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万户抓环保 瀚海绿洲展新颜
作者:李雪萌 张晓兰
来源:青海日报
时间:2022-05-26 09:43:16
点击数:
地处柴达木盆地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号称瀚海绿洲。五年来,都兰县坚持党建引领,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担负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全县党员领导干部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领头羊”,像爱惜眼睛一样爱惜生态环境,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描绘了瀚海绿洲新画卷。
“河道周边成堆的垃圾让人触目惊心,老百姓心目中的保护环境还只是停留在治理工业污染的层面,没有水污染治理的意识……”都兰县香日德镇新华村村级河长、党员吴万鑫回忆几年前第一次巡河时的情景感慨不已。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都兰县委逐步完善建立河湖长制工作机制,落实党政领导河湖管理保护的主体责任,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河湖长责任体系,全县各级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执行“县级河长每季度不少于1次、乡镇级河长每月不少于1次、村级河长每周不少于1次”的巡河工作要求,对全县11河3湖5库开展集中巡查,破解河湖环境治理中的系统性协同难题。
都兰县水利局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为了营造良好的河道治理环境,我们在县委领导下,建立‘四乱’治理常态化机制和三级河长制。聚焦薄弱环节,全面摸排整治河湖管理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突出问题,着重做好香日德河、察汗乌苏河、诺木洪河等河道采砂规划,规范管理河道采砂工作。”截至目前,都兰县共计开展县乡(镇)村三级河长巡河181次。
都兰县作为海西州的农牧业大县,围绕农牧业高质高效、农牧区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的目标,以农牧区垃圾污水、厕所粪污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资源、强化措施、分类施策,积极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村级环境卫生。现在每月的15日和30日,都兰县各村的群众都会在党员的带领下,拿起铁锹、扫把在房前屋后、水渠两侧清理垃圾,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已由“一时清脏”向“长期清洁”转变,环境逐步实现从“一处干净”向“全域干净”转变。今年以来,全县开展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640余次,清运垃圾箱1650余次,完成8个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农牧区生活垃圾清运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以前村民们生态环保意识较弱,对自家产生的垃圾处置及分类没有概念,为了便于大家养成清理日常生活垃圾的习惯,我们逐步建立了‘户集、村收、乡镇转运’的垃圾清运模式,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农牧区生活垃圾乱堆乱放乱丢问题。”都兰县察汗乌苏镇副镇长马忠萍介绍。
走进都兰县香日德镇香源村村委会,映入眼帘的便是张贴在村级公示公开栏的一份“最美庭院名单”,名单上面写满了清洁庭院的家庭名单。香日德镇香源村干部说,“为了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助力建立全县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及日常维护长效机制,我们村‘两委’专门设置了‘最美家庭’评比制度,党员纷纷带头积极响应。虽然只是一份小小的名单,但只要上了荣誉榜,感觉就不一样了,大家争优创先的积极性很高。我们除了表彰奖励以外还会对检查排名靠后的家庭利用村里的大喇叭进行督促。”
面对传统的如厕环境和观念,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难度很大,如何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成为了推进都兰县“厕所革命”的关键。用香日德镇新华村脱贫户马洪福的话说,“收入提高,生活环境改变,紧接着就需要修一个配得上新房子的好厕所了”。2017年,马洪福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新建了自家的卫生厕所,并且积极配合党员给村民做工作。在马洪福现身说法和党员干部的引领下,村里越来越多的群众建起了卫生厕所,全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看到成效后,都兰县继续采取“循序渐进、化整为零”的工作方式,通过分阶段分地区,逐步实施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争取群众的理解与认可。通过逐年实施项目,全县卫生厕所覆盖率逐步提高,群众对“厕所革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干净卫生的“小厕所”也成了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一个来源。
“河道周边成堆的垃圾让人触目惊心,老百姓心目中的保护环境还只是停留在治理工业污染的层面,没有水污染治理的意识……”都兰县香日德镇新华村村级河长、党员吴万鑫回忆几年前第一次巡河时的情景感慨不已。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都兰县委逐步完善建立河湖长制工作机制,落实党政领导河湖管理保护的主体责任,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河湖长责任体系,全县各级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执行“县级河长每季度不少于1次、乡镇级河长每月不少于1次、村级河长每周不少于1次”的巡河工作要求,对全县11河3湖5库开展集中巡查,破解河湖环境治理中的系统性协同难题。
