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毕生精力做石锅

作者:周晶 来源:西藏商报 时间:2018-01-03 17:46:00 点击数:

  藏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先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是无价之宝,是历史的见证,是历史的再现,加强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必由之路;各民族在不断交流和互相吸收与促进的漫长历史中,创造和发展了别具一格的民族灿烂文化。

  达古石锅,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桑日县的三大特色之一,起源地为桑日县增期乡达古村,该手工技艺于2010年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益西打造的达古石锅

  达古石锅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人类最基本的生活用具。随着近些年来电器的逐渐普及,原始的石锅炊具被不断替代。迄今为止,达古石锅的手工技艺主要靠合作社这一种形式来进行重点制作与保护。

  今年六十岁的益西是2015年西藏自治区确定的唯一一位达古石锅的非遗传承人,他从十八岁跟随父亲进入深山采石,学习制作石锅,至今已有40余年。

  益西师傅说:“做石锅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石锅越做到最后就越容易做坏,一旦着急,稍一用力,就容易凿出洞,功亏一篑。”不管是凿磨、打磨还是雕刻,石锅的制作都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制作期间需要的时间与细心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坚韧不拔的毅力。

  据了解,手工艺人一个月基本能制作三到四个石锅。一般来说,做一个煮饭锅需要五六天时间,其中三天用来做成粗成品,一天用来打磨。不过制作不同种类的石锅所需时间也不大相同,比如说制作藏药锅就需要十天左右。


益西师傅的全家合影

  据益西师傅介绍,制作好的石锅, 第一道工序便是上山采石。达古石锅的取材原料必须是沃德贡杰雪山雪线以上被雪埋住的皂石,每年的6、7、8月,手工艺人们到山上采集石头原料。“挖一趟石头要一个星期左右,上下山都需要两天时间,其余三四天都在山上采石。”在山上采石时,手工艺人就会做好原材料的挑选和初步打磨,排除较脆易碎的石头,选取埋藏在雪下的质地柔软的皂石,然后将其初步打磨成块状粗胚,用竹筐背下山。

  第二道工序为凿磨石坯,先用凿子雕凿石锅,再用小锄头削平石锅。这需要看准石头的纹理,按照天然的纹路去雕凿,才能凿磨出耐用的石锅。益西师傅说,凿磨石坯最为关键的是石锅手柄的位置,在选择时也需要考虑石头的纹理。否则即使表面上看不出什么,但只要投入使用,石锅就会裂开。

  第三道工序为打磨。由于石锅原材料的特殊性,加工打磨石锅时无法依靠机器,只能靠手工完成。现在益西师傅打磨一个石锅往往需要一天的时间。

  最后一道工序为雕刻。谈及石锅两柄上的鱼尾图案,益西师傅说,石锅图案的雕刻并没有特殊含义存在,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实用朴素美学,既美观又能防滑。石锅侧壁上的斜纹不仅仅是为了美观,还可以在煮饭的时候加快导热。益西师傅在制作石锅的过程中有时突发灵感,也会加上一些藏族吉祥图案。

  “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会把制作石锅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承给下一代,我也会一直做石锅,直到做不动的那一天。”益西师傅对于达古石锅技艺的传承有着天生的执着与坚守。

相关推荐
  • 藏语电视剧《失色童年》已进入后期拍摄阶段

      近日,藏语电视剧《失色童年》已经进入后期紧张的制作阶段。拍摄剧组的主创及工作人员们却并未受高温影响,拍摄时敬职敬业,在拍摄之余还不忘各种卖萌搞笑,来调节酷暑带来的身体疲惫。  拍摄现场花絮  剧组主创人员、演员及工作人员大都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行业。经过几...

    2015-07-23 编辑:admin 7504
  • 藏族传统婚俗文化变迁

    婚俗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民族的婚俗文化都与该民族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宗教信仰、婚姻制度息息相关,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藏族婚俗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在新时期社会变革和文化变迁的大潮中,传统的婚俗文化正发生着改变,呈现...

    2009-03-12 编辑:admin 6691
  • 《藏文雕版印刷传承和保护》出版发行

    本书内容着眼于藏区雕版印刷事业,通过对雕版印刷技术传承保护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和梳理,从文化内涵、技术内涵、宗教内涵、社会意义等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反映了藏文雕版印刷传承保护的重要性及发展前景。...

    2020-12-17 编辑:青阳卓玛 7217
  • 诺布旺丹博士受邀做客青海师大“藏学论坛”

      4月29日下午四点,青海师范大学北院田家炳学术报告厅如期举办“师大藏学论坛”学术讲座(第十一)。此次学术讲座邀请了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所藏族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诺布旺丹博士。 诺...

    2014-05-05 编辑:admin 8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