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化70年之变:一改往日“神秘” 走出雪域高原
作者:赵朗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1-08-18 08:58:11
点击数:
西藏和平解放70年间,藏文化发展历经万千变化,在教育普及与质量提升的基础上,个人保护传承意识被唤醒,而中央与地方的不断倾力投入,更让藏文化一改往日“神秘”色彩,走出雪域熠熠生辉。
图为日喀则市一场文艺节目的藏戏表演(资料图)。赵朗摄 1951年前的旧西藏,饥饿困苦是农奴们的集体记忆,本地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文盲率高达95%,更谈不上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数据显示,和平解放后,1951年至2020年,中国官方累计投入教育经费2239.65亿元(人民币,下同),推动西藏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现代教育体系。
受访专家认为,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被打破,等同打破命运枷锁,学知识、实现梦想、创造价值,成为人生自由选择。语言文字的学习打破了蒙昧,这是关注、传承、发展文化的必备基础。
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所长努木来自藏北牧民家庭,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后回藏从事语言文字和民族艺术研究。他认为,接受教育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对藏文化发展均有保护传承作用,“文化保护传承觉醒得益于教育发展,这成为大家的共识”。
个体保护传承意识觉醒外,官方保护藏文化的投入力度亦前所未有。
在新西藏,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受到法律保护;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分别于1994年、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18年底,官方还启动了周期10年,投资3亿元的布达拉宫文物(古籍文献)保护利用项目;格萨尔、藏戏、藏医药浴法成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6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09亿元,用于西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等工作;建立西藏藏医药大学,培养了7000余名藏医药专业人才。
图为拉萨郊县的赛马节(资料图)。何蓬磊 摄 罗布林卡金顶屋面修缮保护工程项目负责人边巴卓玛说:“一直以来,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的文物保护重视有加”,数百年的古建文物至今“容颜”无损,这得益于中央政府不惜重金实施的保护。
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古籍部副主任才洛说,自2010年,西藏开展古籍普查登记,7市(地)已知场所的古籍普查接近尾声。10余年的普查拯救了许多濒临消失的古籍,为剖析西藏久远的灿烂文明提供了史料依据。
从个人保护传承意识的觉醒,到官方倾力投入,藏文化一改“神秘”形象,频频“走向”世界。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巴舞传承人、西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泽吉便将热巴舞带向了欧美。她表示,从最初的老家昌都山区,到西藏自治区专业舞台,再从全国舞台走向世界,“西藏给了热巴舞更亮的聚光灯,我也因热巴舞找到人生价值”。
图为夏日罗布林卡(资料图)。赵朗摄 “走出去”的同时,西藏也包容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走进来”。全国性的体育赛事、歌手选秀、电竞赛事等活动走上高原,网络的发展拉近了偏远地区农牧民与世界的距离。
德西是一名高校法律教师,工作之外还是名舞蹈老师,现代舞、爵士舞、西班牙舞均是长项。她说:“像锅庄是我们藏民族最擅长的舞蹈,但国外潮流舞蹈在西藏也很受年轻人追捧。”
舞蹈仅是藏文化繁荣的一个缩影。如今,藏族绘画艺术、音乐等也在欧洲、东南亚、美洲、非洲等地绽放光芒,西藏文化名片已愈来愈响亮。

受访专家认为,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被打破,等同打破命运枷锁,学知识、实现梦想、创造价值,成为人生自由选择。语言文字的学习打破了蒙昧,这是关注、传承、发展文化的必备基础。
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所长努木来自藏北牧民家庭,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后回藏从事语言文字和民族艺术研究。他认为,接受教育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对藏文化发展均有保护传承作用,“文化保护传承觉醒得益于教育发展,这成为大家的共识”。
个体保护传承意识觉醒外,官方保护藏文化的投入力度亦前所未有。
在新西藏,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受到法律保护;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分别于1994年、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18年底,官方还启动了周期10年,投资3亿元的布达拉宫文物(古籍文献)保护利用项目;格萨尔、藏戏、藏医药浴法成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6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09亿元,用于西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等工作;建立西藏藏医药大学,培养了7000余名藏医药专业人才。

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古籍部副主任才洛说,自2010年,西藏开展古籍普查登记,7市(地)已知场所的古籍普查接近尾声。10余年的普查拯救了许多濒临消失的古籍,为剖析西藏久远的灿烂文明提供了史料依据。
从个人保护传承意识的觉醒,到官方倾力投入,藏文化一改“神秘”形象,频频“走向”世界。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巴舞传承人、西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泽吉便将热巴舞带向了欧美。她表示,从最初的老家昌都山区,到西藏自治区专业舞台,再从全国舞台走向世界,“西藏给了热巴舞更亮的聚光灯,我也因热巴舞找到人生价值”。

德西是一名高校法律教师,工作之外还是名舞蹈老师,现代舞、爵士舞、西班牙舞均是长项。她说:“像锅庄是我们藏民族最擅长的舞蹈,但国外潮流舞蹈在西藏也很受年轻人追捧。”
舞蹈仅是藏文化繁荣的一个缩影。如今,藏族绘画艺术、音乐等也在欧洲、东南亚、美洲、非洲等地绽放光芒,西藏文化名片已愈来愈响亮。
相关推荐
云南省藏学研究中心在云南民族大学揭牌成立
揭牌仪式 4月15日,云南藏学研究中心在云南民族大学揭牌成立。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丹珠昂奔,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洛桑·灵智多杰,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中国文联副主席丹增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 据云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甄朝党介绍,藏学研究中...
2013-04-18 编辑:admin 4422青海省将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工作
记者从20日召开的青海省2010年教育工作会议上了解到,青海省将把“双语”教学摆在突出位置上,并大力推行汉语普通话教学,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使用上民汉兼通。 青海省教育厅厅长王予波说,民族教育质量不高,很大程度体现在“双语”教学上。在青海省一些牧区的藏族学校...
2010-01-23 编辑:admin 5151近日在果洛玛沁地区发现疑似古海洋生物化石
近日,笔者在果洛州玛沁县香旭智格尔山徒步登山时,在香旭智格尔半山腰无意中发现有些石头上有怪异的图案,当仔细观察时这些图案有些像鱼类,有些像海里的扇贝,有些像虫子,有些则像恐龙蛋,很有可能是远古时代某些动物的化石,这些疑似古生物化石有些散落在乱石丛中,有些镶嵌在...
2018-09-20 编辑:admin 10770果洛吉美坚赞福利学校
发放仪式现场 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吉美坚赞福利学校是果洛州政协驻会委员吉美坚赞同志于1994年创办的青海省第一所私立学校,也是目前该县唯一的一所民办职业学校。学校自创办至今,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大力扶持和省、州、县党委、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关怀下,办...
2012-07-13 编辑:admin 5983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