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书法传承人:巴智
作为拼音文字的藏文,在其使用过程中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书法艺术独秀。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洲一带的德昂洒智藏文书法就是其中之一。今年6月14日,经国务院公布,德昂洒智藏文书法名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这种书法现面临失传。要抢救保护,不得不提一位身怀绝技的老人。他就是达日县德昂乡德昂寺的藏族老人巴智,也是德昂洒智藏文书法唯一的持有者和传承人。9月26日,恰逢德昂洒智藏文书法抢救保护工作座谈会。记者从达日县城乘车沿黄河南岸行驶,车行驶70公里折向南,这里就是德昂乡政府、德昂寺所在地。巴智老人就居住在德昂寺。
德昂洒智藏文书法传承人巴智老人
一、起源--藏文书法历史悠久
记者在果洛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呈送给省文化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果洛德昂洒智)保护规划》中看到,“德昂洒智”源自吐蕃王朝,早在公元8世纪藏王赤松赞时期,赞普大臣、著名大译师、大书法家白如扎纳从西藏前往康区,传播以藏传佛教为主的民族文化。
德昂洒智藏文书法
关于德昂洒智藏文书法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大师完成使命返回西藏途径果洛德昂地区时,将自己的笔抛向天空,许愿将来得到此笔之人将得到书法真传。大约在18世纪左右,达日县德昂人洒安旦增检到该笔,开创了今天的德昂洒智藏文书法。
实际情况是,白氏路过果洛德昂地区时,收徒教书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字书写的改变,以及藏传佛教文化在果洛的传播扩大,原有的白氏书法已经不能满足果洛人对文字的需求。18世纪到19世纪初,德昂籍僧人洒安旦增,在原白氏书法的基础上,以德格书体为基础苦练书法,感悟笔道,融合个人修养、气质和情操,经不懈努力以及娴熟的运笔功力,开创了独具一格、自成一派的洒氏书法。被后人称之为“德昂洒安旦增书体”。由于主要流行区域以达日县德昂乡为中心,简称“德昂洒智”,汉译为“德囊洒智体书法”。
自洒安旦增创立“德昂洒智”起,传至现今已经有200余年,共有七代传人。在第五代传人夏喇嘛窝赛柔贝多杰时期,由于受到当地文化和外来文化影响以及综合其他藏文书法之长,加之夏喇嘛本人对书法的理解和感悟,在原书体的基础上进行了再次创新,成为现在流行的范本。后来在笔、纸、墨的制作、书写方面均严承古体,没有大的改动,现在流行的书体以夏喇嘛的书法和书体为主,“德昂洒智”由此而确立。
二、特点--曲直结合圆润清隽
藏文是一种拼音文字,有30个辅音字母、4个元音符号和用来拼写外来语的5个反写字母、5个送气字母。每个音节的组成以基率为中心,又有上、下加,前、后加和再后加字等。藏文书写时,是由左向右横写,其清晰而固定的走向,使它的书写格式有固有的规定。
青海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罗成介绍,“德昂洒智”源自果洛州达日县德昂乡而得名,开始于吐蕃王朝时期,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从藏文产生以来至今,先后共出现了乌金、徂仁、白徂、酋体等数十种字体,书写迅速、形体优美,流畅的字体成为最实用、书写最快的书体,因而被广泛地运用。字体或书法是藏族人民非常重视的一件事,经过刻苦练习,一般有书法功底的人能书写六七种书体,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有关藏文书法的书经、笔论上百种,藏文书法已经成为祖国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德昂洒智书法属硬笔书法,因而笔端扁平而坚硬,容易形成一种简洁流畅的曲线和直线效果,近似于刻印体。
