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人碧松法师
作者:白玛旺杰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08-12-01 16:52:15
点击数:

本文作者与碧松法师
早在几年前,就从网上阅读到碧松法师的口述自传《一个汉地喇嘛的雪域求法记》,深深地被这位汉人喇嘛神奇不凡的传奇经历所吸引。最近,在洛杉矶教书期间,经朋友介绍,有幸到碧松老人的寓所,亲自拜访这位九十二岁老人。碧松老人虽然年过九旬,但身体健康,思维敏捷,记忆惊人。他取出一本厚厚的相册,向我娓娓讲述半个世纪前,到西藏求法的传奇经历。他认为他能够到西藏求法学佛,遇到那么多高僧大德并从他们那儿得到如同珍宝的密法,是他前生修来的福报。
碧松法师,俗名邢肃芝,藏文法名为洛桑珍珠。一九一六年出生在富饶的江南,九岁剃度出家,皈依佛门。自少年时代,受到佛教家庭的熏陶,接受了严格而正规的佛学教育,十六岁时,进入由太虚法师主办的四川重庆《汉藏佛理学院》学习藏文,开始接触西藏密法,决心到西藏寻求藏传密法,在西康德格亲近宗萨虔泽仁颇且,并领受西藏密法的灌顶。
宗萨虔泽仁颇且,是二十世纪初西藏佛教历史上最享有盛名的大圆满宗师,他发起的“日麦”或无宗派偏见运动,开创自由,宽容,相互接纳与融洽的气氛。在近代西藏佛教史上,打破西藏佛教门派对立的局面,宗萨虔泽仁颇且,在西藏近代佛教史上的享有崇高的地位。碧松法师说,他在德格的宗萨寺住了将近十个月的时间,他回忆道:“宗萨活佛是一位体格魁梧,举止神态安详自若, 修学非常深厚的圣哲”,碧松法师还珍藏一幅宗萨虔泽仁颇且亲自给他书写的藏文书法祝词,与一张他亲自为虔泽仁颇且拍摄的照片,极其珍贵。
一九三七年,二十一岁时,碧松法师只身前往西藏留学,访求藏传佛教密法,决心将西藏密法学成之后,在中国内陆弘扬,弥补汉传佛教之不足。经过一年多时间路途跋涉,最后抵达西藏首府拉萨,进入哲蚌寺学习。在那儿他拜多位著名活佛为师,包括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的经师林仓仁迫切,经过七年的苦读,据说获得藏传佛教最高学位“拉然巴”格西。
碧松法师给我详细讲述了他在哲蚌寺学习的经历。在藏地的寺院里,出家僧人入寺学习佛学经典,需要一位在寺即位的喇嘛作担保,方能进入寺院成为正式学僧。碧松法师认为自己福报很大,他找到的担保喇嘛名叫阿旺嘉参,这位喇嘛在拉萨被称为“兰州喇嘛”,他原本是一位汉人,生在兰州,从小父母双亡,在兰州的街上以讨饭为生。190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进京会见慈禧皇太后与光绪皇帝时,途经兰州,在繁华的街上,十三世达赖喇嘛,看到这个无依无靠的汉人孩子,境况令人怜悯,便将他收留下来,当作身边的侍者带回西藏。从此以后,这位在街上行乞讨生的汉人孩子,在西藏达赖喇嘛身边长大,并进入拉萨哲蚌寺出家当和尚,学习佛经,完全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藏人,他连一句汉语都不会讲。碧松法师说,这位兰州喇嘛一直跟随十三世达赖喇嘛当侍者,在拉萨三大寺院是很有面子的,所以,他自己也沾了很多光。
十四世达赖喇嘛的经师林仓仁颇且原是哲蚌寺的大格西。碧松法师说,林仓仁颇且在哲蚌寺当格西期间,他曾亲近多次领受佛法教诲,也曾经是他的教授佛教经典的老师。后来,林仓仁颇且被选为达赖喇嘛的经师,请到布达拉宫做达赖喇嘛的经师之后,他也依然常到布达拉宫拜访他,去的次数多了,就连布达拉宫的门卫们都认识他,不必通报便让他入宫。碧松法师还追忆道:林仓仁颇且对达赖喇嘛的管教是非常严格的,达赖喇嘛小时后非常聪明,但也比较贪玩。
一九四四年,碧松法师朝拜莲花生大师的坛场圣地---杂日山。他说,杂日山朝圣前后一百零五天,路途中经历种种危险。杂日山地处拉萨东南的山南地区,与印度,不丹,缅甸相邻。在西藏的传统中认为,莲花生大师带到西藏的密法,就是在杂日山上被修证出来,这座圣山每隔十二年才开放一次,供佛教徒进山朝圣,朝圣杂日山,是很多藏人一生的心愿。但,因为地势险恶,路途充满危险,也因为每隔十二年才开放一次,所以,能够到杂日山朝圣而归的人是非常少的。碧松法师说,他在拉萨哲蚌寺学习期间,经常听到关于这座圣山和有关它的种种神秘传说,“心中一直充满无比的向往”,到了一九四四年,正好是杂日山开放的藏历铁猴年,他随藏人朝圣团赴杂日山朝拜,成为“有史以来唯一进入杂日山朝圣并得以生还的汉人。”
一九四五年,携带大量藏传密法的经典满载而归,回到重庆。此外,他还携带一份西藏摄政王给蒋介石的一份亲笔信。由于种种因缘奇妙的结合,促成他一生重大的转变,他脱去僧服,还俗为民,开始入世参政。一九四五年,奉蒋介石之命再次入藏,创办西藏拉萨小学并亲自担任校长,即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专门委员。
