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迦派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2-07 11:14:29
点击数:
“萨迦”是后藏一地名,即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萨迦县,意为“灰白土”地方。也有人认为先有萨迦寺,后演变成萨迦地名的。当代著名藏学家东嘎·洛桑赤列先生撰文说:“萨迦是当地藏族很早以前就以土质的颜色而取的地名。”后来寺院建成后,以地名取寺名,又以寺名取教派名为萨加派。该派的先祖为“昆氏”,又写作“款氏”,西藏一氏族名。“昆”为藏语,意译为“嫌怨”。传说,昔有天神名“石草山”,战败罗刹“晨无血”,夺其妻,同居生一子,以与罗刹有嫌怨,故其氏族命名为“昆”。据《红史》载:赤松德赞时期的昆杰·贝波且生有四子,后由四子传衍下来,到释迦罗哲,是一位精通旧派密宗之人,他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喜饶次臣,次子贡却嘉波。水牛年(1073年)次子贡却嘉波在萨迦温波山坡上首建萨迦寺,俗称北寺。后在仲曲河南岸建寺,称萨迦南寺。创立以“道果论”为法要的藏传佛教派系-萨迦派。依昆·贡却的法要“道果”的传承来讲,卓弥译师是萨迦派的创始人。他在印度学经多年,回藏后主要传授从印度班智达处学到的一种密法-道果。后传给贡却嘉波,辗转传授弘扬,成为萨迦派深法宝训道果。作为一个教派,除具有完备的教法和教义外,还必须要具备弘传本教派教法和教义的道场(寺院)和弘传者(僧伽),从这个意义上讲,昆·贡却嘉波还是萨迦派的创始人,卓弥·释迦益希和比瓦巴是萨迦派开派导师。后经萨钦·贡噶宁波等五代祖师弘扬,兼有僧俗两系传承,即血统、法统两大传承。五代祖师中分白衣三祖和红衣二祖。白衣三祖,即萨钦·贡噶宁波、索南孜摩、扎巴坚赞三位非正式出家僧人,他们是在家俗人或居士,可娶妻延嗣,父子相承,继承萨迦派政教大权,皆穿白衣,故称白衣三祖。红衣二祖,即萨迦班智达和八思巴二人,从师出家受戒,皈依佛门,禁娶妻生子,穿绛红袈裟、法衣,以叔侄或师徒相传,继承法统,谓之红衣二祖。
(图片来自网络)
公元13世纪中叶,萨班·贡噶坚赞和八思巴伯侄与蒙古皇帝缔结法缘,西藏正式接受元朝的管辖。八思巴被元世祖忽必烈敕封为“国师”,后升“帝师”统领天下释教,并统领西藏“十三万户”,建立西藏萨迦地方政权。百余年间秉承皇帝旨意,法王兴作法事,颁布政令,本钦等西藏地方官员则执行政令。形成本钦由帝师推荐,皇帝任命的制度。约公元14世纪中叶,萨迦昆氏家族分裂成玉脱、拉康、仁钦岗、德却四个拉章,政治上随着元朝的没落而衰败下来,只保留萨迦地方政教权力,成为萨迦地方的小土司,但在宗教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在明代亦有一些萨迦名僧被封高级僧职。
从公元14世纪后半叶起,萨迦派僧人逐渐恢复正常的宗教生活,使该派得以维持下来。在显宗方面出现了两个系统,一个是雅楚·桑杰贝(1350~1414年)、绒敦·玛威僧格(1367~1449年)、然贤巴·桑结佩(1411~1485年)为代表的系统。另一个是宗喀巴大师在显宗方面的上师仁达哇·循努洛哲(1349~1412年)。在密宗方面出现了三个支派,即俄尔派、贡嘎派和察尔钦三个派系。即俄尔钦·贡噶桑波(1382~1456年)建有俄尔寺;图敦·贡嘎南杰(1432~1419年)在山南建贡嘎多吉丹寺;察尔钦·罗赛嘉措(1496~1566年)长期住持图丹格培寺。另外,却吉桑布、梅钦·贡却坚赞、村美·多杰坚赞、班钦·释迦却丹、嘉哇·本松巴等皆为14至15世纪时期萨迦派著名高僧。但他们大多数不属萨迦昆氏家族,有自己的弘法道场。萨迦派兴盛时期,除西藏各地的萨迦寺院外,在四川康区、云南、甘肃、青海、蒙古等地方也先后兴建了一批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名僧传萨迦派寺院,出了一些名僧。萨迦派衰落后,一些寺院也衰落下来,甚至不复存在,一部分改宗为其他宗派,只有少部分至今仍然存在。
“道果”是萨迦派教义的核心。认为修法者断除一切“烦恼”,可得“一切智”而达到“涅槃”境界之“果”。其修行次第要求修法者先抛掉“非福”(指所谓“坏事、恶业”),专心做“善业”,来世即可升入“三善趣”(即人、阿修罗和天)。升入“三善趣”仍未脱“轮回之苦”者,还须断除我执,才能超脱。为此,需要苦修,悟出人身、宇宙“皆非实有”(即“一切皆空”),还要断除“一切见”,即所谓“常见”(物质的存在)和“断见”(一切皆空),才能真正领悟“佛法”,获得“解脱”之果。萨迦派虽然是一个教派,但是它的一些代表人物对“境之二谛”(指世俗谛和胜义谛)的认识也不一致。萨迦派持有“自续中观”的观点,仁达哇则是“应成中观”的观点,还有一些人根本不是中观论,而是唯识论者。
原文载于《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名僧传 萨迦派》拉科·益西多杰 编译 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公元13世纪中叶,萨班·贡噶坚赞和八思巴伯侄与蒙古皇帝缔结法缘,西藏正式接受元朝的管辖。八思巴被元世祖忽必烈敕封为“国师”,后升“帝师”统领天下释教,并统领西藏“十三万户”,建立西藏萨迦地方政权。百余年间秉承皇帝旨意,法王兴作法事,颁布政令,本钦等西藏地方官员则执行政令。形成本钦由帝师推荐,皇帝任命的制度。约公元14世纪中叶,萨迦昆氏家族分裂成玉脱、拉康、仁钦岗、德却四个拉章,政治上随着元朝的没落而衰败下来,只保留萨迦地方政教权力,成为萨迦地方的小土司,但在宗教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在明代亦有一些萨迦名僧被封高级僧职。
