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至2018年海南州对口支援工作情况
作者:海南州扶贫局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20-06-29 17:14:38
点击数:

一、对口支援工作取得的成效及主要做法
(一)突出民生为本,项目实施成果丰硕。“十三五”期间,海南州对口援建工作在进一步巩固“十二五”援建成果的基础上,坚持把实施项目作为援青工作的关键所在,紧紧围绕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基层公共服务提升、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产业发展、交流交往交融等五大重点,严格贯彻落实 “十三五”对口支援规划,“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共安排援建资金17.61亿元,拟实施援建项目139个。2016年至2018年已落实江苏援建资金8.9793亿元,实施项目88个,援青资金用于县级以下基层资金占总资金的85%,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资金占总资金的89%。援建项目主要实施了城乡住房、学校、医院、道路、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群众就业等与藏区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援建项目。特别是2017年江苏省财政收入增长率低,2018年援建资金达不到8%的递增幅度。我州与江苏省对口支援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沟通,对2018年实施的部分对口支援项目进行调整,调整后的项目列入备选项目当中。调整项目共11项,调整项目资金5089万元,为全州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优势特色产业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等方面创造条件发挥作用。
(二)强化人才培训,智力支持成效斐然。三年来,江苏省始终坚持把智力支援作为援青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特色品牌”,累计安排专项培训资金3300余万元,共举办各类培训170余期,培训各类人员达7000余人(次);教育方面,多形式开展“柔性引才”工作,大力实施“江苏名师进海南”计划,加大教育“组团式”帮扶力度,先后有20多批197多名特级、高级教师走进海南,有针对性地开展组团援教工作。海南州异地高中班、中职班办学成效显著,为海南州培养了千余名紧缺技能人才。例如:南京市江宁中学“海南民族高中班” ,连续四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2018年普通班重点本科上线率达98%,民族班本科上线率达95%;例如:27家江苏医疗单位与海南州各级医院结对共建,实施了“江苏名医进海南”计划,200余名江苏医疗专家走进海南义诊病患500多例;通过对口支援平台,我州累计选派36名厅、县级干部,24名乡科级干部赴江苏挂职锻炼,进一步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提升了能力;经过积极衔接,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工作站、研究生实践基地在我州挂牌。海南州依托对口支援平台引进人才的机制化、长效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有效提升了全州干部人才素质。
(三)加大沟通协调,交流交往交融扎实推进。三年来,援受双方始终坚持把交流交往交融作为推进援青工作的重要方式和重要手段,主动加强与支援方全方位、各层次的交流交往交融工作。援受双方高层间的互动交流和沟通协调,使得全州对口支援工作在项目实施、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及干部培训、人才交流、社会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重大进展。近年来我们主动加强与支援方全方位、各层次的交流交往交融工作。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先后3次率州党政代表团赴江苏汇报衔接工作。江苏省先后共有3位省部级领导3次,39位厅级领导干部30余次到我州调研指导工作,帮助我们探索帮扶路子,绘制发展蓝图。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援受双方共开展各层次考察交流达230余次2300余人次,援受双方的地区、部门、行业、单位间形成了紧密的结对帮扶关系,促进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干部培训、人才交流、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同时,2016年我州精心编排的歌舞剧《千里和缘》在南京、常州、上海等地的演出受到了当地的热烈欢迎,进一步提升了圣洁海南的知名度。
(四)积极搭建平台,产业合作深入拓展。三年来,援受双方坚持把加强经济合作与搭建招商引资平台作为援青工作的突破口,不断加强和推动产业合作,通过南京经贸洽谈会、“青洽会”等平台,与海南州签约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培育合、电子商务、融资租赁等合作项目91项,签约协议资金近150亿元。特别是近年来海南州与江苏省有关各方签订消纳海南州新能源电量为内容的《青电送苏框架协议》,截至目前,已累计消纳我州新能源电量近23亿千瓦时,2017年《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青海青电送苏,培育新能源发展的做法;同时,江苏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点支持海南州绿色产业园建设,成功引进了远景能源、苏美达、协鑫新能源等6家江苏企业落户园区,其中,江苏远景能源是落地海南州的第一个高端制造业项目,也是海南州迄今为止最大的制造业项目;为支持青海青藏蜜蜂良种养殖场进一步发展,巩固欧盟认证的品牌效应,扬州大学与企业达成协议,在贵德县成立了博士工作站,实现海南州博士工作站的“零突破”。江苏商务系统全力支持海南州特产产品,2017年在青海商品大集和南京消费品博览会上,现场销售突破200万元,签约金额达1.78亿元,创历届之最。
(五)发挥桥梁纽带,援青干部作用凸显。三年来,以王显东同志为领队的第三批共25名江苏援青干部带着深厚的感情,千里驰援接力帮扶,勇于担当、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尽心竭力投身藏区建设,千方百计牵线协调服务,办成了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充分展现了江苏干部敬业奉献、创新进取、务实高效的精神风貌和素质能力,赢得了自治州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自2016年以来,通过第三批援青干部积极衔接江苏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多种社会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广泛开展捐资助学、医疗救助、支医支教、支援服务等扶贫活动,截至目前已累计筹集援助资金2777万元,全部用于精准扶贫和民生保障事业。利用江苏爱心资金,组织实施了“心佑工程青海行”活动,对35名救助患儿分批次进行免费手术治疗,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媒体广泛关注;贵德县援青副县长因工作能力突出、招商经验丰富,州委研究决定该同志兼任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主持工作),上任不久就促成了江苏远景能源集团与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的合作;同德县援青副县长长期在基层工作,被县委县政府受命重组和盘活国有存量资产,牵头组建了注册资本达2亿元的该县第一家国有资产投资公司;贵德县援青眼科医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任职以来,接诊眼科病患近6000人次,为当地群众实施眼科手术近200人次,实施白内障手术近247例。患者纷纷送来哈达、锦旗,被群众誉为“江苏曼巴”、“光明使者”。
