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次青藏科考分队完成西藏第三大湖泊考察

作者:孙自法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1-07-29 09:31:28 点击数:
西藏第三大湖泊扎日南木错夏日风光。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中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二次青藏科考)“人类活动历史及其影响”科考分队,7月26日完成西藏自治区第三大湖泊——位于阿里地区措勤县境内海拔4613米扎日南木错的水文、生态等考察工作。
       在此之前和期间,科考分队还派出科考小组分别前往改则县拉果错(海拔4500米)和措勤县昂古错(海拔4600米),完成这两个湖泊流域内表土样品采集任务。
科考队员乘充气快艇考察扎日南木错归来。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科考队员、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贺跃介绍说,扎日南木错是西藏第三大湖泊,属东西向构造断陷湖,湖面海拔4613米,最大水深71.55米,它距离措勤县城约12公里,是一个东西长近54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面积约1023平方公里的高原湖泊。
       扎日南木错最突出的特点是古湖岸沙堤发育明显,最高一级古湖岸沙堤高出目前湖面近百米,如此剧烈的湖面变化说明扎日南木错对气候变化具有敏感的响应。
       贺跃表示,科考分队目前对扎日南木错的研究主要从三个层面开展:一是在湖中不同深度放置温度计监测水温的变化,这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有利于了解扎日南木错的水文特征,监测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二是科考分队每年都会采集扎日南木错湖泊表层沉积物,更新和补充已有的青藏高原湖泊表层沉积物样品库。青藏高原湖泊众多、类型丰富、差异显著,分析测试不同湖泊表层沉积物中特定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含量及其与各环境因子(如温度、盐度、酸碱度等)的相关性,科研人员可以建立该化合物与环境因子的转换方程,进而用于重建过去环境变化。
       三是通过重力钻采样器采集扎日南木错湖底深度约1米左右岩芯,可能代表过去几千年的沉积记录,利用前述生物标志化合物含量与环境因子的转换方程,可以重建当地过去几千年的环境变化,并讨论其影响机制。
       他指出,由于26日当天扎日南木错湖面风大浪急,科考队员乘充气快艇在湖上对水文、生态等考察近两个小时后,出于安全因素,未进行湖中温度计读取及湖底采样工作,决定后续再择机实施。
科考队员在拉果错湖岸边采集科研样品。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科考队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侯孝欢等25日、26日分别前往拉果错和昂古错采集湖泊流域内表土样品,沿湖泊周边每间隔1至2公里采集表土样品近30份。
       侯孝欢说,利用湖泊相关指标重建青藏高原过去气候环境变化必须开展指标的现代过程研究,这就需要科研人员采集湖泊流域内表土和湖泊表层沉积物样品来分析指标与现代气候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准确地重建青藏高原过去气候环境变化。
相关推荐
  • 西藏阿里地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启动

      近期,总投资3772万元的阿里地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全面启动。据了解,该工程建设实施后,湿地功能退化的趋势将得到遏制,湿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蓄洪抗旱、调节径流等生态功能也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阿里地区境内的湿地(5月3日摄) 阿里地区玛旁雍错湿地保...

    2011-05-09 编辑:admin 8144
  • 央视春晚大型藏族舞蹈《欢歌起舞》反响热烈

      飞扬的踢踏、精湛的表演,2月2日兔年除夕之夜,收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西藏自治区各族各界群众被大型藏族舞蹈《欢歌起舞》深深吸引。   除夕之夜,居住在拉萨市雪域明珠园的退休干部德吉一家早早就聚在一起,守候在电视机旁等待着。当藏族舞蹈《欢歌起舞》亮相春...

    2011-02-09 编辑:admin 5591
  • 《海西藏族民间文学集锦》等三部著作已发行

      备受海西州广大民族语文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关注、凝聚着编纂人员汗水和智慧的《中国柴达木岩画》、《德都蒙古宗教文化》和《海西藏族民间文学集锦》3部著作7月8日在海西州图书馆举行发行仪式并正式发行。   海西州委常委、宣传部长牛军,州委常委、副州长王敬斋,州人...

    2014-07-11 编辑:admin 7480
  • 第三届中华水塔国际越野行走大赛杂多站开幕

      盛夏的杂多绿草如茵、鲜花怒放、风景如画,江水、雨水以及密布的植物吐纳过滤使得空气里的氧离子格外活跃;天公有情,为徒步大赛撑开了云的巨伞,天气分外宜人。  早上七点左右,杂多县直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职工600余人、各乡镇干部自发组织的6个队、400余人发扬主...

    2016-07-05 编辑:admin 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