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 宗教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
作者:刘莉
来源:中国西藏网
时间:2022-06-27 10:35:39
点击数:
近日,中国记协举办线上新闻茶座,邀请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有关专家以“新时代西藏的发展变化”为题,与境内外记者和外国驻华使馆外交官进行交流,并回答记者提问。就记者们关心的宗教中国化问题,专家们指出,宗教中国化、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由宗教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是历史的必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宗教中国化是对宗教在中国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概括,宗教信仰自由则是中国法律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权利,两者间不存在此消彼长的问题。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张云说:“中国的所有宗教,包括道教都有中国化的过程,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例如,佛教虽然起源于古印度,但因为没有很好适应古印度的社会发展,佛教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影响。后来,佛教传入古印度周边若干国家,尤其是传入中国后,由于很好地实现了中国化,实现了与时俱进,佛教才获得了真正的蓬勃发展。其中,藏传佛教就是典型的佛教中国化的产物。”
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了近2000年,期间,中国的社会制度在不断发展变化,老百姓的思想行为也在不断发生改变,而佛教能够在这漫长的时光中长盛不衰,秘诀就在于其不断地中国化、不断地与中国的社会制度相适应。张云认为:“佛教强调服务众生,当中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变了、宗教服务对象的思想行为也变了,宗教相应地发生变化是历史必然的过程。这不是以哪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强调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顺应历史规律,帮助各宗教在中国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宗教信仰自由则是中国法律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权利,受到大力保护,并不会因为宗教中国化的过程而有所减弱或受限制。”
宗教传教内容必须符合当下社会基本常识 藏传佛教经典中也存在过时的认知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扎洛说:“宗教中国化是一个总括性的概念。其基本含义包括两层意思,即:本土化与时代化。本土化是指必须要适应中国本土的人文、社会、文化;时代化是指必须要反映我们所处历史时代的思想和诉求。”
扎洛表示:“当然,在宗教中国化过程中,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各宗教的一些固有价值还会得到弘扬。例如,几乎所有的中国宗教都宣扬仁爱、宽容、忍让、慈悲、和平等价值理念,这与当下中国社会的价值理念是相符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冲突。因此,我们倡导的宗教中国化、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既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为了各宗教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和主流价值,从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宗教中国化已是社会共识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拉先加说:“从历史层面看,藏传佛教毫无疑问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对于藏传佛教而言,中国化的过程一直在进行,从未间断。藏传佛教自身必须不断地进行调适,必须与时代相适应、与时代发展同频同步,这是各级政府、藏传佛教教职人员、信教群众一致的看法与共识,也是中国所有宗教发展历程中必须面对的客观规律。”(中国西藏网 记者/刘莉)

图为6月22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张云(左二),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扎洛(左三),宗教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拉先加(右一)参加中国记协举办的“新时代西藏的发展变化”新闻茶座 截图:刘莉
宗教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 也是佛教在中国2000年长盛不衰的秘诀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张云说:“中国的所有宗教,包括道教都有中国化的过程,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例如,佛教虽然起源于古印度,但因为没有很好适应古印度的社会发展,佛教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影响。后来,佛教传入古印度周边若干国家,尤其是传入中国后,由于很好地实现了中国化,实现了与时俱进,佛教才获得了真正的蓬勃发展。其中,藏传佛教就是典型的佛教中国化的产物。”

