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编藏戏《次仁拉姆》

作者:杨年华 来源:西藏文艺评论家协会 时间:2023-12-28 09:44:19 点击数:
       新编藏戏《次仁拉姆》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既有藏戏传统底蕴的风格,又有其拓展的艺术成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新编藏戏。本文将从三方面加以探索研讨。
《次仁拉姆》剧照 (图片来源:杨年华提供)
一、从藏戏深厚的历史角度进行探讨
       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拥有众多品种和流派。藏戏的藏语名叫拉姆,意为“仙女”。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姊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演出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顿”,主要是开场表演祭神歌舞;第二部分为“雄”,主要表演正戏传奇;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
       藏戏有说“雄”,是念板式的韵白,主要用来解释剧情;“夏”,藏语意为对韵白;“快板式”三种韵白。有演剧者、介绍剧情者、音乐者、服装者、喜剧者等五支戏曲。藏戏服饰主要有:国王服、大臣服、侍从佣人服、喇嘛服、尼姑服、甲鲁服、温巴服、拉姆服、跳神服、贵夫人服等。
       藏戏面具主要来自于宗教哑剧性舞蹈仪式——羌姆。藏戏早期演员均是男性,面具便于男演员扮演女性。藏戏的面具在材质上分为:平板式软塑面具、半立体软塑面具、立体硬塑面具。藏戏面具按颜色形式分为:温巴面具、人物面具、动物面具、宗教跳神面具。不同样式的面具代表不同人物性格。
       藏戏的主要剧目有以下几类:爱情神话剧目、人情世态剧目、宗教演义剧目、历史人物剧目、传说故事剧目、现代剧目。
       藏戏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民间歌舞,二是民间说唱艺术,三是宗教仪式和宗教艺术。集神话、传说、民歌、舞蹈、说唱、杂技等多种民间文学艺术与宗教仪式乐舞为一体的戏种。每逢雪顿节、望果节、达玛节、藏历新年和特定的宗教节日,都要举行大型藏戏汇演,常演剧目有“八大传统藏戏”,演出一般分为“顿”(开场祭神歌舞)、“雄”(正戏传奇)和“扎西”(祝福迎祥)三个部分。其表演手段高度程式化,有唱、舞、韵、白、表、技“六技”。
       关于藏戏起源的说法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六种:一是藏族土风舞与佛教哲学内容相结合而成哑剧舞蹈说;二是跳神仪式注入佛经故事使之戏剧化说;三是从宗教仪式跳神中分离出来的藏戏说;四是藏戏是“偏重于舞蹈的哑剧”说;五是藏戏是歌、舞、剧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说;六是藏戏“从说唱形式演变成为歌舞化的藏剧”说。
《次仁拉姆》剧照 (图片来源:杨年华提供)
       藏戏的发展经历了唐东杰布时期、五世达赖时期和西藏和平解放后三个时期。唐东杰布时期,也就是1430年,藏传佛教香巴噶举派著名高僧唐东杰布修建西藏第一座铁索桥时,由于人力、财力有限,造桥工程难以进展。唐东杰布以佛教故事为内容,使用戏剧情节、人物唱腔、咏白解说、舞蹈组合的表演艺术形式,组织表演队到各地演出,募集造桥经费。这就是藏戏的雏形。为此,人们把唐东杰布视为藏戏的祖师。日后,唐东杰布将白面具改成蓝面具,把温巴、甲鲁、拉姆三个节目连接融合起来,形成了蓝面具戏开场仪式,同时发展了“达通”“达仁”“扎西”等多种唱腔。
       五世达赖时期,即17世纪,藏戏正式从宗教仪式的跳神中分离出来,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演浑然一体的戏曲艺术表演形式,出现了作家创作的上乘剧本,积累了一批著名的传统剧目。民间也建立起许多藏戏戏班,有的已发展成为有一定影响的职业或半职业戏班。在艺术风格上开始形成不同的艺术流派,如江嘎尔和觉木隆的表演艺术各具风采。此时,德格藏戏正式形成,门巴藏戏和昌都藏戏也先后形成并获得发展。这一时期,中原艺术对西藏艺术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从而使西藏古老的艺术传统产生了突变,于是西藏出现了汉藏风格混合的艺术形式。
       西藏和平解放也就是 1951年,中央代表张经武和西藏工委张国华、谭冠三、范明等领导人专门看望觉木隆藏戏艺人。1956年,陈毅副总理率中央代表团到拉萨,祝贺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觉木隆藏戏队专门演出了藏戏。自此,工委宣传部和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文教处经常组织觉木隆藏戏队在各种重要场合演出藏戏。同年,还组织部分艺人随西藏文艺代表团赴北京参加全国文艺汇演。觉木隆藏戏特技演员次仁更巴参加了中国青年代表团赴莫斯科,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出并获奖。时至20世纪50年代,西藏地方藏戏有了新的发展。拉萨尼木县台仲和伦珠岗两个白面具戏班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雪顿节时演出白面具戏,在尼木县演出蓝面具戏,逐渐把白、蓝面具两种藏戏风格融合在一起,形成卫藏之间的尼木藏戏风格,民间称之为“尼木拉姆”。1959年,扎西顿珠与各地的40多位觉木隆艺人成立了藏戏队,吸收部分藏族文艺干部和民间艺人。1962年,西藏藏剧团成立。1964年,拉萨市业余藏戏队有:雪巴藏戏队、八廓街藏戏队、吉日藏戏队、哲蚌寺喇嘛藏戏队等。西藏专业和业余藏戏团体开始创作演出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新剧目。1966年,西藏藏剧团上演了《文成公主》《朗萨雯蚌》《卓娃桑姆》《诺桑与云卓》四个大型传统戏以及《苏吉尼玛》《白玛文巴》的片断,创作了《解放军的恩情》《幸福证》《农牧交换》《渔夫班登》《血肉情谊》《阿爸走错了路》《英雄占堆》《炉火重生》等中小型现代藏戏剧目。此后,藏戏艺术在全区获得发展。
       从上面陈述中,不难看出藏戏历史悠久,在不同时期为不同的人服务,怡悦人心。藏戏以其独有的艺术形式存在,并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演绎发展壮大,经久不息,世代相传,生生不息地释放者耀眼艺术光芒。
二、从剧本角度探讨《次仁拉姆》
