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让太教授谈藏族教育

作者:拉毛太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11-11-22 17:08:00 点击数:

  【编者语:近日,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院长才让太教授接受了青海藏语广播电台《375直播间》栏目的电话采访,话题围绕藏族教育展开。本站记者经录音整理翻译成中文,供广大网友一同学习。】

采访者:青海藏语广播电台《375直播间》栏目主持人拉加扎西。
采访嘉宾: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院长才让太教授。


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院长才让太教授

  主持人:我们栏目安排藏族教育这一话题的目的是,日前您在青海民族大学举办的“纪念夏东仁波切逝世十周年暨藏族文化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上作了题为“对大学藏语教育的感想”的讲话,请您谈谈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感想。
  才让太教授:10月底,在青海民族大学举办了藏学专家夏日东·洛桑遐智嘉木措仁波切逝世十周年纪念会。我有幸在仁波切的门下学习了五年,受到了他和如他般博学的智者的教诲,今天才得以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因此,为了感谢我的母校和各位恩师的栽培,传承他们的智慧,我就谈了些对大学藏族教育的感想。
  主持人:您的谈话“对大学藏语教育的感想”对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转入这期的话题“藏族教育”,第一个问题是在您看来一个民族教育者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才让太教授: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国,全面建设和发展政治、经济、文化是每个民族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的兴衰和未来与56个民族的团结和奋斗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各民族的语文教育也是全面发展文化建设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我国的宪法和各民族地区的自治法中明确规定了我国各民族的语文教育受法律保护。藏族的民族教育能否得到发展与教育工作者是直接相关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因而,以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为重进行民族教育是大家的职责所在。
  主持人:大家对现代民族教育的体系有完整和不完整两种观点,您的观点是什么?
  才让太教授:众所周知,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归结与党和国家的开明政策。然而,在我看来,目前为止民族教育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其原因是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其教育事业要为该地区的建设服务,教育的目的也是推动地方的建设和发展。藏族教育应服务于藏族地区的建设。事实上,中国的民族教育和藏区的民族教育中对“民族教育”的认识只局限在民族的语言文字教育,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大家都认为民族教育就是语言和文字的教育,我认为这是个根本性的错误。小学、中学、大学中设立的藏文专业只是语言文字的教育,而没有形成民族教育体系。政治、经济、法律、管理、计算机、西方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对藏族社会有直接影响的学科还没有出现在大学的藏文专业里。从这点看,藏族的教育体系还不完整,有待完善,否则民族教育将无法更好地为全社会服务。有些学校的部分专业设有民族班或西藏班,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但是此类班级和专业甚少。例如,青海民族大学设立的唐卡班,内地公安大学设立的西藏班。诸如此类的班级对于完善藏族教育、促进地方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意义重大。但是从全局出发它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有些班级只是暂时性的,对地方群众来说很需要藏语和藏文。设立此类班级的学校太少而作用也不明显,我认为应在各个民族院校设立各种专业,如拥有各类专业、有多种语言、在以民族语言和汉语为基础再加设英语。我们必须要第二语言,对于藏区汉语是非常重要的,不学习中文就无法很好地掌握其他知识。汉族是中国的大民族,步入社会中文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藏区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同样也很重要。因此,民族院校应针对藏区社会的需求,设立经济、法律、计算机、西方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各类专业,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这一难题。以藏英汉三种语言文字授课才能满足藏区社会的需求,否则民族院校的各类专业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介于此,建议要么设立一所专业齐全的大学,要么在现有民族院校增设各类专业。
  主持人:您认为民族教育体系还不完整,除了民族语文还要增加其他专业,那么为何要增设其他专业呢?
  才让太教授:民族教育的职责是为社会建设和发展服务 ,如多卫康三区的很多群众还不会说汉语,如何为他们服务?如何发展地方社会?语言是首要的辅助工具,不懂语言就无法交流,无法共事。就如牧民群众去银行或法院办事,因语言不通就无法顺利办事。从诸如此类的角度考虑,如果不能建立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主的服务社会发展的社会体系,那么民族教育也就不能为地方社会发展提供和发挥应有的服务和作用。
  主持人:“基础教育中必须要以母语教育为主” 这一观点,在教育学中是否有理论依据?
  才让太教授: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无论哪个民族,其基础教育都要以母语教育为主,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学得多懂得就多,第二、三语言不是自小父母教的那个语言,它是在长大以后慢慢学习而来的,以此为基础学习和领会其他知识是非常困难的。我认为民族教育要把母语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它不仅有理论依据,从地方社会的角度考虑也是如此。母语就如同手杖,摈弃母语而学习其他语言是非常困难的。依靠自己的母语学习第二、三语言,才能更好地掌握更多的语言,对学习多种文字也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在小学和中学基础教育阶段以母语为主的教学比起其他语言更有利。如今,很多藏族人在国家机关、大学里有相当的地位和权力,有的还参加国际会议,有些学者的论文和研究领域深受各界关注,这些都受益于有良好的藏语基础,相反不懂自己民族语言的一个人是不会受到外界多大关注的。由此也反映出用自己民族的语言学习知识的作用和母语的重要性。教育学的特性教育就是无论哪个民族都要紧抓自己的特征和性能,对自己有利的教育。如果舍弃自己的特长而去抓弱点,那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学中的教育也表明了这一点,没有发挥自己的特色和长处,而一味地抓着其他语言和文化不放,是没有什么好效果的。近几年,青海玉树等有些地方在基础教育阶段虽然在讲授藏语文,但不是主修课。这样既学不好汉语,也学不牢藏文,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基础教育没有打牢,对于学生们的未来也没有保障。最终将彻底失去掌握自己民族的教育和文化的工具,这对国家来说也是一件百害而无一益的事。各民族以母语教育为主,全国上下学习汉语文,祖国的花园里必是百花齐放的美好景象。
  主持人:您因注重基础教育,将女儿从北京送到海南州共和县民族中学,此举中您有什么经验或成果?
