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的玛尼石书写一个民族的崇拜

作者:佚名 来源:CCTV.com 时间:2008-02-21 09:01:44 点击数: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在西藏各地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玛尼堆。这些石块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种吉祥图案,它们也是藏族民间艺术家的杰作。
    玛尼堆最初称曼扎,意为曼陀罗,是由大小不等的石头集垒起来的、具有灵气的石堆,藏语为“多本”;还有一种是在石块或卵石上刻写文字、图像,以藏传佛教的色彩和内容为其最大特征,有佛尊、动物保护神和永远念不完的六字真言,然后堆积起来成为一道长长的墙垣,这种玛尼墙藏语称“绵当”。每逢吉日良辰,人们一边煨桑,一边往玛尼堆上添加石子,并神圣地用额头碰它,口中默诵祈祷词,然后丢向石堆。天长地久,一座座玛尼堆拔地而起,愈垒愈高。每颗石子都凝结信徒们发自内心的祈愿。玛尼石的产生,使这些自然的石头开始形象化。藏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浩如烟海的玛尼石刻品,凡人迹所至,随处可见,它是藏族刻在石头上的追求、理想、感情和希望。 
    石头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的载体,以其不朽的质地而成为社会文明继承和创造的有力见证。石头不仅能打制各种生产工具、攻击野兽抵御敌人的武器,还可造屋建城、磨粉配药,有些地方还用石头镇宅。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大量石器、石棺、石丘墓、石碉楼,可以印证石头在先民是何等的不同寻常。藏族珍爱奇石,更视“让炯”(藏语,自然天成)类石料为圣物,如佛像、佛眼 、佛足迹等。另外藏族的头饰、项饰多用珊瑚石、玛瑙石、化石及各种美石串缀起来的,拟为灵石崇拜的衍化形态。
    据《西藏考古综述》载:西藏古代存在一种大石文化,是新石器传统上发展起来的巨石原始文化,并认为是由青海湖一带的东北藏区进入藏族腹地。这种大石崇拜在藏区各地多有遗存,分三种形式:独石、石圈、列石。如藏南大盐湖以南的多仁发现十八行石柱,东西方向。还有列石,其西端有两个同心圆的石圈,石圈中央另有三块巨石,较大的一块高2.75米,巨石前设一祭坛。列石东端还有一用石块排列成的箭头。类似独石散见于藏区各地,如西藏普兰的石柱;甘南的“长石头”;大山上的“石牛儿”,均兀然独立,高数十米,令当地藏汉人民顶礼膜拜。在藏区,尤其是康区和部分安多藏族在屋顶、门顶、窗台以及土地中央供奉白石,凡供奉神灵之处都用白石为代表。他们崇信白石是雪山的精华,家庭的保护神、田地和庄稼的守护神;还认为高高屹立的巨大白色山石,乃是龙女、神女的化身。遍布藏区高山峡谷、村口道旁的玛尼堆更是藏族山石崇拜的突出表现、明显遗俗。
相关推荐
  • 300张五十年前西藏老照片现重庆

    罕见的五十年前西藏老照片惊现重庆300张反映半个世纪前西藏风土人情的老相片在重庆亮相,今天,这册照片经重庆市古玩商会会长陈明亮鉴定为真品,市场估价在5000元左右,但更重要的却在于其珍贵的史料价值。 这本老相册是在上周日重庆某古玩城2008年全国秋季民间收藏大...

    2008-10-24 编辑:admin 3164
  • 西藏拉萨:大力推进藏语文社会用字规范化

    免费的藏汉翻译服务,精准翻译、高效服务,有效解决了广大市民“翻译难”的问题。

    2021-12-21 编辑:格日加 9316
  •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国家获批

      《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15日获国务院批复,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于19日发布。根据规划,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发展,对于资源赋存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走出一条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2010-03-22 编辑:admin 8923
  • 网络藏历年晚会总导演加贝约见笑星曼拉杰甫

    两位老师探讨后的沉思  1月6日,藏族著名作家、表演艺术家曼拉杰甫从圣地拉萨回到西宁。当晚,便与首届网络藏历新年晚会总导演加贝在阿克班玛民族风情宫碰面,两位老师一见面就对将要举办的首届网络藏历新年晚会展开了深度探讨。曼拉杰甫对首届网络藏历新年会提出了许多...

    2016-01-08 编辑:admin 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