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边缘发现数百万年前昼行性猫头鹰化石

作者:金地 张泉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2-03-31 11:41:43 点击数:
       生活在现代的猫头鹰,绝大多数是无声飞行的夜间猛禽。许多人可能并不知晓,少数种类的猫头鹰更适应日间狩猎,在白天反而更加活跃。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最新发现了昼行性猫头鹰的化石。这是在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鸮形目鸟类化石,且得到了近乎完整的立体保存。
日行中新猛鸮化石及眼部骨骼聚焦,蓝色覆盖处为巩膜骨。(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志恒介绍,本次发现的化石,是一种已灭绝的猫头鹰,被命名为日行中新猛鸮,生活在距今约950万年至600万年的中新世末期。化石出土自甘肃临夏盆地,从头骨到翅膀、腿部等结构都清晰可见,其中甚至找到了猫头鹰还未来得及吐出的食团证据。据介绍,猫头鹰的身长在40厘米左右,体重估计在240克至320克。
       如何确定这种猫头鹰是在白天活动的?李志恒解释,昼行性猫头鹰的眼睛与夜行性猫头鹰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前者的巩膜骨内径较小,因为白天不需要太多的光照就可以看清物体,而后者的巩膜骨内径更大,以尽量在夜间汇聚光线。
       研究者将此件猫头鹰化石的巩膜骨与55种爬行动物以及包括多种猫头鹰在内的360多种鸟类的巩膜骨和眼眶大小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证明,这种猫头鹰的眼睛对光线的开放度较小,这样就能使透入的日光大幅削弱,从而在正午时分也能看清东西。
日行中新猛鸮复原图(郑秋旸绘制,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
 
       “当时临夏盆地处在青藏高原隆升后期的背景下,是类似开阔干旱的稀树草原环境,生活在这里的日行中新猛鸮很可能靠捕猎一些昼行性的啮齿类小型哺乳动物为生。”李志恒说。
       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相关推荐
  • 从审美进入担忧 从审美进入思考

    吾屯最好的唐卡大师在绘制唐卡时,过程很享受。那些僧人和俗人普遍认为,绘唐卡就是修佛,修来世。他们的心离佛很近,所以他们的眼神才会那样清澈。也许唐卡创作本身就是一种神圣的仪式,它所代表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这让人想起了中国当代哲学大师冯友兰曾在上世纪初积极倡导将...

    2008-03-15 编辑:admin 9040
  • 贵德县河阴镇古城社区开展春节前送温暖活动

    在中国传统佳节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为了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培育文明风尚,增强文化气息,展示社区居民奋发进取的时代风采,彰显社区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春氛围,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河阴镇古城社区日前开展了“2018年社区居民迎新春”文化活动及节前“送温暖、献爱...

    2018-02-09 编辑:admin 6052
  • 电影《撼天者·金珠玛米》将在国庆全国上映

      近日,记者从西藏昌都市委宣传部了解到,由西藏自治区各部门高度重视指导、昌都市委宣传部、昌都市文化局着手创编的电影《撼天者·金珠玛米》目前已完成制作,预计国庆在全国各院线排片上映。  据了解,该影片定位为爱国主义教育题材、西藏昌都历史宣传片、西藏昌...

    2016-09-27 编辑:admin 7515
  • 藏族妇女美容护肤方式

    美丽的藏族女孩藏地秘方:藏族妇女如何美容护肤?   到过西藏的美女们都深有体会:在高原上如果不注意保护皮肤,很快就变得又黑又粗糙,于是,美女们随身携带的名牌化妆品就派上了用场。那么,长期生活在高原上的藏族MM们是怎么保护皮肤的呢? 美丽的藏族女孩  高原上流传的美容...

    2010-12-27 编辑:admin 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