都兰县水利局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为了营造良好的河道治理环境,我们在县委领导下,建立‘四乱’治理常态化机制和三级河长制。聚焦薄弱环节,全面摸排整治河湖管理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突出问题,着重做好香日德河、察汗乌苏河、诺木洪河等河道采砂规划,规范管理河道采砂工作。”截至目前,都兰县共计开展县乡(镇)村三级河长巡河181次。
都兰县作为海西州的农牧业大县,围绕农牧业高质高效、农牧区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的目标,以农牧区垃圾污水、厕所粪污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资源、强化措施、分类施策,积极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村级环境卫生。现在每月的15日和30日,都兰县各村的群众都会在党员的带领下,拿起铁锹、扫把在房前屋后、水渠两侧清理垃圾,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已由“一时清脏”向“长期清洁”转变,环境逐步实现从“一处干净”向“全域干净”转变。今年以来,全县开展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640余次,清运垃圾箱1650余次,完成8个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农牧区生活垃圾清运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以前村民们生态环保意识较弱,对自家产生的垃圾处置及分类没有概念,为了便于大家养成清理日常生活垃圾的习惯,我们逐步建立了‘户集、村收、乡镇转运’的垃圾清运模式,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农牧区生活垃圾乱堆乱放乱丢问题。”都兰县察汗乌苏镇副镇长马忠萍介绍。
走进都兰县香日德镇香源村村委会,映入眼帘的便是张贴在村级公示公开栏的一份“最美庭院名单”,名单上面写满了清洁庭院的家庭名单。香日德镇香源村干部说,“为了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助力建立全县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及日常维护长效机制,我们村‘两委’专门设置了‘最美家庭’评比制度,党员纷纷带头积极响应。虽然只是一份小小的名单,但只要上了荣誉榜,感觉就不一样了,大家争优创先的积极性很高。我们除了表彰奖励以外还会对检查排名靠后的家庭利用村里的大喇叭进行督促。”
面对传统的如厕环境和观念,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难度很大,如何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成为了推进都兰县“厕所革命”的关键。用香日德镇新华村脱贫户马洪福的话说,“收入提高,生活环境改变,紧接着就需要修一个配得上新房子的好厕所了”。2017年,马洪福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新建了自家的卫生厕所,并且积极配合党员给村民做工作。在马洪福现身说法和党员干部的引领下,村里越来越多的群众建起了卫生厕所,全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看到成效后,都兰县继续采取“循序渐进、化整为零”的工作方式,通过分阶段分地区,逐步实施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争取群众的理解与认可。通过逐年实施项目,全县卫生厕所覆盖率逐步提高,群众对“厕所革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干净卫生的“小厕所”也成了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一个来源。
相关推荐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
近日,由国家测绘局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共同承建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地理信息系统》,经过两年多的开发建设,已完成了基于循环经济体系、园区及重点企业、资源信息、基础设施、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六大模块的信息系...
2010-04-13 编辑:admin 9122揭开藏地密码—《香巴拉深处》即将登陆央视
《香巴拉深处》剧照 湖泊雪山、原始森林、山居生活、藏式风俗等瑰丽景象交叠在一起,让许多人对川藏线上的美景魂牵梦萦。 由国务院新闻办、四川省政府新闻办策划、监制的大型4K(超高清分辨率)纪录片《香巴拉深处》将于1月22日至26日下午6点15分登陆央视四套(央视中...
2018-01-16 编辑:admin 4009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成果显著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获悉,西藏自2006年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以来,各地市高度重视普查工作,加大投入力度,成立普查工作队伍、深入开展普查工作,普查工作取得良好成果。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尼玛次仁介绍,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2008-09-20 编辑:admin 6535影像感受西藏 拉萨举办新旧西藏对比图片展
今年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9周年。3月24日,拉萨市吉崩岗街道热木其社区约20名居民参观了热木其社区新旧西藏对比图片展。大家通过真实的影像,深刻感受到了新旧西藏的鲜明对比和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的重大历史意义。 图为讲解员旦增伟旦正在讲解 在活动现场,热木其社区的...
2018-03-26 编辑:admin 7384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