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原史前文物

作者: 来源: 时间:2008-06-09 11:47:06 点击数:
一系列的考古发现证明,早在数万年前,西藏高原就已经有原始人类在生存活动。而在距今大约五千年前的进修,藏族先民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开始了农耕为主、畜牧狩猎为辅的定居生活。从多个古代遗址的文化进行交流,一些明显的证据表明,西藏的原始文化与黄河流域、川西高地等地区的史前文化有一定的联系。
新石期时代 陶塑猴面像  
    1992年拉萨曲贡遗址出土 高4.5厘米,宽4厘米此猴面像是一件陶器上的装饰附件残片,采用泥条堆塑的纹饰又呈附加堆纹,猴面贴饰形象逼真,神态生动,这件器物让人联想起在西藏高原广泛流传的"猕猴变人"的古老创世神话,也许 它的源头来自史前时代。因为有了这个神话,藏族人从古至今对猕猴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新石期时代 小口垂腹罐
 1978至1980年昌都卡若遗址出土 高15.4厘米,底径5.7厘米 这件陶器为圆底,短颈,腹最大径接近器底,故称垂腹罐。卡若遗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作为生活用具的陶器从形态特征上看,已不是最初阶段的陶器产品。但在目前已知的高原史前陶器中,其造型仍具有比较早期的特征,陶质均为夹砂陶,手制,器表较粗糙,火候也不太高。从陶器的器形、彩陶纹饰和制作技术上看,它们与黄河地区的史前文化有一定的联系。
新石期时代 小口垂腹罐
 1978至1980年昌都卡若遗址出土 高15.4厘米,底径5.7厘米 这件陶器为圆底,短颈,腹最大径接近器底,故称垂腹罐。卡若遗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作为生活用具的陶器从形态特征上看,已不是最初阶段的陶器产品。但在目前已知的高原史前陶器中,其造型仍具有比较早期的特征,陶质均为夹砂陶,手制,器表较粗糙,火候也不太高。从陶器的器形、彩陶纹饰和制作技术上看,它们与黄河地区的史前文化有一定的联系。
新石期时代晚期 石梳形器
 1991年拉萨曲贡遗址出土 长10.5厘米,宽4.4厘米,厚0.8厘米 这件梳形器用平薄石片磨刻制成,体形较长,如脚掌模样,浅槽齿,弧顶。大小疏密有一定差别,器身遗留着打击加工的石片疤,磨制虽不很光滑。但齿列比较整齐,齿刃较锋利,制作精致。石梳形器的用途不明,可能是作为刻划陶器的工具,也可能是作为梳理毛发的用具。此种梳形器是拉萨曲贡遗址出土中首次发现,目前其他地方尚未出现过。
早期金属时代 小口细颈球腹罐
 1991年隆孜县夏拉木石棺墓出土 高20厘米,腹径12厘米,直径8厘米 此器物造型别致,似一种双颈球腹罐,除在陶罐正中有一直立的细颈外,由罐的肩部位还生出一个弯曲的细流嘴,与正中的直颈中部相接触。它可能作为陶罐的把手,起不到流嘴作用。推测这种造型的陶罐可能用作水器或酒器。在西藏古代陶器的造型中,其形状十分特别,体现了制造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成熟的制陶工艺水平。
相关推荐
  • 川藏公路连发4起雪崩交通彻底中断

    雪灾现场昨日中午12时左右,川藏公路八宿县然乌镇至波密县段连续发生4起大型雪崩,幸无人员伤亡,川藏公路彻底中断。 据负责养护该路段的武警交通4支队副支队长兼参谋长刘红春介绍,26日12时左右,川藏公路牛踏沟段K3913米处即将抢通时突然发生了一次小雪崩,间隔了4分钟...

    2009-02-27 编辑:admin 3990
  • 学者恰嘎·多杰才让获得青海“德艺双馨”荣誉称号

    近日,海南州文联主席、海南州《格萨尔》研究中心主任恰嘎·多杰才让和青海省文联《格萨尔》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索南卓玛获得了青海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青海省文联与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评选表彰领导小组自下而...

    2009-10-10 编辑:admin 4671
  • 玉树抗震救灾军地联合指挥中心竣工启用

      6月12日,由一排排彩钢活动板房构成的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军地联合指挥中心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军分区竣工启用,这是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和军委总部赋予兰州军区的一项重要工程建设任务,是军队支援玉树灾后恢复重建第一项较大规模的建设工程。这项工程的建成启用,将为玉树灾后...

    2010-06-13 编辑:admin 7402
  • 拉萨市首届运动会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闭幕

    图为闭幕式颁奖仪式现场  5月14日下午,拉萨市首届运动会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经过17天的激烈角逐后于市文体中心圆满闭幕。教育系统代表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据了解,在此次赛事中林周县代表团荣获民族健身操项目冠军;前卫体协代表团荣获篮球比赛项目冠军;当雄县...

    2018-05-15 编辑:admin 6295