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数字化技术助力文物保护工作

作者:周婷婷 来源:西藏日报 时间:2021-05-26 09:42:15 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提升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水平,近期,昌都市文化文物局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委托专业团队开展了囊巴郎则、拉果顶、阿觉查纳三处吐蕃时期摩崖石刻造像的数字化三维扫描工作。
       昌都是西藏境内保存古代石刻文物最多的地区之一,保存着唐、宋、元、明、清、民国等各个时期的石刻,有着“天然石刻博物馆”之称。在这些珍贵的石刻文物中,吐蕃时期的石刻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貌,是弥足珍贵的一类。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已经运用到各行各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是在文物界,数字化还是一个比较安静和陌生的话题。这是因为文物年代久远、材质脆弱,且不具备再生性,一旦在数字化中出现失误,可能造成无法修复的后果。
       文物保护一直是十分严肃和严谨的工作,需要秉持谨小慎微、绝对安全的思想进行,因此,文物保护一直沿用传统的信息采集方法,用传统的测量工具对文物进行测量。此次数字化三维扫描主要为无损扫描,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拍摄、点云数据处理等技术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制作虚拟建模、体验数字成果方式,在昌都市博物馆进行展示,通过智能终端向广大观众提供在线展示、体验数字化成果。
       此次针对昌都市部分吐蕃时期石刻开展的三维扫描工作,是昌都市文化文物局通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开展文物保护与新型科技运用相结合的一次尝试,也是昌都市进一步推动文物保护创新手段的一次探索。项目的实施,对于进一步完善博物馆陈列信息化和提升公众服务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该市开展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推荐
  • 《藏传佛教大辞典》被列为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日前,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甘肃省申报的《敦煌吐蕃文献分类整理与研究》、《欧洲藏斯坦因新疆考古档案整理与研究》、《藏传佛教大辞典(藏汉双解)》和《敦煌遗书数据库建设》4个项目成功中标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据了解,国家社科基金...

    2012-11-21 编辑:admin 4344
  • 青海省各族群众为玉树地震灾区送馍馍

      连日来青海省各州、县、乡、村纷纷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除了善款,各族群众纷纷为灾区捐了大量的食品,如:酥油、糌粑、琨锅馍馍等,表达了普通老百姓对玉树灾区同胞的深切关怀。成千上万的琨锅馍馍寄托着全省老百姓的心意,希望灾区同胞早日重建家园! 推成小山的琨锅馍馍...

    2010-04-23 编辑:admin 4989
  • 藏歌:紧跟时代脉搏 走向全中国

    “是优美的藏歌成就了我。”新生代歌手谭维维日前在拉萨的演唱会上动情地说,“由于西藏文化空前繁荣,并且与外界的交流日益密切,整体艺术水准有了极大提升,使得藏歌受到全国越来越多的人欢迎。”   近年来,西藏传统歌曲融入现代元素,焕发出新的活力。其丰富的题材、强烈的...

    2008-09-29 编辑:admin 4336
  • 《刚坚少年报》成为藏族少年儿童的良师益友

    《刚坚少年报》是全国惟一的一份藏文少年报,多年来这家报纸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征文活动,成为广大藏族聚居区少年儿童的良师益友,深受全国60余万藏族中小学生的喜爱,该报在启迪藏族少年儿童的智慧、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品德修养以及传播社会主义...

    2010-06-27 编辑:admin 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