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美人传统习俗耕布

作者:Sherab Dolma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16-08-19 22:47:00 点击数:

  蓉城锦里,熙熙攘攘, 在武侯祠这条混杂着蜀汉遗痕与藏式气息的大街上,游客川流不息。盛夏已至,八月骄阳炙烤着,您是否汗流浃背?却已厌倦高糖无趣的饮品,穿街走巷却找不到一个清凉舒适且高逼格的去处与朋友畅谈天地?摩肩接踵也绕不出那千篇一律的特产店?那么,锦里对面的 “耕布???????” 必是您的不二之选。


耕布特邀嘉宾:达瓦卓玛

  耕布是一家藏式酸奶饮品店,店名“耕布”音译于藏文,含义是为一种已经消失的古老习俗,是丹巴独有的传统,对于嘉绒藏族意义深远。


阿热在自家楼顶煨桑

  “耕布”由阿热藏餐的创始人阿热女士创办,她是土生土长的丹巴人,她时常听母亲念起她少女时参与过传统仪式——“耕布”:农忙之后,未婚的大家闺秀,少则2人多则4人封闭在一个房间内一个月之久,安静的纺线,分享食物,是待嫁前培养独立生活,联络感情的传统仪式。然而这种习俗在丹巴地区50年代就已经消声觅迹了。

  怀着复兴嘉绒藏族传统文化的信念,她决定打造一个以环保,有机,天然,可持续性,为主题的丹巴藏文化空间,并以“ 耕布”为主题,缅怀传统的同时,也意取回溯“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

  阿热姐这位在大山中走出来的藏族女性企业家,从小生活条件极其艰辛,为了摆脱背石头的命运,26岁决定第一次离开家乡,前往成都创业。也正因为如此,她保留了丹巴传统妇女特有的内敛,勤劳,不畏艰辛。她说:“我经历的所有坎坷,都是我的财富”。

  为了推广传统藏餐文化,让本民族同胞能在城里吃到家乡的味道,从2000年开始,她和她的团队历经艰辛,从摆早点摊开始,一步一个印记,用15年的时间打造了“阿热”藏餐品牌,包括传统藏餐与素食。创业的成功,并没有让她忘记家乡的人民以及他们古老的生活方式。


阿热家乡巴底邛山

  今年6月我们在阿热的邀请下,进入她的家乡位于丹巴深处的巴底邛山,用镜头记录下这里的点滴变迁。

  村里的老人在用最传统的方式织布,用这种布料制作一件衣服需要至少8个月的时间。

[FS:PAGE]

  寨子里许多房屋因没人居住已经荒废了。有些家庭举家搬到了县城。

  耕布的经理,来自丹巴的小伙子仁青布说:每次离开家乡的时候,父母亲就会这样站在楼顶,遥望着自己远去的身影,留守老人已经成为丹巴藏区的一种日常。

  邛山目前留守的多半是老年人,连小孩子都不那么常见了。

  青锞即将收获的季节,巴底邛山最年青的一位留守妇女,已经35岁了,她与丈夫,孩子,坚守还在这片土地上,或许他们便是邛山的希望……

  最后我们召集当年的做过“耕布”的如花少女,如今的鹤发老人,最后一次在世人面前重现了这种已经消失了近60年的习俗。

  耕布的习俗已经消失了,但是经过阿热的努力,“耕布”如今重生在锦里对面,这个以丹巴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藏式饮品店,以全新的经营理念,接引着消失了60年的古老习俗,终于以另一种方式与世人见面。

  走进“耕布”,迎面扑来一股浓郁的嘉绒农耕气息。建材多取自于丹巴老家的废弃旧屋:木板拼接的长桌,手编背篓的吊灯,耕犁,黑陶瓦罐,丹巴古寨的背景墙,牛皮口袋搭配着高原的花草,耕布的设计打破了常见的五颜六色藏饰元素的堆砌而是真切地流淌着来源于的农区藏人的生活日常。这样的设计离不开创办耕布的核心理念:还自然于自然。

  耕布是阿热在成都的第四家分店,延续着阿热“天然、健康”的餐饮理念,店内酸奶及牦牛奶饮品等奶制品食材均取自阿坝红原的私人牧场,是真正的高蛋白、高营养且绿色无污染的新鲜有机奶源。

  为了适应都市人的肠胃,耕布原汁原味保留了牦牛奶醇厚美味的同时,也做了相应的优化改良,易于吸收、助于消化,并搭配了各种原产自高原的干果,小吃。

  阿热姐说创建耕布不仅仅是为了创建一个饮品的品牌而是创建一种属于丹巴藏人特有的生活方式,为了回归找寻一种即将消失的朴素生活就如从前的丹巴百姓一般男耕女织,与世无争。

  时光虽然无法倒流,但是伊人尚在,重塑文明指日可待……(本文由迦入策划撰写)

相关推荐
  • “畅游金色夏都”自驾游活动启动

      “畅游金色夏都”自驾游系列活动10月2日在西宁市启动。旅游部门表示,自驾游游客已成为西宁市接待游客的主力军,自驾游活动为西宁市旅游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10月2日上午10点,在西门体育馆门前广场上,100辆小型轿车及3辆大巴车整整齐齐排列着。来自...

    2010-10-03 编辑:admin 4305
  • 《香巴拉信使》等少数民族影片感动巴黎

    有句名言: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南音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证明了这一点,我国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在法国受欢迎也证明了这一点。目前,第四届中国电影节正在法国巴黎举行,电影节将展映31部中国影片。在这31部影片中,少数民族题材影片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香巴拉信使》...

    2009-10-04 编辑:admin 4025
  • 青海湖:面积5年增加了6个“西湖”

    圣洁的青海湖(摄影:嘉洛)  “生态”成为6日青海代表团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及最多的词语。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省委书记强卫表示,要确立生态优先的原则,“宁可牺牲发展速度,也决不让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不让三江源头之水受到污染。”   青海地处三...

    2013-03-07 编辑:admin 4391
  • 雪豹放归大自然

    当日,西藏拉萨市林周县林草局工作人员把一只半岁大的雪豹放归大自然。据了解,这只雪豹刚出生便与母亲走散,被当地牧民发现后送到林周县公益性野生动物保护员旦增塔杰家寄养,小雪豹在这里得到精心照料,健康成长,具备了野外生存的能力。...

    2022-12-06 编辑:索南多杰 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