  才让太老师:我还不确定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也不是跟风。在我看来,作为一个藏族人必须要懂得藏语文,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知道中文,面对世界要懂得外语。从这三方来说,藏族学生至少也要掌握三种语言文字。北京的教学环境很优越,平常我也教她一些藏文,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因而送她去海南州上学。
  主持人:为何说“民族教育要依靠政策扶持很关键”?
  才让太教授:民族教育需要政策的扶持。现如今对民族教育来说国家的宪法和地方的法规都很开明,我们有坚固的法律保障。藏族教育有法律的保障,因而民族教育乃至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益。然而,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仅仅依靠宪法的保障和现今的政策保障是不够的,要细化和扩大保障内容和范围,这是很有必要的。对于藏区来说,公务员考试中没有藏语文,这是个大错误。少数民族地区汉文很重要,藏文同样也很重要。民族地区直接要接触和服务的群体是广大的农牧民群众,他们不懂汉语,因此该地区的公务员必须要掌握两种语言。对于国家要掌握汉语文,对于地方和群众要掌握民族语文,只有掌握了两种语言文字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国家公务员,这也是实施民族语言政策的重要标志,是否实施这些政策也关系到是否考虑和尊重国家的宪法。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实践和机遇,毫无疑问宪法的威严、民族团结、两个文明的建设等也只是空谈。除了宪法,我们还要依靠政策的扶持,这对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FS:PAGE]
  主持人:如今藏区有“藏语无用论”的看法,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学藏文就业难,能否就业归结于受教育情况,对此您怎么看?
  才让太教授:  现在藏区只从眼前利益出发,没有考虑学习藏文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方面的作用,这也无大碍。但是,我不认可学习藏文就就业难这个观点。我有两个原因,第一,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受教育的人超过工作岗位,这是社会发展的标志。比如说10个工作岗位有15名毕业生应聘,那么只有10名学生有岗位。这只能说明工作岗位少,而不是教育不好或受了教育的原因,这恰恰表明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受教育群体的增多。从西方先进国家美国和欧洲国家来看,取得硕士学位至今无法就业而不得不参加专业培训班的人比比皆是。这不是上了学的错误,而是社会发展了,上学的人多了,取得硕士学位的人多了,只是一种社会现象。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因此就业难的人越来越多。国内顶尖的北大和清华大学,每年的毕业生中有20%至30%的学生无法就业,他们不是因为上了北大、清华或学了汉语文而无法就业,这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标志。因此,中国的教育事业要继续向前发展而不是停止不前或倒退。要如何又好又快地发展,学习了一门专业后步入社会,要继续参加相关的培训班,慢慢寻找就业机会。比如,以前海南州民师是一所中学,学生毕业后就能安排工作。而如今就是大学毕业也无法成为教师,还要参加培训班获取教师资格证。这表明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受教育群体的增多,因此要继续深造而非倒退。以上现象只能表明中国的现状发生了改变,而不是因为学了藏文。第二,中国有56个民族,这么大的国家要想发展,首先每个民族要发展。少数民族只是人口少,而地域是广袤的,每个民族没有发展进步又何来的整个国家的发展?藏民族几千年来发展起来的语言和文化,传承和发展这些文化瑰宝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能因为个人能否得到饭碗而摈弃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这是对本民族的大不尊。我们的祖先千百年来继承和发扬了如此博大精深、深受世界瞩目的文化,继承和发扬这些文化是作为一名藏族人该有的职责。从这个角度考虑,仅仅考虑个人的饭碗是不对的。如果藏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消失了,这不仅是藏民族的损失,中国的损失,也是全世界的损失。各民族的文化不仅属于本民族,它也属于这个国家和全世界,文化消失是全人类的损失。在此需要重申的是,教育的主要职能是提高人类的整体水平,完善人的素质。考虑了这些后才可以考虑饭碗问题,要把提高人类的整体水平、完善人的素质放在首要位置。
  主持人:您是国际苯教文化研究会会长和国际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也多次参加过国际藏学研讨会。请您谈谈国际上对藏学的重视程度是怎样的?对藏学有何看法?国外研究藏学的现状如何?
  才让太教授:国外对藏族文化的关注点很多,其中最根本的关注点应该是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有佛苯之别,各教教派众多。国外信仰和研究藏传佛教的人日趋渐多,也设立有很多相关的组织和机构,他们研究的重点都是围绕藏传佛教中的“平等”和“慈悲”观念。我认为这已成为国外重视和研究藏学的根基。此外,藏医学也是国外关注度较高的学科。现在国外不仅设立有很多藏医机构,外国人还到藏区学习藏医学,设立藏医药班,召开藏医药论坛,关注度都很高。这是一点,另外藏族文化中的生态观念,也是国外研究者感兴趣的一方面。如今人为的自然破坏已愈加严重,尤其是工业和经济建设带来的破坏更是惨重。因此,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正在逐步复苏,中国也在积极致力于环保事业。藏族文化中的生态观历史悠久、意识坚硬,因此这是国外关注的一个焦点。此外,藏族日常生活中的尊老爱幼思想和尊重民风民俗等都是藏族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对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种种原因,藏族文化在全球的关注度很高。
  从研究现状来看,一是国外有很多这方面的国际机构和国际会议。国外有好几家藏学研究机构,其中规模较大的是国际藏学会,它的前身是30几年前在欧洲设立的藏学研究青年会,起初会员只有20余人,第一届会议参会人员只有40余名。2010年第十二届国际藏学讨论会在加拿大召开,此届讨论会参会人员达400余人,申请后未能参加的人就更多。会议分了很多专题小组,有藏族历史小组,又细分为古代史和现代史,医药学方面有医药和治疗,宗教方面有佛教研究和苯教研究、象雄研究、文献研究等很多小组,其规模是非常大的。该会每三年举办一次。我从第六届开始参会,现已参加了六届。我第一次参会的时候,国外青年参会者之中懂藏语的不多,现在大多数人都懂藏语,有的懂卫藏语,有的懂康巴语,有的懂安多语。由此可看出藏学研究已有了很大的改观。二是有国际苯教研究、藏医学研究、国际藏语文研究等很多国际性的会议。也有很多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等角度研究藏学的会议。机构方面有大学、博物馆、图书馆。大学有国际著名的哈佛、牛津、剑桥、汉堡、哥伦比亚等;国家官方创办的如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挪威国家研究所、意大利东方研究所等机构设有藏学研究所,这些研究所有的设有藏学研究办公室,有的安排有计划在国外长期研究藏学的一两位研究者。三是有很多宗教研究组织,如宗喀研究所、米拉热巴研究所、象雄研究院等宗教研究组织,这些组织以修炼佛法、研究佛法、学习藏语等内容为主。总之,从国外学习和研究藏学可以窥视出藏族文化的价值所在。那么回到这期的主题藏族教育,现如今,藏族学者、教师、文化工作者受邀参加国际会议、聘请为教授,这些成就都离不开中国良好的民族教育,也离不开藏族教育的栽培。因此,我们要传承优良的文化传统,这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我今天想谈论的话题。
  主持人:您围绕今天的主题藏族教育,谈了国内应如何发展民族教育?何为民族教育?政策法规对民族教育有何保障体系?轻信“藏语无用论”而不让子女学习藏文的弊端,全球对藏族文化的热衷,藏族人不学藏文的想法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在此表示感谢。