二、海南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2018年我们按照对口援建项目和资金要向精准扶贫、基层一线倾斜的相关要求,经江苏省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同意,江苏省对口支援前方指挥部和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对援建项目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进行了调整优化,共调整优化项目11项,项目资金3830万元全部用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领域。其中:共和县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户住房建设项目 4个,援建资金为1630万元,实施标准为建房补助不超过6万元/户,每户建筑面积不低于60㎡,截止2018年底该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兴海县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户住房建设项目5个,援建资金为2200万元,实施标准为建房补助不超过6万元/户,每户建筑面积不低于60㎡,截止2018年底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通过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共和、兴海两县贫困地区1337户农牧民群众住房等问题(其中:共和县576户,兴海县761户)。贵德县常牧镇“精准扶贫”专项资金2100万元,主要实施投资100万元新建曲丹域中心卫生所,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投资1200万元用于建设常牧镇下岗查曲丹域寄校教学楼;投资139万元新建幼儿园2所;投资90万元扩建曲玛堂、恰东、达隆3个村级卫生室;投资571万元的2015年常牧镇牧业六村贫困户建房工程建设项目。2016年共和、贵德、兴海、同德、贵南五县投资2500万元实施特困家庭建房补助项目,每户1万元,共实施2500户,已完成。国家部委、中央企业脱贫攻坚项目实施情况。2018年大唐集团对口援建项目2项,其中:项目总投资1685万元。一是投资实施350万元的兴海县安多文化民俗村亮化工程。二是投资实施1335万元的兴海县安多文化民俗村通电工程。截止2018年底上述两个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2018年水利部对口援建项目2个。总投资3212万元。一是人畜饮水工程。实施总投资461万元的贵德县2018年巩固提升人饮工程,目前已全部完工。通过项目的实施解决和改善了常牧镇曲玛塘村、河西镇团结、瓦家、本科、木干、加洛苏合、西山湾、加莫台、加莫河滩和江仓麻10个村656户2928人(其中贫困户233户,贫困人口812人)的饮水问题。二是防洪治理工程。实施了总投资2751万元的贵德县常牧镇东河高红崖村至加卜查村段防洪治理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资1104万元,预计2019年底全面完工,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增加河道行洪能力,减少洪水对两岸林地、耕地的冲击,确保工程所在区域防洪安全。同时保障了0.29万人、2.45万头(只)牲畜、0.75万亩耕地和0.12万亩林地的防洪安全。2018年商务部实施电商服务点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县电子商务得到了较快发展。截止目前,以乡镇邮所、村邮站、供销社、平价超市等为基础,建立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11处,覆盖率达100%。
对口援青工作在江苏省和国家相关部委及央企的极大关怀支持下,经过援受双方多年来的务实合作和不懈努力,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为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和发展后劲。一是有力地促进了自治州经济快速发展。2017年,自治州国民生产总值145.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1.5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亿元,较2010年分别增长52%、57%、70%、5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545元和10426元,较2010年分别增长了56%。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党中央关怀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自治州各族干部群众努力拼搏、感恩奋进的结果,更是江苏省倾力帮助、支援推动的结果。二是有力地促进了自治州民生条件改善。援受双方坚持援建资金主要用于国家投入暂时覆盖不到、地方财政无力解决、老百姓迫切需要的原则,将80%以上援建资金投向精准脱贫、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教育事业、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切实解决,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真正让藏区各族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切身感受到了江苏对口援青带来的实惠。三是有力地促进了自治州发展能力提升。援受双方坚持加大“输血”力度与增强“造血”功能双措并举,着力在自治州强基本、打基础、提能力上下功夫,一方面加大援建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力度,扶持特色产业发展,打牢自治州转型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对自治州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和业务骨干的培养培育,选派大批技术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支援帮扶,使藏区干部群众观念得到全新转变,工作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同时,援受双方通过加大合作共赢力度,使越来越多的江苏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与自治州加速结合,有力地提升了自治州改革发展的能力。四是有力地促进了自治州社会和谐稳定。援受双方全面把握对口支援政策,务实推进各项援建工作,重点解决创业就业、劳务输出、扶贫扶志等民生问题,使自治州各族群众更直接、更广泛、更持续受益,使藏区各族干部群众切身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巨大的制度优势,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无比温暖,感受到了江苏人民兄弟般的情谊,更加坚定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决心,全州上下呈现出守望相助、和谐稳定、携手共进的生动景象。
相关推荐
“热贡文化游”持续升温 助推黄南冬春旅游
冬春季“热贡文化游”在这片热土上开始持续升温,土族“於菟” 舞表演、藏式服饰展示和“上口扦”等活动,无不令来自国内外的4000余名游客、摄影爱好者直呼不虚此行。 黄南州相继推出以特色民俗节庆活动为主基调,以传统民俗“...
2015-02-17 编辑:admin 9949【牢记总书记嘱托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青海:构建自然保护地新体系
保护好青海的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海生态环境保护。
2021-10-09 编辑:格日加 5599“古籍保护与利用”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两会期间,推动古籍保护传承与发展,也是多位代表委员的呼声。
2022-03-14 编辑:拉毛太 6892坐着高速快客去恰卜恰 西宁到海南将通高速公路
12月4日,随着全长37.5公里,批准概算5.36亿元的倒淌河至共和公路二期工程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海南藏族自治州将开通连接国道214线、直通省会西宁的高速公路。省委常委、副省长徐福顺及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为项目开工剪彩。 倒淌河至共和公路二期工程建设项目是国道214...
2008-12-09 编辑:admin 6070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