“德昂洒智”是对果洛地区流传和使用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藏文书写与制作墨纸工艺的统称,主要器具有笔、墨、纸、砚、写字版、文具盒、毛刷、砚台、打线器等物品,堪称藏族“文房四宝”。德昂洒智的书写对工具笔墨纸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竹笔是“德昂洒智”最为关键的工具之一。藏族书法历来使用竹笔,竹笔是将用骨髓或酥油浸润的竹子烘烤、削制而成。竹笔一般长13cm、宽1cm,笔尖为鸭嘴状,正中有细缝。西藏的笔以产与察隅、林芝的“普兰笔”为最多。果洛德昂洒智制笔工艺独特,通过劈、削、刻、发酵、油浸、熏烤等工艺流程,以达到书写流畅、刚柔适度、经久耐用。墨是多由当地矿物质和植物为原料经研磨、烧制、调和等工序制成。在水中浸数年也不掉色、不走墨。纸的原料是采集当地植物,经垛、切、煮、刮、定型等工艺制作而成。但制成的纸张较厚、粗糙、脆而硬,在书写前需要经过打磨、柔化等繁杂的工序方能使用。其贵重与否,不但取决于产地,而且主要取决于笔帽的装饰原料。因此,现在已经极少制作和使用。
巴智老人
三、现状--濒临失传
由于德昂洒智书法书写难度大、学习时间长,常人难以持之以恒。德昂洒智因要求撰写者以及学习者自己动手,按照传承要求制作书写用笔、书法用纸、用墨调制,在少数学习该书法的传承者中,已无人能够按照要求用时、用功、用物学习和制作。因而,“德昂洒智”面临着从制笔、造纸、调墨到书写在传承上的困境,更迫切的原因在于该书法唯一的持有者巴智老人年事近84岁,孑然一身,没有子嗣,是该乡的五保户,靠民政救济和附近群众施舍生活。
在巴智老人住处,有几十平方米的平房,
学习书法的藏族儿童常来此学习。但学习者为数不多,加之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尤其对高深的书法艺术,掌握基本要领,并达到自制纸笔、运笔自如、书写流畅、字体美观的要求,学习的道路还较漫长。可以说,德昂洒智藏文书法艺术的传承正处于青黄不接。
拯救面临灭绝和遭受失传的非物质文化已经刻不容缓。
学习德昂洒智藏文书法
四、抢救保护---正在进行时
果洛德昂洒智藏文书法抢救工作座谈会在达日县召开,这无疑是个喜讯。
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果洛州人大常委会以及达日县县委、县政府、县政协的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临近国庆节,各有关单位领导在百忙之中不但到德昂寺看望了巴智老人,还了解了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会议就如何抢救和保护德昂洒智藏文书法提出了建议。主要是建议授予巴智为藏文书法家的称号、成立德昂洒智藏文书法家协会和德昂洒智书法抢救基地、投资开发德昂洒智书法电脑字体等9项建议。
果洛洲人大常委副主任诺尔德在座谈会上强调,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拿出各自行之有效的抢救和保护方案。方案通过程序批准之后,要立即落实。
罗成在座谈会上说,首先要强化“保护德昂洒智”意识,增加保护经费,克服人力财力困难,借鉴发达国家文物保护的经验,采用高科技保护手段,正确处理德昂洒智经济开发与德昂洒智的保护关系。德昂洒智保护的重中之重,是应该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清洁电力:江源大地温暖万家
“十四五”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期,国网青海电力将积极融入国家战略。
2021-12-08 编辑:格日加 6290西藏山南贡嘎县德吉新村拉果的精美藏家墙绘
西藏山南贡嘎县德吉新村的达瓦一家,去年11月搬入了新盖的大房子里。近300平米的两层小楼,所有房间墙绘装修工作全部由大儿子拉果一人承担。29岁的拉果学习壁画彩绘已经有十个年头,手艺出众。拉果花了6天时间绘制的布达拉宫 拉果一天要画6-7小时,但他说因为是自己喜欢的...
2014-03-04 编辑:admin 6455"失踪"喇嘛地震灾区救人12天 筹集款物200余万
在四川省都江堰市抗震救灾志愿者中间,一位身穿袈裟的藏族喇嘛特别显眼。他匆忙地穿梭在众多急需救治的受灾群众中,熟练地为受伤群众进行治疗。他就是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左钦寺的葛嘎。地震发生后,他带车为灾区送医送药,把自己筹集的200余万元善款和救灾物品送到受灾...
2008-06-28 编辑:admin 514913兄弟帮她重燃生命希望追踪:校友筹款15560元
在拉萨市城关区某单位工作的米玛,在1月15日看到本报报道上写的那句“临潼华清中学的校友看到此消息,请各位校友伸出您的爱心之手,帮助这位藏族女孩”后,让他内心很不平静。“我也是陕西临潼华清中学1986届的学生,冲着这份校友情,我觉得应该做点什么。”米玛说,从那天起,他决定...
2009-02-02 编辑:admin 3256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