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藏族画家王尔义
王尔义近照。 王尔义供图
王尔义油画作品——遥远的祥云。
王尔义油画作品——香巴拉之马术。 (王尔义供图)
6月5日,“凝思与展望——王尔义油画展”开幕酒会在北京马奈草地·印象艺术中心举行,观众通过展出的52幅绘画作品,走进了藏族画家王尔义的艺术世界和精神世界。
丹青生涯源于幼时爱好
王尔义出生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那是一个藏族风情浓郁的美丽地方。他有着藏族人阳刚的精神气质,加之长期生活在藏区,不经意间表露出一种直爽、剽悍的性格和气魄。他还有一个吉祥、好听的藏族名字——格桑,格桑在藏语中意为“幸福”。目前他是中国第一位藏族美学博士,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唯一一位油画方向的美学博士。
“我之所以走上美术的道路,与家庭对我的影响有直接关系,更离不开父亲对我的支持。”王尔义笑着说。父亲虽然是一名畜牧师,但同时也是一名无师自通的铁匠、木匠,家里的桌子、椅子、沙发等都是父亲亲手制作的,这些无疑潜移默化激发了在旁观看的小王尔义动手做小玩意儿的兴趣。父亲对他的美术爱好十分支持,提供了所有有益于他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王尔义人生的第一次“创作”是在4岁那年。他与小朋友搬了一块土疙瘩,然后兴高采烈地用刀、小铲子进行凿刻。经过几番雕磨,一个女人头像的雕塑便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他拿出自家的草帽戴在雕塑头上,然后自豪地将杰作放置在大院显眼的台子上。后来一个中学美术老师偶然到大院拜访,看到雕塑后很感兴趣,当得知作者是一个4岁的孩子时,颇感惊讶,并鼓励王尔义:“好好搞雕塑,以后上中学跟我学画画。”虽然多年后那名老师已经不知去向,但王尔义心中对美术的热爱有增无减,他踊跃参加学校和县里举办的展览活动。在这段时期他没有接受任何专业训练。
王尔义开始正式学习绘画是在1991年进入甘南师范学校后。在那里,他结识了人生第一位启蒙老师——马麒,“我和几个对绘画有强烈爱好的同学私下拜马麒为师,他不收任何学费,利用周末的时间辅导我们画画。”在师范学校的几年学习中,王尔义的各科功课十分优秀,还担任了学校美术学习组组长,最终以综合测评第一名的好成绩被保送到西北师范大学。因绘画突出,学校破例批准王尔义到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习油画专业,后又被保送本校攻读美术教育理论硕士学位,并最终留校任教。
“在北京,我的视野被彻底打开”
2004年,王尔义赴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进修,师从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易英先生。在北京,平均每天会举办10多个艺术展览,王尔义说:“我的视野被彻底打开,可以随时随地学到很多知识,接受大量前沿信息。”2007年,王尔义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师从沈尧伊先生,攻读美学专业西方绘画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
在大开眼界的同时,王尔义充分利用北京提供的丰富资源,闲暇时间参加各种官方与非官方的画展,徜徉于不同品位和风格的艺术作品中;同时,他虚心向油画前辈学习讨教,在沟通互动的过程中,接触到了方方面面的知识。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等高校定期举办的各种讲座,是他必去参加的,因为这些讲座搜集了世界上最前沿的艺术信息,他说:“在北京的几年,实现了自己的‘顿悟’过程,人生目标和方向变得越来越清晰。我的作品会糅入更多有关藏族精神、中国文化的思考。”
中央美术学院易英教授在画展序言中说:“他的画不在于表现风情,而是表现一种精神。因此他对现实作了形式的处理,同时也让形式承载了思想的表达。”油画传达了王尔义对中国文化精神和品格的思考以及对艺术形式意义的探索,因为他相信中国文化是所有现代艺术探索永不枯竭的源泉。他立足于藏民族体悟,通过《遥远的祥云》、《香巴拉之马术》传达人性中的阳刚、责任、斗志和荣耀感;而都市人物作品《不夜》则体现的是人们在白天喧嚣之后内心的空虚与迷茫,潜在反映出来的是一种希望。《围城》反映了爱情与婚姻、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反差,《花样年华》与《女人花》则提倡人的青春与生命力、奋斗与成就、内在美与外在美。
今年6月底,王尔义将结束自己的博士研究生生活,对于今后的打算,他说:“我将继续回到西北师范大学投入正常的教学工作,把北京更前沿的信息和更广阔的视野传达给学生们。但艺术创作仍会在北京进行,我在房山已经有了一个自己的工作室。”
对 话
记者:你认为好作品的标准是什么?
王尔义:好的艺术作品不一定要单纯追求视觉美,但是如果艺术品给人的感觉是丑的,而且经过思考呈现给人们的依然是丑陋与厌恶,那么这样的艺术是毒害人性的。为什么会有看似丑陋的艺术作品?就像鲁迅先生所说,为什么要有悲剧?就是摧毁美好生活,从这个过程中人们才会更加渴望和珍惜美。
记者:你的作品是怎样展示藏族的风情和文化的?
王尔义:藏民族传统中剽悍、豪爽、谦逊、荣耀感的精神与当下社会的不良风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因此我以正面提倡的方式展现藏族文化和精神,用我们曾经拥有的道德感和积极的追求来唤醒人们对积极的事物的信仰。
写出故乡的过去和现在
写一篇小说很难,写一篇好小说更难。写小说已经二十多年了,但结果还是两个字:遗憾!
2022-04-28 编辑:索南多杰 5296西藏信教徒欢度燃灯节
12月1日傍晚,大昭寺已摆设好酥油灯,远方是布达拉宫。 12月1日,拉萨大昭寺的僧人在屋顶墙角点燃酥油灯。 12月1日,数万名藏族信徒在拉萨欢度燃灯节。燃灯节藏语称“葛登阿曲”,俗称五供节,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圆寂成佛的日子,每年藏历十月二十...
2010-12-02 编辑:admin 8813四大因素致使青海湖裸鲤资源严重衰退
自上世纪后期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千早变暖,使得青海湖生态环境发生变化,青海湖周边一百余条入湖河流至目前仅余不足十条,河流干枯、断流,致使裸鲤产卵群体及种群结构遭到破坏。 有专家指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表现: 青海湖湖水萎缩。青海湖水位下降的趋势由来已久,严重影响...
2008-05-14 编辑:admin 5744藏族皮革制品
藏族人民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将高超的文化艺术融入了人民的生产、生活之中。金属加工、编织、木器、皮革等手工工艺,在艺术价值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藏族工艺品不仅实用性强,而且造型别致,技艺精湛,具有浓郁淳朴刚劲的高原风味,体现出高原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在辽阔...
2007-12-10 编辑:admin 7945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