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南县塔秀乡村达龙村第一书记:马世明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06-11 09:34:32
点击数:
根据省委、省政府以及司法厅、监狱局党委统一部署,青海红十字医院(青海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的马世明同志(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于2015年10月10日到达贵南县塔秀乡政府报到,于10月20日正式进驻达龙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工作开展至今,认真贯彻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维护农牧区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扶贫项目、解决农村实际困难,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打牢精准扶贫基础,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广大牧民群众的肯定。
通过一年以来扎实有效的工作,达龙村村容村貌彻底改变,基础设施趋于完备,增收致富途径不断拓宽,广大农牧民群众致富能力不断增强。2016年底,通过乡、县、州、省四级验收,达龙村贫困户实现82户,332人整体脱贫。
自开展扶贫(驻村)工作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派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马世明同志带领扶贫(驻村)工作队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广泛宣传动员,发动党员、群众共同参与,通过严格筛查甄别,核定贫困户82户,332人,通过摸底、申请、评议、公示、再评议、再公示的工作方法进行筛查和甄别,得到广大群众认可;
2、完成了“九个一批”的精准分类工作,并制定出《达龙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暨“九个一批”的专项行动计划方案》,制定出贫困户“精准脱贫”分户计划并实施;
3、落实“双帮”工作机制,落实派出单位党员、干部按照3:1的比例与贫困户结对认亲;
4、积极组织党员、群众开展“三带三推”、“两学一做”、“三联七做”等主题宣讲和学习活动;
5、发动社会共同参与,建立“达龙村扶贫社会捐助专用账户”,开展社会企业、单位、个人的社会捐助活动,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灾害救助等扶贫助困工作;
6、驻村工作以来,落实联点共建单位及各类社会帮扶物资(药品、医疗器械、米、面、油、燃煤、餐具、被服、办公设备等)折资达40余万元;
7、发挥派出单位医疗资源优势,由青海红十字医院派出专家医疗队开展疾病普查、义诊和健康宣教活动;
8、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达龙村实施“易地搬迁”及“高原美丽乡村”系列建设项目,从住房、饮水、道路、电网升级改造、羊圈建设、村道亮化、环境整治等多方面进行集中建设完善;
9、根据当地实际和贫困户根本需求,一年以来,通过举办技能培训班的形式,共培训87人(烹饪55人、藏绣20人、司机12人)掌握脱贫技能;
10、高度重视资料、台账的建立,科学分类整理,目前已归整6个大类,18册,6000余页;
11、有效落实“产业发展资金”的使用,每贫困人口购买母犏牛1头(共322头),养殖繁育、输送鲜奶获利;
12、达龙村2016年贫困户整体脱贫,目前已通过乡、县、州、省四级验收。
通过一年以来扎实有效的工作,达龙村村容村貌彻底改变,基础设施趋于完备,增收致富途径不断拓宽,广大农牧民群众致富能力不断增强。2016年底,通过乡、县、州、省四级验收,达龙村贫困户实现82户,332人整体脱贫。
自开展扶贫(驻村)工作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派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马世明同志带领扶贫(驻村)工作队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广泛宣传动员,发动党员、群众共同参与,通过严格筛查甄别,核定贫困户82户,332人,通过摸底、申请、评议、公示、再评议、再公示的工作方法进行筛查和甄别,得到广大群众认可;
2、完成了“九个一批”的精准分类工作,并制定出《达龙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暨“九个一批”的专项行动计划方案》,制定出贫困户“精准脱贫”分户计划并实施;
3、落实“双帮”工作机制,落实派出单位党员、干部按照3:1的比例与贫困户结对认亲;
4、积极组织党员、群众开展“三带三推”、“两学一做”、“三联七做”等主题宣讲和学习活动;
5、发动社会共同参与,建立“达龙村扶贫社会捐助专用账户”,开展社会企业、单位、个人的社会捐助活动,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灾害救助等扶贫助困工作;
6、驻村工作以来,落实联点共建单位及各类社会帮扶物资(药品、医疗器械、米、面、油、燃煤、餐具、被服、办公设备等)折资达40余万元;
7、发挥派出单位医疗资源优势,由青海红十字医院派出专家医疗队开展疾病普查、义诊和健康宣教活动;
8、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达龙村实施“易地搬迁”及“高原美丽乡村”系列建设项目,从住房、饮水、道路、电网升级改造、羊圈建设、村道亮化、环境整治等多方面进行集中建设完善;
9、根据当地实际和贫困户根本需求,一年以来,通过举办技能培训班的形式,共培训87人(烹饪55人、藏绣20人、司机12人)掌握脱贫技能;
10、高度重视资料、台账的建立,科学分类整理,目前已归整6个大类,18册,6000余页;
11、有效落实“产业发展资金”的使用,每贫困人口购买母犏牛1头(共322头),养殖繁育、输送鲜奶获利;
12、达龙村2016年贫困户整体脱贫,目前已通过乡、县、州、省四级验收。
相关推荐
西藏退牧还草工程有序推进:草兴牧兴百业兴
退牧还草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关系发展长远大计的生态工程。自2004年国家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把这项惠及农牧民的民生工程摆在重要位置,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不断拓宽农牧民群众的增收渠道,确保了退牧还草工程...
2011-10-11 编辑:admin 5623《格萨尔》蒙文百米书法长卷在内蒙赤峰展出
9月17日,史诗《格萨尔》蒙文百米书法长卷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博物馆展出。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部史诗《格萨尔》蒙文书法长卷。 作者赤峰市蒙古文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巴林右旗大板一中教师毕力格图。据他介绍,这部书法长卷共108米,233页,5万多字,用了3年时间完成的。...
2011-09-21 编辑:admin 5417第二届西藏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作品展记
“这次参加作品展,能把自己多年学习的技艺展示出来,感觉很高兴。评委们在认真评选我们的作品,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好平台。” 6月3日上午,第二届西藏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作品展在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举行,99名参赛者通过初审进入现场评审,来自...
2017-06-05 编辑:admin 7009非遗保护专家李锦:“非遗保护不是工作而是享受”
李锦,人类学博士。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非遗保护资深专家。自2006年以来,李锦每年花费大量时间,坚持调查研究,不遗余力推进非遗保护工作。
2022-03-17 编辑:拉毛太 4944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