图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2022级“拓然巴”高级学衔班招生考试西藏考点现场,考僧正在互辩。摄影:王媛媛
张云介绍:“佛教传入西藏的源流有两路,一路从尼泊尔传入,一路从中国内地传入。有大量文献记载了这个过程,证明了佛教地方化、本土化、中国化的进程。比如,早在千年之前佛教传入西藏之时,西藏佛教界就曾讨论过应该用什么语言传教的问题。是用西藏老百姓听得懂的当地语言还是用佛教高深的语言?最后大家认为应该用西藏的当地语言来传播,因为老百姓听得懂才能接受。而且,佛教还与西藏的本土宗教苯教进行了很好的结合。此后,西藏本土涌现了许多高僧大德,他们的思想行为、宗教理念、对佛经的解读解释等都是中国的方式,都是中国老百姓听得懂、喜闻乐见的。这就是随着佛教中国化产生藏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不断发展的客观历史过程。”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了近2000年,期间,中国的社会制度在不断发展变化,老百姓的思想行为也在不断发生改变,而佛教能够在这漫长的时光中长盛不衰,秘诀就在于其不断地中国化、不断地与中国的社会制度相适应。张云认为:“佛教强调服务众生,当中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变了、宗教服务对象的思想行为也变了,宗教相应地发生变化是历史必然的过程。这不是以哪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强调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顺应历史规律,帮助各宗教在中国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宗教信仰自由则是中国法律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权利,受到大力保护,并不会因为宗教中国化的过程而有所减弱或受限制。”
宗教传教内容必须符合当下社会基本常识 藏传佛教经典中也存在过时的认知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扎洛说:“宗教中国化是一个总括性的概念。其基本含义包括两层意思,即:本土化与时代化。本土化是指必须要适应中国本土的人文、社会、文化;时代化是指必须要反映我们所处历史时代的思想和诉求。”

图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2021级高级学衔班师生赴五台山开展现场教学 来源: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
扎洛认为,如果宗教宣扬的思想、认知与价值违背了当下社会人们已经普遍形成的基本常识、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那么宗教就很难获得人们的信仰。他以中国佛教中的藏传佛教为例,从认知和价值认同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例如,《瑜伽师地论》等经典是形成藏传佛教世界观的重要来源,但其中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实际上反映了2000多年前古印度的先贤们对世界的认识。今天,自然科学关于世界的认识已经远远超越了古人,此时我们再来读佛教经典,就会发现这些认识已经落后了。可是,这些知识仍然是僧人必须学习的内容,也随着传教活动而传播。所以,藏传佛教必须时代化,必须更新知识。再比如,今天藏族群众的公民意识不断增强,民主选举等理念深入人心。但藏传佛教中仍然有身份先赋性质的传统在延续,年轻一代实际上对此已经产生了质疑,宗教传统与现实观念就产生了冲突。”扎洛表示:“当然,在宗教中国化过程中,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各宗教的一些固有价值还会得到弘扬。例如,几乎所有的中国宗教都宣扬仁爱、宽容、忍让、慈悲、和平等价值理念,这与当下中国社会的价值理念是相符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冲突。因此,我们倡导的宗教中国化、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既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为了各宗教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和主流价值,从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宗教中国化已是社会共识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拉先加说:“从历史层面看,藏传佛教毫无疑问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对于藏传佛教而言,中国化的过程一直在进行,从未间断。藏传佛教自身必须不断地进行调适,必须与时代相适应、与时代发展同频同步,这是各级政府、藏传佛教教职人员、信教群众一致的看法与共识,也是中国所有宗教发展历程中必须面对的客观规律。”(中国西藏网 记者/刘莉)
相关推荐
近年来青海省已全面推进藏区社会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以后,我们生活中有困难可以直接找网格员,很快就能解决。”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萨呼腾镇的牧民才仁扎西说。 2014年10月初,才仁扎西遇到了一件暖心的事。不久前他因病在省城西宁住院治疗,花费近2万元。全家本以为医药费报销会费一番周...
2014-11-02 编辑:admin 4622青海省黄南州四个项目成功入围省级非遗名录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的要求。今年5月青海省黄南州文化体育局积极向青海省政府申报的1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中,尖扎县传统音乐“南宗尼姑寺诵经乐”,...
2014-01-01 编辑:admin 9081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赴省财政厅、省能源局拜会并对接工作
1月30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州委书记吕刚,州委副书记、州长尕玛朋措带队,先后拜会省财政厅、省能源局,并座谈交流。
2023-02-02 编辑:索南多杰 1883青海“民族团结杯”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举办
5月26日,2018年青海第三届“民族团结杯”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举行。来自青海全省各地的80支队伍、800名运动员张弓搭箭,一展百步穿杨风采。 本届比赛旨在深入贯彻落实《海西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促进各...
2018-05-29 编辑:admin 7940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