       新编藏戏《次仁拉姆》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下,于2019年开始创作。导演索朗占堆、编剧朗加旦增等主创人员以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伟大革命为主题,将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中的一员次仁拉姆从农奴至参军、西藏民主改革、改革开放,直至成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故事,以藏戏的形式表现出来,充分利用古典藏戏元素,在继承传统藏戏的基础上形成了今天的新编藏戏《次仁拉姆》。可以说次仁拉姆的人生是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的缩影,是一个时代和一个群体的代表,在主题上完全契合时代要求。在艺术上,以传统艺术藏戏的形式,让次仁拉姆给孙女讲故事的方式,把一个活生生的次仁拉姆人物形象展现给大家,把农奴制社会人剥削人、人压迫人、农奴主把奴隶视为草芥,生活不如牛马的悲惨生活与新中国翻身农奴得解放当家作主人,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反差对比,不管从人物的着装、配乐、舞美上等都给予了充分展示,更难能可贵的是经过不懈努力,不仅搬上区内的舞台,还走向全国,走入中国戏剧节的大舞台,这的确大大出乎众人的意料与奢想。
       说句实话,创作一台藏戏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何况要新编创作一台优秀的藏戏剧目,那更是难上加难。一般情况下,完成剧本后,需一而再再而三地请专家审读、提意见、反复研讨,经过十多轮那还是好的,有的被直接否决的情况也大有存在。新编藏戏《次仁拉姆》不仅经受住了这一系列的考验,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新编”二个字上,顾名思义该剧不仅要保留西藏传统藏戏形象,更不能失去其原有韵味与精髓,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西藏现实发展变迁来新编,使其既新既传统还要有艺术和思想上的内涵,其难度之大可见一般,但是新编藏戏《次仁拉姆》实现了一切的美好,冲破了重重障碍,取得成功。
       2023年11月19日,在杭州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上的研讨会上,新编藏戏《次仁拉姆》与台州乱弹现代戏《我的芳林村》、京剧《摘星楼》备受关注,王长安、王亚勋、刘彦君、李春喜、余青峰、季国平、姜朝皋、龚裕、赓续华、穆海亮等著名戏剧专家逐一进行了点评,并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与赞誉。王长安说“这是西藏版的《白毛女》,但比《白毛女》又进了一步,我们过去常说“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白毛女》没有实现后半句话,而《次仁拉姆》完成了整句话。”穆海亮说,“新编藏戏《次仁拉姆》这部作品有一种非常宝贵的史诗品格,值得肯定。”从专家的发言中不难发现,全国戏剧界对西藏新编藏戏的肯定并抱有较高的期望值,我们要更加努力,精益求精,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新编藏戏,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群众的厚望。
中国戏剧家协会专家组为《次仁拉姆》召开研讨会 (图片来源:杨年华提供)
三、从现实意义上探讨《次仁拉姆》
       北京演艺集团艺委会副主任王亚勋这样评论道:“从认知上,就觉得藏戏非常深厚、奥妙无穷,我们常说戏曲博大精深,藏戏也如此,有着很深厚的艺术内涵。我看完该戏后,脑子里会常常浮现出藏戏的美妙旋律,特别苍劲有力的舞蹈。《次仁拉姆》所体现的“顿、雄、扎西”三段体的结构方式,加上新的编剧手段,让次仁拉姆的人生命运联系国家发展变化,到结尾又以饱含藏区人民万分感激之情,唱出《再唱山歌给党听》,表达的是新时期藏区人民对党和国家的饱满深情和感恩之情。”
       新编藏戏《次仁拉姆》以政治上高站位、主题上思想性、艺术上高规格的创作追求,以信仰、理想、生命、爱情、离别、苦难、奉献、价值等诸多哲学命题为主题,通过对人物真诚、真实、真挚的形象塑造,大力歌颂了中国共产党与西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团结精神,大力歌颂了党带领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做主人,实现民主自由的伟大变迁、西藏人民追求自由、憧憬幸福生活的奋斗精神。实现了“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戏剧艺术价值,是一部集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精品力作,是列居现代新编藏戏的八大藏戏之首。
       截至目前,新编藏戏《次仁拉姆》在西藏演出80余场,覆盖拉萨市、山南市、日喀则市、阿里地区等地县乡村,观众人数达13.5万余人次,参加了中国戏剧节的两场演出,先后荣获“西藏自治区2019年度文艺创作扶持项目 ”“文旅部‘庆祝建党100周年舞台艺术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名单(百年百部)”“国务院扶贫办全国脱贫攻坚舞台艺术优秀剧目”“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西藏自治区文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晚会优秀文艺作品”“文旅部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重点原创剧目专家支持项目”“入选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授予“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在第九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第25届曹禺戏剧文学奖)中首获提名奖,又获西藏自治区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荣誉,这已经充分表明该剧的成功与艺术价值所在。
《次仁拉姆》剧目得奖 (图片来源:杨年华提供)
       历史在发展进步,而我们的传统艺术也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行,这是现实。但是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那得经历千锤百炼和时代的考验。新编藏戏《次仁拉姆》的成功也一样,是西藏戏剧人一代又一代共同努力与付出的结果,标志着西藏藏戏迈出崭新的一步。这是时代的召唤,更是人民的需要。据悉,西藏藏剧团又发起了新的冲锋号,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兴发展,拟把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八大藏戏,赋予新的翅膀,改编成新编的八大藏戏,展翅翱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西藏新编优秀藏戏剧目将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耀眼在世界屋脊之巅!
相关推荐
  • 藏族民间文学作品《巴塘弦子词曲集》出版

