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德县尕巴松多镇科加村党支书才项太

作者:琼结 宋锐 扎东 来源:海南报 时间:2009-04-01 10:50:25 点击数:

同德县尕巴松多镇科加村党支书才项太
从全省“三好学生”到村支部书记,在才项太38年的人生生涯中,对于当前许多在校的学子和已经毕业在家等待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无疑具有存在者的许多疑惑和不解。 
    才项太1992年进入海南州藏文中学高中部,当时担任才项太班主任的杨海还清晰记得,1993年他与才项太一起到省上领取全省“三好学生”的情形,他说,才项太还担任着班长和校学生会主席的职务,如果以当时的学习情况进入高考,才项太考取大学不会有什么问题,现在一定也是一名国家干部,遗憾的是才项太高三便辍了学。但时至今日,杨海始终坚信,像才项太这样的优秀学生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 
    如今的才项太在担任了6年尕巴松多镇科加村村长之后,于去年担任了村支部书记,这位尕巴松多镇最年轻的支部书记带领全村1185名村民,以他的勤劳苦干和科学的发展理念,正在改变这个州级贫困村的贫困面貌。要改变贫困面貌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
    科加村平均海拔3300米,是个以牧业为主的半农半牧村,科加村曾经的富裕,是远近不争的事实。十三年前,科加村人均占畜头数达到160头只,人均收入高出全乡平均水平130元,但当时的辉煌只能留在了村民们的记忆和叹息中。上世纪60年代30万亩以科加村为主的草场划拨给了目前的省牧草良种繁殖场,上世纪末科加村的13万亩夏季草场又划拨给了泽库县,人均占有草场降到了15亩,而更为严重的是,在只拥有冬季草场,没有轮换草场的情况下,牧民们的牲畜头数并没有相应减少,草场严重超载,得不到休息的草场不断退化,饥饿的牛羊连草根都要刨出来吃,一场雪灾让大批牛羊死亡,到2003年人均牲畜占有量已经降到了8头(只),大部分牧民已经成了少畜户,这对于祖祖辈辈以牧业生产为主的牧民来说生活已经濒临绝境。 
    才项太正是受命于科加村的危难之际,担任科加村村长,劝说老牧人尽量减少牛羊,给草场喘息的机会,他为老牧人算了一笔账,按照当时满打满算每户100头(只)牛羊,每年出栏只有15头(只)左右,其收益只能保证全家人基本的温饱,还不如减少牛羊或干脆卖掉牛羊休牧,派家中的劳力到县城打工。按照才项太的考察,科加村的聚居地距离县城只有4公里多,当时每个小工一天的收入也有三四十元,而且周边农牧民打工意识不强,县城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对于民工的需求量大,只要科加村村民接受他的想法,一年的收入顶得上甚至超过畜牧业收入。但他的想法在当时却遇到了阻力,“我们祖祖辈辈都是靠放牧过日子,到县城打工那不是伺候人吗?而且城里干的许多都是技术活,我们也没有把握干好。”村民们自然提出了疑问。 
    才项太身体力行首先到县城打工,村里的年轻人一个个加入了打工的行列,到今年,村里已经有四五十名劳力到县城打工,但这只是它影响村民思想,转变传统观念的第一步。 
    去年,才项太在担任村支部书记前后,科加村办起了自己的砂石料场,砂料厂工人加上拉运砂料的村民,约30名村民走出了草场,才项太说,购置一辆农用车需要一万四千元,砂料场勤快的工人去年不但还清了购车的钱,还有一定的富余,同时村集体也第一次有了5万多元的收入。 
    对于村集体收入的用途,才项太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今年科加村即将新办草料场和煤砖厂,地址已经确定,而且加工的草料也有充足的来源和销路。 
    新办村办集体经济在才项太看来是根本上转变科加村传统观念,带动村民第二次走上富裕的最佳手段,才项太考虑,随着周边农牧民意识的转变,到县城打工就业的机会开始变少,而且对于缺乏技能的科加村村民,只能干收入最低,流汗最多的活,可能会影响村民打工的积极性,因此在家门前提供打工的机会,保证他们比县城更好的收入,村民们转变传统观念的积极性才会更高。 
    办草料场,才项太已经走出了第一步。科加村适于种植农作物的地块大小总计有约6000亩,一直以种植油菜和青稞等传统作物为主,但农业配套设施落后,基本是靠天吃饭的农业,而且丰收后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大,因此科加村村民对于耕地的利用率只有一半。今年才项太作了个大胆的举动,村集体从村民手中以每亩60元的价格承包了300亩地种植燕麦,说服村民种植了2000余亩燕麦,今年总计全村种植燕麦达到约3000亩。才项太在今年的村民大会上为村民上了一堂解放思想的课,“种地不能一成不变,要紧紧围绕市场,种什么赚钱就种什么作物。” 
    才项太对草料场充满了信心,贵南的草料远销到了东部农业区,甚至省外,科加的草料加工不但可以外销到周边牧区,还解决了村民的种植问题,另外,今年科加村争取的50户畜棚正在修建中,草料场的草料可以带动村民牛羊育肥,更为重要的是,缓解原有草场的载畜压力。 
    询问才项太当年辍学的原因,才项太一脸平静地简单解释说,当年家中缺劳力,母亲生病。才项太上学时只有一个妹妹和长年生病的母亲,学习成绩优异的才项太毅然选择了放弃学业,回家照顾母亲和妹妹,母亲在他回来照顾一年后便去世了,与同坐课堂的其他年轻人相比,才项太提前承担起了照顾妹妹上学,操持家务的重担。如今他惟一的妹妹毕业后已经成为了县城一名当地村民称呼的“国家干部”。当问起他没有完成学业有没有遗憾时,才项太腼腆地说,“如果在病榻前不能照顾临终的母亲,那才是最大的遗憾。” 
    才项太一直以来的遗憾不是自己没能成为国家干部,而在于村里缺少有文化懂技术的现代牧民,因此,才项太在鼓励村民孩子上学上采取了帮扶措施,从去年开始,利用每名党员每年出资100元,村里一名退休老教师仁青加每年自愿捐款1000元和其他捐款的的形式,每年保证1万多元的科加村教育发展基金,针对科加村九年义务制教育外的高中和大学生发放,侧重向贫困家庭孩子发放。 
    才项太自豪地说,前几年,全村只有我一名高中生,明年村里就可能出两名大学生。但在才项太看来,鼓励孩子们多受教育,并不是要孩子们大学毕业后人人争当国家干部。他形象地说,县城建筑工地上的技术工人,每天有二三百的收入,我们科加村的打工者只有四五十元的收入,看到没有技术造成的收入差距,村民们也想学点,但是文化底子差,就是不如别人学得好、学得快,如果文化程度高点,科加村出来的村民就能掌握更高的技术,找到收入更高的活,那跟国家干部有什么差别。 
    才项太有个信念,而且这个信念越来越坚定,通过他和村民的共同努力,科加村重新回到让周边群众羡慕的富裕生活,他头脑中的富被裕不是当年人均160头只牛羊,牧民风里走、雨里过的富裕,而是牧民居有定所,收入稳定,眉开眼笑的富裕。
相关推荐
  • 热贡唐卡:开拓眼界 传承技艺