一九四九年随着国民党军队在国共战场上的节节败退,此时身为国民党政府官员的碧松法师撤离西藏。一九五零年移居到香港,开始讲经说法,并将藏传佛教的重要经典,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略论》翻译成汉文。一九五九年,应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邀请赴美国讲授藏文,并定居美国。
碧松法师一生传奇与多彩的经历中,可以验证“吉人自有天相助”的古语中的内涵,他“横跨汉藏两地,涵盖僧俗二界”,独特的多种身份,使他的经历具有极其丰富的历史内涵,他曾是汉地的和尚,亲近近代中国佛教界的泰斗太虚法师;入藏之后从师于宗萨虔泽,达赖喇嘛的经师林仓仁颇且等高僧大德。在人才济济的哲蚌寺生活学习多年,对汉藏两地的寺院生活,以及汉藏佛学思想与制度上的演变,交流与互动,了解得细致深入。
对于近年来汉地流行的藏传密法热,片面追求神通功夫的情况,碧松法师说:“西藏的密宗确实为佛法中的魂宝。行者如能依教奉行,皈依于真正有证德证量的上师,得受灌顶传法,如法起修,今生便能获得大成就”。他强调修持密法的人,首先必须具备菩提心,菩提心的修持是西藏佛教的根本。“我当年在西藏所有的上师都是这样教导我的”。
他最后还祝愿藏族人民能够将其绚丽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传统代代相传,祈祝藏传佛法这一佛法中的无上珍宝能够弘扬四海,饶益一切友情众生。
碧松法师,俗名邢肃芝,藏文法名为洛桑珍珠。一九一六年出生在富饶的江南,九岁剃度出家,皈依佛门。自少年时代,受到佛教家庭的熏陶,接受了严格而正规的佛学教育,十六岁时,进入由太虚法师主办的四川重庆《汉藏佛理学院》学习藏文,开始接触西藏密法,决心到西藏寻求藏传密法,在西康德格亲近宗萨虔泽仁颇且,并领受西藏密法的灌顶。
宗萨虔泽仁颇且,是二十世纪初西藏佛教历史上最享有盛名的大圆满宗师,他发起的“日麦”或无宗派偏见运动,开创自由,宽容,相互接纳与融洽的气氛。在近代西藏佛教史上,打破西藏佛教门派对立的局面,宗萨虔泽仁颇且,在西藏近代佛教史上的享有崇高的地位。碧松法师说,他在德格的宗萨寺住了将近十个月的时间,他回忆道:“宗萨活佛是一位体格魁梧,举止神态安详自若, 修学非常深厚的圣哲”,碧松法师还珍藏一幅宗萨虔泽仁颇且亲自给他书写的藏文书法祝词,与一张他亲自为虔泽仁颇且拍摄的照片,极其珍贵。
一九三七年,二十一岁时,碧松法师只身前往西藏留学,访求藏传佛教密法,决心将西藏密法学成之后,在中国内陆弘扬,弥补汉传佛教之不足。经过一年多时间路途跋涉,最后抵达西藏首府拉萨,进入哲蚌寺学习。在那儿他拜多位著名活佛为师,包括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的经师林仓仁迫切,经过七年的苦读,据说获得藏传佛教最高学位“拉然巴”格西。
碧松法师给我详细讲述了他在哲蚌寺学习的经历。在藏地的寺院里,出家僧人入寺学习佛学经典,需要一位在寺即位的喇嘛作担保,方能进入寺院成为正式学僧。碧松法师认为自己福报很大,他找到的担保喇嘛名叫阿旺嘉参,这位喇嘛在拉萨被称为“兰州喇嘛”,他原本是一位汉人,生在兰州,从小父母双亡,在兰州的街上以讨饭为生。190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进京会见慈禧皇太后与光绪皇帝时,途经兰州,在繁华的街上,十三世达赖喇嘛,看到这个无依无靠的汉人孩子,境况令人怜悯,便将他收留下来,当作身边的侍者带回西藏。从此以后,这位在街上行乞讨生的汉人孩子,在西藏达赖喇嘛身边长大,并进入拉萨哲蚌寺出家当和尚,学习佛经,完全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藏人,他连一句汉语都不会讲。碧松法师说,这位兰州喇嘛一直跟随十三世达赖喇嘛当侍者,在拉萨三大寺院是很有面子的,所以,他自己也沾了很多光。
十四世达赖喇嘛的经师林仓仁颇且原是哲蚌寺的大格西。碧松法师说,林仓仁颇且在哲蚌寺当格西期间,他曾亲近多次领受佛法教诲,也曾经是他的教授佛教经典的老师。后来,林仓仁颇且被选为达赖喇嘛的经师,请到布达拉宫做达赖喇嘛的经师之后,他也依然常到布达拉宫拜访他,去的次数多了,就连布达拉宫的门卫们都认识他,不必通报便让他入宫。碧松法师还追忆道:林仓仁颇且对达赖喇嘛的管教是非常严格的,达赖喇嘛小时后非常聪明,但也比较贪玩。