从公元14世纪后半叶起,萨迦派僧人逐渐恢复正常的宗教生活,使该派得以维持下来。在显宗方面出现了两个系统,一个是雅楚·桑杰贝(1350~1414年)、绒敦·玛威僧格(1367~1449年)、然贤巴·桑结佩(1411~1485年)为代表的系统。另一个是宗喀巴大师在显宗方面的上师仁达哇·循努洛哲(1349~1412年)。在密宗方面出现了三个支派,即俄尔派、贡嘎派和察尔钦三个派系。即俄尔钦·贡噶桑波(1382~1456年)建有俄尔寺;图敦·贡嘎南杰(1432~1419年)在山南建贡嘎多吉丹寺;察尔钦·罗赛嘉措(1496~1566年)长期住持图丹格培寺。另外,却吉桑布、梅钦·贡却坚赞、村美·多杰坚赞、班钦·释迦却丹、嘉哇·本松巴等皆为14至15世纪时期萨迦派著名高僧。但他们大多数不属萨迦昆氏家族,有自己的弘法道场。萨迦派兴盛时期,除西藏各地的萨迦寺院外,在四川康区、云南、甘肃、青海、蒙古等地方也先后兴建了一批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名僧传萨迦派寺院,出了一些名僧。萨迦派衰落后,一些寺院也衰落下来,甚至不复存在,一部分改宗为其他宗派,只有少部分至今仍然存在。
“道果”是萨迦派教义的核心。认为修法者断除一切“烦恼”,可得“一切智”而达到“涅槃”境界之“果”。其修行次第要求修法者先抛掉“非福”(指所谓“坏事、恶业”),专心做“善业”,来世即可升入“三善趣”(即人、阿修罗和天)。升入“三善趣”仍未脱“轮回之苦”者,还须断除我执,才能超脱。为此,需要苦修,悟出人身、宇宙“皆非实有”(即“一切皆空”),还要断除“一切见”,即所谓“常见”(物质的存在)和“断见”(一切皆空),才能真正领悟“佛法”,获得“解脱”之果。萨迦派虽然是一个教派,但是它的一些代表人物对“境之二谛”(指世俗谛和胜义谛)的认识也不一致。萨迦派持有“自续中观”的观点,仁达哇则是“应成中观”的观点,还有一些人根本不是中观论,而是唯识论者。
原文载于《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名僧传 萨迦派》拉科·益西多杰 编译 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关推荐
不丹新国王登基 成世界现任国王最年轻一位
在不丹首都廷布,不丹第五世国王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步入加冕典礼现场。 在不丹首都廷布,不丹第五世国王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左)在加冕仪式上接受祝福。6日,不丹新国王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在不丹首都延布举行了登基大典,正式成...
2008-11-06 编辑:admin 3987华为公司驻青代表调研云藏搜索寻求合作机制
6月14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青海终端部长程秋涛等一行人来到海南州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就与云藏搜索开展合作进行接洽。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上,云藏搜索负责人才洛与程秋涛等紧紧围绕云藏与华为如何开展战略合作进行深入探讨,在通过华为手机推广和置入“云藏APP...
2017-06-14 编辑:admin 8674藏族女作家何延华《嘉禾的夏天》已出版发行
日前,80后藏族青年女作家何延华的中短篇小说集 《嘉禾的夏天》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她出版的第一本小说集。也是一本用心写作、值得用心阅读、需要用心体悟的小说集。 该小说集收录了何延华近年来精心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嘉禾的夏天》《证据》《乔庄新年纪事》...
2015-01-23 编辑:admin 4459舟曲将在泥石流原址建科普基地
甘肃省舟曲县县长迭目江腾14日在与中国青年报网站“中青在线”连线时说,舟曲当地政府计划在8月7日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原址建立“自然灾害科普基地”,并建“8·7”遇难者纪念碑,纪念碑将刻上所有遇难者的名字。 根据甘肃舟曲...
2010-08-15 编辑:admin 7447-
萨迦派
索南孜摩—萨迦派第二代师祖
索南孜摩意为“福顶”为萨迦派第二代师祖于藏历第二饶迴之水狗年(1142年)生于后藏萨迦派发样地萨迦寺。
2021-02-22 青海湖网 12417 -
萨迦派
结古寺——青海最大的萨迦派寺院
结古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东结古山上为当地扎武部落的萨迦派寺院。
2020-06-30 本站 8928
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