了藏历的内容。比如:观察禽鸟和植物是珞、门法,观察星与风雪是羌塘法,观察日月运行是苯象法,观察山湖牲畜是岗卓法等。


时轮历算图

  藏历在节气与季节划分上,不是采用简单的岁月平分法,而是依“日宿”(即太阳所在位置)定点进行推算,进而将数据与藏族地区各类鸟兽草木变化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确定节气和划分季节。因此,藏历虽然也有与现在通行历法春、夏、秋、冬四季划分的传统,但同时又根据高原变化莫测的气候形成了独特的六季划分法,即:春、后春、夏、秋、冬、后冬。

  藏传时轮历的计算方法也很独特。其计算时间的单位有7个:息(呼吸顷),6息为一分(漏分),60分为一刻(漏刻),60刻为一日,30日为一月,12个月为一年。其中“息”的测计方法为健康的壮年男子一呼一吸所需的时间,约等于一个太阳日的1/21600;一刻相当于24分钟。它测定每个太阴月为29.53058太阳日,但又规定每个太阴月为30个整太阴日。

  藏历年名、公元年次对照表为了相应地配合太阳日与太阴日之间的日序,便出现了“闰日和差日”,月的大小就依据同日和差日来解决。有差日无闰日或差日多于闰日的月份为小月,每月29天;闰差相抵或无闰日无差日的月份为大月,每月30天。时轮历还有3种年、月、日,各有太阳、太阴、宫的名称,其比例关系是:1太阳年=12太阳月=360太阳日 1太阴年=12太阴月=360太阴日 1宫年=12宫月=360宫日 65宫日=67太阴日 64太阴日=63太阳日。

  藏历中不仅有七曜,还有两个假想的天体,即罗目候、劫火(罗目候尾),再加长尾彗星。它们也称为“曜”,共为“10曜”。五星的各个周期同现代科学测出的数据相同或近似。时轮历中视罗目候与其他天体一样,有自己的运行周期,不同的是只有数而无“象”,是个“隐曜”。它的运动周期为30个太阴月,合计6792.04太阳日,已相当精确(今测为6793.460日)。罗目候的方位以黄经表示,以周长27宿相减,所得结果在时轮历中称为“罗目候头”,与之相对的称“罗目候尾”,相当于天文学上的黄白升交点和降交点。藏历中的长尾彗星就是九曜中的计都。

  此外,藏历已拥有一套系统的日、月食推算方法。

  由于受到汉历的影响,从9世纪以来,藏历也一直采用干支纪年法,不同之处是以五行代替十干: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以十二生肖代替十二地支即子为鼠、丑为牛……依此类推。譬如农历甲子年,藏历就叫木鼠年。干支60年一循环,藏历叫“饶琼”,与内地“六十花甲子”相近,这反映了汉藏两族历法的渊源关系。

[FS:PAGE]

  藏历的作用

  藏历的天文历算学在藏族人民的实际生活中应用范围很广,如授时、编制历法、测定方位等。其内容不仅仅是探讨天体运行和大自然变化的规律,而且还探讨疾病的诊断治疗与季节气候变化的密切关系(学习者有兼学医、算的传统,至今西藏天文历算研究所还隶属藏医院领导)。


藏历计算

  藏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气象预报。藏族古代就发明了许多气象预测方法,如通过观察植物、动物、河水、星体、冰床、云的颜色和形状、风的方向等来判断气象变化;通过对狐日、鸟日、正日、觜日、两至日、室壁日、白胶日等期间天气状况的观察和分析,结合狮座图、乌龟图以及五星运动值等预测来年天气状况,诸如有无雪灾、冰雹、霜露、旱涝及地震等自然灾害。又根据野鸭、杜鹃鸟、戴胜鸟、大雁、乌鸦、燕子等候鸟的季节性活动时间来安排西藏各地的早、中、晚播等农事事宜等等。这种方法至今仍然广泛使用于广大的农村牧区。 

  此外,藏历还包括五行、七曜、八卦、九宫、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六十周年、春牛芒神、韵律占、身命气云、堪舆风水等内容。 

相关推荐
  • 青海:藏传工艺为残疾青年插上双翼

    在青海省湟中县藏文化艺术学校的特培班里,一名叫雷登娟的残疾女青年每天都会趴在课桌上专心致志地制作堆绣。今年22岁的她背部残疾,需要坐在两个叠放在一起的凳子上,才能达到比较合适课桌的高度。在这个特培班里,还有20位跟雷登娟一样患有不同程度残疾的同学。 堆绣、唐卡...

    2007-12-13 编辑:admin 6748
  • 创新学习方式 加强理论学习

      为进一步加强法院干警群众路线的教育和学习,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连日来,贵南法院积极组织全体干警开展理论教育学习活动,以“五个认真”确保学习效果。   认真收集资料,为确保学习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院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倡导节约办公的前提下,认真将...

    2014-04-10 编辑:admin 5023
  • 阿坝州全面开展文化领域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为全面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大力整治文化领域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黑恶乱现象,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营造全州良好的文化市场氛围,近日,全州“扫黄打非”办和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积极组织开展了文化领域扫黑除恶专项工作。  截至2018年...

    2018-10-17 编辑:admin 10263
  • 海南州2009年藏语委工作取得新成就

    2009年,海南州藏语委工作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委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创新工作思路,拓宽业务范围,开创性地开展工作,藏语委各项工作取得新成就。一是翻译党政文件等材料字数达115.8万字。翻译两个1号文件、《海南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事务条例...

    2009-12-13 编辑:admin 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