    “热贡唐卡强调画面上的看得多、看得全、看得远、看得细,构图别致、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即在很小的画幅中,上有天堂,中有人间,下有地界。”

    2021-12-16 编辑:格日加 8404
  • 壮举谱就团结新曲 见义勇为的藏族青年格志

    3月25日,走近尖扎与化隆交界处的黄河大桥,美丽的母亲河—黄河宛如一条绿色的玉带在黄土丹霞之间穿行。这几天,从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镇,再到尖扎县的昂拉乡黄河两岸,大家每当谈起藏族青年勇救落水回族青年的感人事迹时,禁不住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 这名被称赞的藏族青...

    2008-03-28 编辑:admin 5570
  • 祝贺西北民大建校60年

    西藏大学为西北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发来贺信  值此西北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社会各界纷纷为我校发来贺电、贺信,表示对我校全体师生和广大校友的热烈祝贺。西藏大学为表祝贺,为该校发来贺信表示祝贺,同时希望两校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携手奋进,共同进步。(青海湖网通讯...

    2010-08-12 编辑:admin 5328
  • 《大乘无上三经》新订版在内地正式印行

    《大乘无上三经》外盒 《大乘无上三经》盒内  由阿旺乔智法师修订的藏传佛教《大乘无上三经》近日在内地正式印行。   阿旺乔智法师获得藏传佛教最高学衔——拓然巴格西,目前常住青海文都大寺。该寺是十世班禅的祖寺,地位显赫,影响广大。藏传佛教最著名的...

    2011-02-15 编辑:admin 4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