一九四四年,碧松法师朝拜莲花生大师的坛场圣地---杂日山。他说,杂日山朝圣前后一百零五天,路途中经历种种危险。杂日山地处拉萨东南的山南地区,与印度,不丹,缅甸相邻。在西藏的传统中认为,莲花生大师带到西藏的密法,就是在杂日山上被修证出来,这座圣山每隔十二年才开放一次,供佛教徒进山朝圣,朝圣杂日山,是很多藏人一生的心愿。但,因为地势险恶,路途充满危险,也因为每隔十二年才开放一次,所以,能够到杂日山朝圣而归的人是非常少的。碧松法师说,他在拉萨哲蚌寺学习期间,经常听到关于这座圣山和有关它的种种神秘传说,“心中一直充满无比的向往”,到了一九四四年,正好是杂日山开放的藏历铁猴年,他随藏人朝圣团赴杂日山朝拜,成为“有史以来唯一进入杂日山朝圣并得以生还的汉人。”
一九四五年,携带大量藏传密法的经典满载而归,回到重庆。此外,他还携带一份西藏摄政王给蒋介石的一份亲笔信。由于种种因缘奇妙的结合,促成他一生重大的转变,他脱去僧服,还俗为民,开始入世参政。一九四五年,奉蒋介石之命再次入藏,创办西藏拉萨小学并亲自担任校长,即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专门委员。
一九四九年随着国民党军队在国共战场上的节节败退,此时身为国民党政府官员的碧松法师撤离西藏。一九五零年移居到香港,开始讲经说法,并将藏传佛教的重要经典,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略论》翻译成汉文。一九五九年,应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邀请赴美国讲授藏文,并定居美国。
碧松法师一生传奇与多彩的经历中,可以验证“吉人自有天相助”的古语中的内涵,他“横跨汉藏两地,涵盖僧俗二界”,独特的多种身份,使他的经历具有极其丰富的历史内涵,他曾是汉地的和尚,亲近近代中国佛教界的泰斗太虚法师;入藏之后从师于宗萨虔泽,达赖喇嘛的经师林仓仁颇且等高僧大德。在人才济济的哲蚌寺生活学习多年,对汉藏两地的寺院生活,以及汉藏佛学思想与制度上的演变,交流与互动,了解得细致深入。
对于近年来汉地流行的藏传密法热,片面追求神通功夫的情况,碧松法师说:“西藏的密宗确实为佛法中的魂宝。行者如能依教奉行,皈依于真正有证德证量的上师,得受灌顶传法,如法起修,今生便能获得大成就”。他强调修持密法的人,首先必须具备菩提心,菩提心的修持是西藏佛教的根本。“我当年在西藏所有的上师都是这样教导我的”。
他最后还祝愿藏族人民能够将其绚丽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传统代代相传,祈祝藏传佛法这一佛法中的无上珍宝能够弘扬四海,饶益一切友情众生。
相关推荐
阿里酒歌歌词中的温柔
尽管也有不少人从事较多的边境商贸活动,阿里人并未染上狡诈、贪欲的习气,一如其他藏区的人民一样淳朴、忠厚、虔诚。无论物质生活如何贫乏、艰苦,他们始终自得其乐,唱歌跳舞成了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无论男女老少,80%以上都能歌善舞。阿里底雅人每当客人来到,主人都会派...
2017-02-16 编辑:admin 7899多杰宽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海南州职业学校举行
海南州电视台主持人文华 近日,由海南州委宣传部、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办、州委教育工委、州教育局组织成立了多杰宽先进事迹报告团,并且“多杰宽同学见义勇为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首先在海南州职业技术学校拉开帷幕。当日,该校全体师生聆听了报告会,纷...
2013-11-26 编辑:admin 5825多民族多语种《格萨尔文库》在北京出版发布
含多民族、多语种、三卷30册约2500万字的《格萨尔文库》29日在北京出版发布。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巴特尔出席文库出版发布及捐赠仪式。 巴特尔说,《格萨尔》作为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贡...
2019-04-01 编辑:admin 7443昂拉千户府
昂拉千户府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乡尖巴昂村。千户为封建世袭官职,据历史记载:昂拉千户是吐蕃王朝赤热巴坚的后代。公元1657年他的后代之一祖多杰被正式册封为昂拉千户。1933年末代千户项谦世袭,共经历七代。其统管昂拉八庄,且每个庄下设百户,百户又管辖数个自然村落。...
2021-05-17 编辑:青阳卓玛 11319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