相关推荐
  • 环保人士开展青海湖普氏原羚与气候变化培训

    “青海湖普氏原羚与气候变化培训”在青海湖畔举行 哈希•扎西多杰正在讲授环保知识 与牧民讨论环保知识 4月19日,“青海湖普氏原羚与气候变化培训”在青海湖普氏原羚保护基地展开。 青海湖作为普氏原羚唯一的栖息地,加强当地...

    2013-04-23 编辑:admin 5955
  • 拉卜楞寺两万多函藏文古籍实现了“数字化”

      甘肃省藏文古籍文献编译中心副主任苏得华22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披露,该中心自2014年9月开始整理编译拉卜楞寺藏文典藏文献,截至目前,拉卜楞寺2万多函古籍文献实现了“数字化”。  拉卜楞寺有三百多年历史,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大的寺院之一,也是中国藏经数...

    2017-11-23 编辑:admin 6662
  • 青海热贡艺术研究成果显著

    记者从青海省文化厅了解到,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热贡艺术研究成果显著。 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十五世纪起,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隆务河流域。数百年来,这里有大批艺人从事民间佛教绘塑艺术。由于“同仁”在藏语中被...

    2008-02-02 编辑:admin 7517
  • 海南州电视台新闻记者证2017年核验工作公示

      公示期:2018年1月29日—2月4日,若有疑问或需举报请拨打电话0974—8523225(海南州文体广电局)

    2018-02-08 编辑:admin 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