        据悉,汇集了四川甘孜州巴塘县境内散见在民间的弦子词曲的《巴塘弦子词曲集》已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出版发行,总共印了2000多套。     《巴塘弦子词曲集》为三册精装珍藏版套书,分为《巴塘弦子词集》和《巴塘弦子曲集》两部分。《巴塘弦子词集》又分为...

    2012-07-21 编辑:admin 8829
  • 海南电视台2021藏历金牛新年文艺晚会彩排完成

    12月28日晚,由海南州广播电视台主办的海南州2021藏历金牛新年文艺晚会《盛世祥瑞 金牛迎春》在海南州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彩排完成。

    2020-12-29 编辑:青阳卓玛 13740
  • 青海湖湟鱼洄游季 再现“鱼鸟共生”生态景象

    6月中旬,素有“高原蓝宝石”之称的青海湖水鸟翔集、鱼翔浅底。摄影师拍摄到成千上万条湟鱼汇集在注入青海湖的各河口,逆流而上,进行繁殖,通过这段艰辛的历程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2023-06-20 编辑:索南多杰 760
  • 流浪汉(外五首)

    流浪汉 喝了一瓶低廉的白酒后 你想发泄一下内心的痛苦 你从未考虑过醉酒后的丑陋 同样也不在乎别人的评价 天真的流浪汉啊! 只有你在大地的中央起舞 你的足下仅仅聚满了蚂蚁 一场暴风雪后还会有什么? 于是你盖上了破烂的皮袄后继续入眠 谁能晓得你的梦...

    2008-01-18 编辑:admin 1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