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奥松多杰:把民族文化传播到世界
作者:李占轶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20-03-19 09:40:59
点击数:
南方的水牛角和竹片、青藏高原的牛筋、美国的丝弦……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材料汇集到奥松多杰手中,经过复杂的工艺流程和时间的沉淀,变成一张张藏式牛角弓,销往海内外。八年来,奥松多杰精益求精,只为做好一张弓。
53岁的奥松多杰来自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他的家乡尖扎素有“民族射箭之乡”的美誉,当地每个家庭都有弓,男儿都会射箭。奥松多杰也不例外,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弓箭。
奥松多杰检查制作完成的牛角弓成品(1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占轶 摄 “我伯伯是制作牛角弓的能手,小时候跟着他我学到了不少弓箭的技艺和知识。”奥松多杰说。
青海传统牛角弓运用和制造的历史悠久,受纯手工制作、工艺繁杂、生产周期长等诸多因素影响,现在从事牛角弓制作的人越来越少。
为了让宝贵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2012年,奥松多杰放弃了自己原来的生意,开始专注于制造牛角弓。“通过成立公司,我希望能把这门古老的文化传承下来,让更多人了解。”奥松多杰说。
制作牛角弓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耐心。从选材到成品,一张弓的生产周期长达半年,再加上销路有限,比起以前做的生意,奥松多杰的收入少了很多。
奥松多杰在检查牛角弓的质量(1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占轶 摄 但是对弓箭情有独钟,难以割舍,让他选择了坚持。2014年,奥松多杰带着几张牛角弓参加了韩国举行的一场国际传统弓射艺比赛,让他没想到的是,许多外国选手被他制作精湛的藏族牛角弓吸引,他带去的弓一下子卖光了。
在韩国的这次经历让奥松多杰倍感骄傲。他相信,传统牛角弓制作技艺一定会发扬光大。
在青海,民间射箭文化活动也在近些年活跃起来。村与村、乡与乡之间的射箭活动演变成为跨县、跨州(市)、跨省、跨国的射箭活动。越来越丰富的国内、国际射箭赛事活动,使青海藏族传统牛角弓受到了射箭爱好者的赞誉和青睐。
尤其是自2015年起,每年举办的中国·青海国际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也让奥松多杰收获了一大批海外“粉丝”。美国、德国、西班牙、韩国等国的射箭爱好者对青海藏族的牛角弓赞不绝口,纷纷预订牛角弓,等到第二年赛事举办时再当面交货。
如今,奥松多杰在国内外优选制弓原材料,并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改良制弓流程,他的公司有近40名员工从事牛角弓制作,订单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多个国家。
奥松多杰的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里制作牛角弓(1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占轶 摄 “成立公司到现在,我们一直得到了政府的扶持帮助。国家大力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才能让我们的牛角弓走向世界,这是我们的祖辈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奥松多杰告诉记者,青海省文化部门、体育部门为他的公司授予了文旅产业示范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传习中心等称号,他本人也成为青海省黄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些荣誉无疑让他更加坚定了传承民族文化的信心。
奥松多杰的右手虎口处有几道深深浅浅的疤痕,那是常年射箭留下的印记。对于奥松多杰来说,这样的印记不仅仅在皮肤上,传承牛角弓已经像文化基因一样融入了他的血脉中。
今后,奥松多杰打算在文旅结合上做文章。“我们打算在黄南的旅游景区打造弓箭文化体验区,制作出各类适合男女老幼的弓和箭,游客既可以在射箭场感受弯弓搭箭,也可以体验弓箭制作的乐趣。”奥松多杰说,他要让世界各地的游客都能领略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53岁的奥松多杰来自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他的家乡尖扎素有“民族射箭之乡”的美誉,当地每个家庭都有弓,男儿都会射箭。奥松多杰也不例外,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弓箭。

青海传统牛角弓运用和制造的历史悠久,受纯手工制作、工艺繁杂、生产周期长等诸多因素影响,现在从事牛角弓制作的人越来越少。
为了让宝贵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2012年,奥松多杰放弃了自己原来的生意,开始专注于制造牛角弓。“通过成立公司,我希望能把这门古老的文化传承下来,让更多人了解。”奥松多杰说。
制作牛角弓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耐心。从选材到成品,一张弓的生产周期长达半年,再加上销路有限,比起以前做的生意,奥松多杰的收入少了很多。

在韩国的这次经历让奥松多杰倍感骄傲。他相信,传统牛角弓制作技艺一定会发扬光大。
在青海,民间射箭文化活动也在近些年活跃起来。村与村、乡与乡之间的射箭活动演变成为跨县、跨州(市)、跨省、跨国的射箭活动。越来越丰富的国内、国际射箭赛事活动,使青海藏族传统牛角弓受到了射箭爱好者的赞誉和青睐。
尤其是自2015年起,每年举办的中国·青海国际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也让奥松多杰收获了一大批海外“粉丝”。美国、德国、西班牙、韩国等国的射箭爱好者对青海藏族的牛角弓赞不绝口,纷纷预订牛角弓,等到第二年赛事举办时再当面交货。
如今,奥松多杰在国内外优选制弓原材料,并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改良制弓流程,他的公司有近40名员工从事牛角弓制作,订单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多个国家。

奥松多杰的右手虎口处有几道深深浅浅的疤痕,那是常年射箭留下的印记。对于奥松多杰来说,这样的印记不仅仅在皮肤上,传承牛角弓已经像文化基因一样融入了他的血脉中。
今后,奥松多杰打算在文旅结合上做文章。“我们打算在黄南的旅游景区打造弓箭文化体验区,制作出各类适合男女老幼的弓和箭,游客既可以在射箭场感受弯弓搭箭,也可以体验弓箭制作的乐趣。”奥松多杰说,他要让世界各地的游客都能领略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
“雪域之光·西藏唐卡精品展”上海拉开帷幕
为期一个月的“雪域之光·西藏唐卡精品展”20日于上海市中华艺术宫拉开帷幕,不仅集结150幅不同时期、流派、题材的唐卡精品,还以唐卡高仿复制品、文创衍生品以及唐卡元素互动体验活动为观众多维度解码藏族文明。展览由上海市文广局和文物局主办。 ...
2016-10-21 编辑:admin 6373西藏:高寒草地气象灾害和长势监测系统启用
日前,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联合开发的“西藏高寒草地气象灾害监测和牧草长势监测系统”(以下简称“监测系统”)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将有力提升西藏农牧业防灾抗灾能力和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能力。 该系统是 “十二...
2016-10-26 编辑:admin 5916海西经济运行 实现质量速度“双提升”
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一手应对疫情挑战。。。。。。
2022-10-02 编辑:青阳卓玛 4293玉树藏族自治州640人走上公益岗位
为了给更多的受灾群众提供就业机会,玉树藏族自治州就业局设立了640个公益岗位,目前,这640人已全部上岗。 玉树州就业局局长张顺洲说,根据灾后恢复重建的需要,就业局设立了640个阶段性公益性岗位,招聘了治安协警员200名、环卫工人200名、交通协警员100名、卫生防疫员1...
2010-06-14 编辑:admin 7216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